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哪些误区

如题所述

【转载文章】: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摘 要 信息化是一个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中国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方针指引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仅是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利用,更是对现行企业结构、管理思想的变革,对综合人才的竞争。提高企业信息能力,要用正确的思路引导企业信息化,走出信息化建设的误区。1 背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是今后20年内,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已经和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自身也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基本达成共识;我国不断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成本下降也使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  国内企事业单位都能对信息化有足够的重视而且都做了多方面的准备,但信息化的成效却并不是特别理想,信息化总体水平还很低,是什么因素制约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呢?
2 信息化建设误区2.1 企业结构、管理思想的变革  尽管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开始了信息化建设阶段,但这些企业并非全部都对什么叫做企业信息化、怎样应用信息化手段有透彻的了解。信息化变成是一种潮流和时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就是拥有计算机先进设备,拥有企业自己的网站。将信息化等同于购买行为———以为买来硬件、软件、网络等就是实现了信息化。就是技术决定论的思想,以为技术是万能的,是一切工作的终点。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战略时,一味地追求技术高消费,而忽视了对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内部业务流程的变革。有些企业虽然实施了一些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但其侧重点仍然只是侧重于事后的技术支持和故障解决方面。所以许多企业抱怨信息化对经营没有什么效果,没有带来预期效益。其实企业信息化首要的是对企业结构、管理制度的一次革命。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但是硬件到位仅仅是信息化的开始,怎么合理利用,如何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才是信息化的真正目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技术因素之外,更大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人治”与“法制”的混淆,是国内企业的通病,如何运用良好的时机,整合企业的管理,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信息集成商所能解决的,而是取决于企业如何更新观念。  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结构、管理不合理带来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的流程不适合信息技术结构,使得计算机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的过程,业务流程再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效果乃至成败。用先进的手段去适应过去的工作习惯,即“穿新鞋走老路”,使先进的信息技术丧失统一性和先进性,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由此导致了许多企业信息化效果不理想。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信息化技术相对完善的企业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  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将企业生产流程、人力资源、财务、物流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MRP-Ⅱ、ERP等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建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转贴2.2 人才的认识  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公司或企业的核心技术,信息资源也成为一种等价于资本和人力的战略资源,管理职能的明晰化,使得信息管理部门也如同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一样成为企业的重要职能机构;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走向务实和深入,企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如何对企业的IT建设和信息资源做出正确的规划,如何把业务与技术两张皮无缝的结合起来?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最新的高科技技术,同时又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具有跨职能的特点。由此可见,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越来越重要。  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企业流程密切相关。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都不是件简单的事,它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这就需要企业中有一个高层管理人员专门从事信息系统方面的领导工作,CIO这个职位也因而应运而生。CIO(Chief Informa?鄄tion Officer)是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集成而出现的统一的信息部门的高层管理者,他们通过指导信息技术的利用支持公司的目标。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具有多功能的观念,是将组织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管理者。  虽然国内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已经设置了信息中心,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经理或者副总裁,甚至是总负责人自己挂帅,但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CIO。首先,国内许多企业要么直接将技术部门的主管提升CIO,要么就由业务部门技术基础比较好的人担任,甚至就是高层领导直接兼任首席信息官(CIO)职务。其次,我国CIO目前所处的位置也就是信息中心主任。根本没有赋予相应的权力,CIO们即便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IT投资上所拥有的权力也不容乐观,一项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准CIO们,有87%表示自己在企业的IT投资上只拥有建议权,只有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拥有决定权。而在企业进行重要的战略决策时,42%的受访者表示,公司的决策层只是偶尔会征求他们的意见;13%的受访者表示,公司的决策层不会征求他们的意见;而能够真正参与到公司战略决策中去的准CIO们就更微乎其微了。第三,我国的CIO还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缺乏CIO专业管理经验的现象。