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时不时议论这家的孩子怎么样,那家的孩子怎么样,但实际上,孩子究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视野和见解,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家庭教育。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出现的问题往往也和家长有一定关系。我们国家的家长教育到底出现哪些问题呢?
1、没有耐心,不愿等待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工作,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育成才。如果家长一味拔苗助长,那就会离教育二字越来越远。但是现实的情况就是,大多数家长一刻也不想要等,根本无法接受孩子的发展暂停一分一秒。
首先,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家长们在孩子身上的所有付出,总是追求能够得到快速的回报,期望着能直观地看到学习成绩的提高。这种心态就将教育看成投资一样,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收益曲线,一旦曲线不满足预期的增长,便会发自内心地十分焦虑。然而,孩子的培养不是投资,不能用受益来计算。家长的焦虑使得最后付出代价的却是孩子。
同样地,在行为养成方面,希望自己一讲道理,孩子立马就能明白,老师一谈话毛病就应该全改掉,如果做不到,那就不是好孩子。这种心理就是不给孩子转变情绪与态度的时间。即使是大人,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挫折,都要需要有个接受、改进和调整的时间,那凭什么就要求孩子一秒钟切换到乖巧懂事、善解人意的模式?
2、只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看不到别人家的父母
大多数的家长只能看到何江登上哈佛毕业演讲台,成为人们眼中的“学霸精英”,却没看到所谓“寒门”的父母为他做了什么。小时候不论多累多苦,何江爸爸都会给两个儿子讲睡前故事,坚持每天讲,所有故事的宗旨指向“好好学习”。这也正是何爸要告诉孩子的,读书改变命运,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出路。而不识字的母亲总是鼓励两个儿子,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求孩子们把从课本里听到的故事念给自己听,遇到不懂的,还会讨论一番。父母努力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并且懂得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在埋怨自己的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有没有在自身上找过原因呢?
3、不该限制时禁止一切,该尽职时不闻不问
很多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家长却不许孩子去做,很多家长觉得音乐、绘画这一类的素质教育没有用处,切断了孩子所有的兴趣,同时也把孩子内心的门给关上了。但其实绘画有很多的好处,就拿美术宝1对1的课程特点来举例。
首先,孩子的兴趣是她热爱学习的第一道门,老师去教授技巧,让孩子注意细节,孩子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老师会让孩子自己去发挥想象力,去进行创作,这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
同时绘画对物体细节的把控有利于数学几何的学习,绘画培养出的共情能力有利于语文阅读的理解,益处多多,家长不应该给予限制。
而在孩子小的时候,该管的时候却不管,比如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玩手机,这确实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因为年纪小不会把控还影响视力,家长却又不闻不问了。
因此,孩子出现问题不一定仅仅是孩子的问题,目前我们的教育方式也是值得去反思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