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愿你有目标且高度自律

1

前天有小伙伴问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很牛逼的人?

很厉害?我们每个人对很厉害都有主观上的看法。

比如我,最喜欢的就是睡懒觉,所以我觉得那些能早起的人特别的厉害。能做到我做不到的,对我来说,就是厉害。

去年的时候认识一个读者,对,每天早上五点到六点中在我微博私信早起打卡,当时我就震惊了,他怎么可以每天都起那么早。我一直期待着他起不来,睡忘了,反正就是不能呢个打卡。

但是,他坚持了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直到现在。

对啊,看到他,我突然明白,我觉得难上登天的事也不是那么难。

同样的道理,很多人和我抱怨说,考研很难,苦行僧般的生活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可我还是看到有人坚持了下去,坚持到最后。

开头

结尾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像你想象的那么艰难,其实当你迈开了第一步之后,往后的路不会那么难走的。

2

昨天在首都机场候机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地流起了鼻血。

在一群人的目瞪口呆中,我去厕所洗脸,然后就听见一个机场的工作人员一边打电话,一边嚎啕大哭,对,你没看错,就是嚎啕大哭。

挺漂亮的一个小姑娘,在电话里说 : “他上来就是一巴掌,打完了还一直不停地骂我,和我一起来的人都受不了他,全都走光了,只有我一直坚持着.......”

我在那听着都要哭了。

因为已经开始登机了,我匆匆赶回去了。

走的时候看了姑娘,虽然她眼里有泪光,她依然是坚定的,就像她从头到位都在抱怨上司,却从没说过自己要离开。

或许照我的个性,谁要是打我,我肯定是要打回去的,她却咬着牙把委屈忍了下来。

一个人在漆黑的长夜里往前走,路上有积满污水的小滩,有硌脚的小石子,有意外而将的大风大雨,有虎视眈眈的饿狼......这么想想,真是艰难的想哭,但总有人走了过去,不是吗?

3

回到题目,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喏,现在普遍认为有三种人可能成为很厉害的人。

第一种颜值,(背景)很高,稍微在某些领域拔尖的人。

第二种是在某一领域非常出色,稍微有些颜值(背景)的人。

第三种就是在某一领域非常非常出色,就算没有颜值(背景)加分,依旧可以跳出来的人。

颜值啊,背景这种东西都是天生的,没办法强求,这里我只讨论第三种情况。如何成为在某一领域非常出色的人。

举个身边的例子,这次去北京参加简书的发布会,又和彭小六碰面了,他从出现到离开,吃饭,参加发布会,无论去哪里,都背着一个大包。包里装着他的电脑,但凡有空闲时间,他都会写东西,或者是工作。

第一天我约他一起吃早饭,结果小六说,他开了一个梦想早读的群。他每天五点起床,然后阅读,写稿,六点到八点开始直播。早饭的话,可能要我等他到八点半去吃。

五点起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自从我高三之后就再也没有尝试过了,我问小六,你困不困啊?

他回答:“我当然困啊,困还不是得忍着,就那么一瞬间,起来了就好了。早上是全天工作阅读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我不想浪费啊。”

4

如何成为很厉害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你要把它缩小,一步一步地变成你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

首先,你要知道,在你自己身上哪方面的突破算是很厉害?

比如一个喜欢睡懒觉的人决定要早起;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准备考研;一个胖妞决心减肥;或者是学会某一个技能;一个穷光蛋想要买房子......

其次,是进一步缩小你的目标,使这个目标具体化,可行化。

比如,先坚持一个礼拜的早起;先复习一本专业书;先每天跑步一个小时;先每天背30 个单词;先攒个一万块......

