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氟地下水

如题所述

高氟地下水(氟含量>1.0mg/L)分布面积为60654.54km2,其中山丘区高氟地下水面积为7676.81km2,占12.66%,平原区面积为52977.73km2,占87.34%。在高氟地下水中,按氟含量可进一步划分为较高氟地下水、中高氟地下水、过高氟地下水和极高氟地下水四种类型(表3-3)。较高氟地下水分布面积45004.52km2,占高氟地下水分布面积的74.20%;中高氟地下水分布面积为11630.10km2,占高氟地下水分布面积的19.17%;过高氟地下水分布面积为3178.36km2,占高氟地下水分布面积的5.24%;极高氟地下水分布面积为841.56km2,占高氟地下水分布面积的1.39%。在平面上,不同氟含量的高氟地下水,一般呈不规则的同心状分布,极高氟地下水分布于中心部位,过高氟地下水、中高氟地下水、较高氟地下水依次环绕极高氟地下水分布。

表3-3 浅层高氟地下水分布面积统计表

(一)山区

豫北山区:极少出现高氟地下水,仅在安阳县西部、林州东部、鹤壁等地零星分布,为较高氟地下水。

豫西山区:主要分布于栾川—南召—方城一线以北、嵩箕地区,新安北部,南阳盆地北缘、西缘等地,以较高氟地下水分布为主;较高氟地下水在嵩县、栾川以及新安北部呈片状分布,其余地区呈斑块状或斑点状分布;中高氟地下水及其以上级别的高氟地下水,在鲁山县以中高氟地下水和过高氟地下水为主,极高氟地下水呈斑点状分布,其余地区以零星分布的中高氟地下水为主。

豫南山区:泌阳、桐柏以零星分布为主,片状分布为辅,主要为较高氟地下水,中高氟地下水呈斑点状分布;信阳市东南—商城一线以片状分布为主,零星分布为辅,商城境内以中高氟地下水为主,其余地区以较高氟地下水为主,过高氟地下水及极高氟地下水呈斑点状分布。

(二)平原区

以大面积片状分布为主,零星分布为辅。主要分布于豫北地区、豫东地区、黄土地区、南阳盆地等地。

1.豫北地区

主要特征为集中分布,集中分布区由一个北东向条带、两个北北东向条带组成,零星分布区区域较小。

(1)北东向条带:分布于沁阳—卫辉一线,包括沁阳、温县、博爱、修武、武陟、辉县、新乡、卫辉等地。条带长110km,平均宽度25km。该区主要为较高氟地下水,约占90%;中高氟地下水呈零星斑点状分布;过高氟地下水极少出现,仅在武陟西部有所分布。

(2)北北东向条带:一条为延津北部的丰庄镇—内黄的楚旺镇,另一条为封丘—台前,两个条带的南端在滑县的牛屯镇相连,北段连为一体,中南部在滑县的上官镇、留固镇、白道口镇和濮阳的中召镇分布中氟地下水。

延津丰庄镇—内黄楚旺镇分布带,包括延津、卫辉、滑县、浚县、内黄、汤阴、安阳等地,条带长115km,平均宽度40km。主要为较高氟地下水,中高氟地下水呈不连续的斑块状分布,在内黄井店、汤阴五陵以及浚县北部地区,过高氟地下水和极高氟地下水分布于中高氟地下水斑块中心部位。

封丘—台前分布带,包括封丘、长垣、滑县东南部、濮阳、清丰、南乐、范县、台前等地,条带长200km,平均宽度35km。以较高氟地下水为主,中高氟地下水及其以上级别的高氟地下水分布面积约占本带的三分之一,由封丘至台前、南乐一线呈断续的带状分布,其中,封丘县城附近、封丘黄陵镇至长垣东南、濮阳东南部、范县南部、南乐县城附近、南乐县境西部以及韩张陵镇等地,出现面积较大的过高氟地下水和极高氟地下水。

(3)零星分布特征。在济源东南部至洛阳吉利区之间,以及安阳韩陵乡—汤阴白营乡—淇县县城一线以西地区,高氟地下水呈零星孤岛状分布,绝大多数地区为较高氟地下水,仅在汤阴白营乡出现一处中高氟地下水区,面积不大。

2.豫东地区

沿中牟—许昌一线以东按扇形分布直至省界,分布范围南北宽 215km,东西长250km,包括开封、商丘、周口三个省辖市行政区域大部,以及郑州、许昌、漯河三个省辖市行政区域局部。较高氟地下水在本区大面积分布,约占本区面积的五分之三;中高氟地下水及其以上级别的高氟地下水约占本区面积的五分之二。除周口—郸城一线以南以较高氟地下水分布为主外,大部分地区不同氟含量级别的高氟地下水穿插分布。中高氟地下水及其以上级别高氟地下水呈不连续的斑块状、片状分布于较高氟地下水区内,从宏观分布上看,中高氟地下水及其以上级别高氟地下水可分为三个南东向条带:

(1)兰考—永城芒山镇分布带。中高氟地下水集中分布于兰考东南部、民权东北部、虞城大部、夏邑北部、永城东北部,其他地区呈零星分布;过高氟地下水和极高氟地下水呈孤立的岛状分布于中高氟地下水区内。

(2)开封—永城城关镇分布带。中高氟地下水集中分布于三个区段,杞县至睢县、商丘市淮阳区南部和柘城东部,以及虞城南部至永城西南部,其他地区呈不连续的斑块状分布;过高氟地下水在杞县至睢县和商丘市淮阳区东南部呈较大面积的片状分布,其余地区呈斑块状分布;极高氟地下水呈不连续的斑点状分布。

(3)尉氏邢庄—郸城虎岗分布带。该带主要特征是中高氟地下水及其以上级别高氟地下水集中大面积分布,形成本省最大的连续分布区域。中高氟地下水在北起通许南至淮阳北部、西起鄢陵东到柘城西北的范围内大面积连续分布,其余地段呈分散片状分布;过高氟地下水集中分布于太康、淮阳北部、西华东北部、扶沟东南部以及通许东南部和杞县西南部,其余地段呈不连续的斑块状分布;极高氟地下水在太康、扶沟呈分散片状分布,其余地段呈斑点状分布。

3.黄土地区

高氟地下水在黄土地区广泛分布,主要为较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伊洛河流域、灵宝北部、上街北部、禹州、汝州西北部等地,其余地区呈零星分布;中高氟地下水呈斑块点状分布于孟津至宜阳一线以西;过高氟地下水与极高氟地下水极少出现。

4.南阳盆地

较高氟地下水集中分布于三处,镇平南部至邓州北部,邓州西南部,以及南阳市、唐河、新野三地交汇处,其余地区呈零星分布;中高氟地下水零星分布于南召皇路店至唐河龙潭镇一线附近;过高氟地下水与极高氟地下水仅在南召皇路店和南阳市西南部两处呈斑块状分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