一方面CIO都是属于某一个行业的,每个行业的信息资源分布和密集程度都不同,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运营方式和竞争态势,这样 CIO的流动会受到所属行业的局限;而另一方面,对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够,没有相适应的培养机制;使得我国信息化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人的因素已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2.3 信息的运用  信息的重要价值全在于运用,而运用好、管理好信息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企业由于自身的信息应用能力的限制,往往低估了信息的作用,这又导致企业对信息化的不正确理解,典型的表现是:企业将资金大量投入技术设备,或系统工程的建设,而不知道如何才能提高竞争力,真正体现信息的价值。  真正决定企业信息能力的因素包括:员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有效配置的程序;长期利用和体现这种价值的文化;与价值和准确性相关的信息本身。企业在以技术能力为中心的信息投资项目上注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错误地认为技术本身能创造出信息能力,实际上,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不平衡的认识和投资,反而阻碍了信息能力。因为决定信息能力的主要因素很多是非技术的。  这也就是我国一些企业虽然应用了优秀的软件,开发了自己的管理系统却仍然没有真正提高竞争力的原因所在。3 结束语  企业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技术只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一个不断更新和递进的过程。并不是开发一套信息系统,经过一次调整变革就完成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6
第一、企业信息化费用高,企业没有成本做。中小企业现今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融资问题,资金短缺在中小企业中是普遍现象,这就促使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望而生畏,这也说明这些领导者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缺乏长远眼光,不敢挑战新事物!所以要想促使这一部分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打开他们的传统视野,让他们知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优势效益。 第二、认为企业信息化投资大,风险大,就没必要做!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投资对中小企业来说可说是一个大的工程,如果确保能够成功,我想也会有很多中小企业愿意尝试。但是中国目前的情况大多尝试企业都不是很理想,甚至失败瘫痪,这就给中小企业管理者这样一个观念:企业信息化管理投资大,风险大!造成了盲目的悲观,我们要知道,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风险越大就说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价值越高,更何况全球经济趋势所向,企业管理者应该抓住时机,勇于改变,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第三、只用免费的企业信息化软件。随着信息化发展速度的变快,市场上也出现一些免费软件,有些中小企业一味就追求免费软件,要知道,免费软件大多是为个人用户提供服务,在功能、实用性、安全性上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极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第四、认为企业信息化只是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事,也都是技术问题。在中小企业内部,他们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人员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所以要充分利用、开发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这就和每个员工有关系。他们还认为信息化是一个技术工程,但是我们知道,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是为了改变企业的战略、运营模式,促进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如果认识不清,肯定会阻碍信息化的脚步!第五、以企业的规模来衡量软件的大小。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大型企业的规模大,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就认为自己企业小,内容简单,所以就用小软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要知道,虽然是小企业,但是五脏俱全,大型企业所设的部门小企业中也会设置,只是人员规模的问题!我们要明确知道软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第六、认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要部署在内网使用。很多中小企业在运用了信息化管理后就盲目的重视,在选择信息化服务时,都会要求将服务端部署在内网,这样就觉得安全。其实全然不需要这样,资深的ID运营商,有很成熟的信息加密和安全技术,并每天24小时有人看管,这样相比,把信息化系统设置在内网就没有优势,因为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网络安全人员去24小时看管! 第七、把手工业务搬上电脑。很多中小企业人员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是把手工的业务原封不动的搬到电脑上,把手写变为键盘打印输入输出,这完全是本末倒置。我们上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更有效的运用资源,提供工作效率。所以企业信息化是对传统的企业管理一种改良,能够改造生产管理模式,让企业更具有长远发展性! 八、认为办公软件的配置越高越好。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配置越高速度也越快,而应用效率也越高。其实不然,如果要达到高配置,就必须要系统不断更新,不断升级,这样就增加了企业信息化成本,而且影响使用效果。其实电脑配置不需要特别好,只要能满足企业信息化的功能和应用。 第九、认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越多越好。中国人有一种思想,那就是越大越多越好,其实这种观点就信息化系统来说是错误的。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并非越多越好,只要能满足当下或者三年内企业发展水平所需解决问题的系统就可以,可以整合内部功能,让企业管理实现合理、周全并高效。 第十、认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次性的投入。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对信息化的投入是配置齐全的软硬件设施、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开发、运营、维护、升级的费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长远、复杂、费事、费时的工程,它并不是第一次成功上线就可以了,他还需要维护和升级,比如企业发展了,业务更大更宽了,部门职责越来越多的时候就需要对软件进行改进,甚至是二次开发,使其能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规模,所以软件也不是受用终身、一劳永逸的产品。 第十一、认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外包后就事不关己了。也有些企业把企业信息化管理项目进行外包,然后就不去管理了,觉得既然外包了,他们肯定会做好的。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首先这样会造成商业机密的流失,比如商机、客户资源、销售渠道等等,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还有一方面是企业的依赖性变大,因为企业内部没有信息化管理人才,这就导致了企业要依赖于外包公司,万一之后有什么变故,那这套系统也就无用武之地!真正的外包是技术方面的外包,而企业员工的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变革及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信息制度的执行等方面仍是企业自身的职责,所以要区分清楚!以上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十一大误区,希望有所帮助!参考于杭州集控软件公司官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