把这些具体而细小的事情列成清单,每日必做,把它们融入到你日常生活中,成为你的一个习惯,久而久之,你就能一点都不夸张地说:命运绝不会辜负你的努力。

用我自己的例子吧,我说希望在今年年底出下一本书,那我天都要写稿子,积累素材。

我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列清单,把一天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先做完,再预计今天有多少空闲时间,规定自己要看完哪部电影,看几小时的书,做多少摘抄,写多少字。

我会在小本上写的清清楚楚,每做完一项就画个勾勾。

或许你觉得,这样的人生真无聊,不能随心所欲,自由地飞翔。

或许,很多人觉得,熬夜刷剧,通宵上网打游戏,凌晨去酒吧宿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才叫自由,才叫酷。

可是在我看来,真正地厉害是,有目标且自律。

普通人是没有办法一步就登上金字塔的,缓慢而坚定地迈步才是你最该做的。

最新的作家富豪排行榜出来了,唐家三少依旧是排名第一,认识的就有人说了,“唐家三少的文风就是小白文,我是没赶上好时候,要我,我觉得我也能火......”

虽然我很想怼回去。你觉得你也能火,那只是你觉得罢了。

我知道的唐家三少是日更万字,坚持十年。把每天更新一万字变成生活的一件日常事,就像你每天都会刷牙一样,他每天都写一万字,这是一种高度地自律。

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曾因为自己的不作为而后悔。

愿你执迷不悟时,少受点伤,愿你幡然醒悟时,物是人是

恢复日更,每天十点前更文,欢迎交流讨论。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阿肆呢

旧书《感谢你来过我的世界》冷买中,感谢支持。

第2个回答  2020-09-17

‍‍什么是厉害的人厉害的人,不是指很凶的人,也不是说在某个领域有过人技能的人,这类人本身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就像一根刺一样,放在哪里都注定会扎破一些规则,他的存在本身就会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成为厉害的人的七个纬度

‍‍1、怎样对待时间把时间用来做值得做的事。

判断一件事是不是值得做,标准有两个:(1)这件事当下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大小,简称“收益值”。(2)这件事带来的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简称“半衰期”。一件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就是值得做的事。‍‍

2、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通常会采用一种满意原则,就是说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自己内心标准的选项,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直接放弃。所以,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往往是在自己内心熟悉的选项里挑答案。想要做好的选择,就要有一颗想找到好东西的心,给自己设立一个很高的标准才行。

三个打破思维壁垒的工具:(1)目标悬置。简单点说,就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把这个目标停下来,放一段时间,等时机成熟了再开始做。(2) 能力嫁接。其实就是能力的迁移。(3)特性改造。想办法让工作变成游戏、变得有趣、变成爱好,只需要凑足三个条件就可以做到:明确的目标、适当的难度和及时的反馈。

3、我们要怎样行动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立刻开始,一点点做,一点点磨,一定要避免让自己陷入一种过度准备的状态。

4、我们要怎么学习

拿到知识,立即解码。简单说就是洞察出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把知识进行融合,最后通过迁移、印证、互补,把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5、怎样修炼自己的思维

用简洁的语言去表达。每一个没用的词、无关紧要的定语,都是削弱句子力度的杂物。这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3个工具,分别是:创意表格、清单、混乱。

6、怎么样努力

努力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这种策略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和执行进度的把握上。好的策略一定是可以不断被学习和优化的,一个厉害的人他总是能找到这个窍门所在。

7、我们怎么样看待成功

成功就是持续地去做一些很酷的事情,去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这条路上,只要你能坚持把它走完,那么不管你成不成功,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这条路上,你已经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了。‍‍

关于这个问题,建议看一本书,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是一本心智成长类的书籍,告诉我们怎样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作者采铜,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

第3个回答  2020-09-19

这个问题,如果不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来回答,估计会被认为是「鸡汤」吧。 

人活一世,只要在某一点上深耕,并在那个点的领域取得一定成绩,俗世之人便会认为你很厉害。而这所谓的厉害,并非只是你父母,你身边三五好友的感受,它指的是你能得到部分陌生人的认可。

以我自己为例,十年前选定了“皮划艇探险”这个点,然后开始一步步耕耘。最开始只是沿着海岸兜兜风,到可以单人皮划艇横渡渤海海峡,这之间的技术积累耗时五年。这五年中,没几个人觉得我厉害。

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如果你的厉害仅限于能力,并没有得到某种权威认可, 那也不能算真正的厉害,世人也不会知晓你的存在。

我从事皮划艇探险的第七个年头,也就是2015年才开始着手宣传,然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2016年,我获得了《美国国家地理》评选的全球十大探险家称号;

2017年,我获得了“中国当代徐霞客”称号。

很多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说,看来要成为一个社会认可的厉害之人,宣传才最重要。这未免又进入了另外一个误区,也是很多人现在喜欢做的——不做实事只刷存在感。如果你什么成绩都不事先积累,拿什么出去宣传呢?

截止到现在,我已经在皮划艇探险领域深耕了十年,积累了近三万公里的水上里程,横渡了琼州海峡、渤海海峡,环渡了海南岛,完整漂流了黄河和珠江,穿越了泰国和柬埔寨的海岸线……获得了这个领域内的中国最高荣誉。这么说并不是想炫耀,而是想告诉题主:我应该有资格回答你这个问题。

回顾这十年,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电气工程师,成长为一名被权威机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认可的探险者,成为了俗世眼中很厉害的一个人,无非是做到了以下几点。

1,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

很多人在初入社会就丢掉了好奇心,过着随波逐流和麻木不仁的生活,对任何新事物都不感兴趣。这样你就永远做不到我将要说的第二条。

2,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我在上班的时候,与同事们一起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不想上班。但我内心很明确,知道自己如果不上班后具体想干啥,但大部分同事只是单纯不想上班,并不考虑或者说并不清楚,不上班后自己干什么才好?

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并不是靠苦苦思索就能找到的。而是要不断尝试新事情,在摸滚打破中实践,最终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兴趣点。就像我在选择皮划艇之前,尝试过登山、徒步、游泳、溜冰,冰上曲棍球等等,最终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皮划艇。

3,制定长期和短期计划。

我们自小的教育里,就被告知要靠“毅力”去坚持一件事。这种说法未免把单个“人”看得太强大。人类整体的确强大,所以能统治地球。但单独个体其实非常弱小,意志力更是大部分人所稀缺的。

因此,我们普通人不能希求意志力。而是要靠短期和长期计划,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让自己得到正向反馈,凭借正反馈的力量坚持下去。

其实,不管我说三条还是三十条,单凭一篇文章,很难让大家获得成为“厉害之人”的秘笈。

但有一点我深有体会,那就是,哪怕你现在还没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也不要坐在那里干等,而是赶快行动起来,干点什么都行,就是不要让自己停下来。我们的未来,只会在行动中渐渐清晰明朗,成为厉害之人的道路,也是由不断的行动铺就而成。

行动吧!

第4个回答  2020-09-19

在我看来,那些很厉害的人,不会按照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他会想法设法来降低自己的认知负担。

而大部分人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盲目地消耗自己的认知资源,在空闲的时候,不是刷刷手机,就是看看朋友圈,这些活动,看起来是在放松自己,但在这过程中接触到的刺激,比如说在朋友圈看到某个初中朋友又买了一套房,其实是在刺激你将认知资源移到另外一个方向,而不是继续把手头上的事情给做好。

除了最大程度保护好自己的认知资源,那些很厉害的人还特别注重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在认知心理学家眼里,一件事物越是被我们进行深加工,我们记住的概率,就会越高。所谓的深度加工,是将学习到的知识点,和以往的知识进行联系,当你联系的次数越多,联系知识点越是广泛,你的记忆效果就会越出色,这个知识点就越会成为你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最后,很厉害的人,会让知识体系时常得到更新。例如制作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将书籍中的知识点给组块化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为什么很多人把一本书看完之后,过不了多久自己一点印象都没有?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也没有分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细枝末节。

但也有一些人,把制作思维导图,当作是知识的终点,以为做完之后就可以将其束之高阁,殊不知,知识组块只有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才能保持相对的正确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