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

如题所述

建议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在高考前进行,若这样的话,在中学时期目标就会非常的清晰,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考试的结果肯定也会是不一样的。

若在高考的时候没有这种意识,那么上大学的时候,在大一要做的就是首先要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包括:自己想要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自己目前有什么能力?需要培养什么方面的能力?这个专业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最好在大一的时候,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在大二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职业的了解和尝试。比如说,想做广告行业,那你可以在暑期到广告公司去实习、找一些广告人来做生涯访谈、找相关的书来看一看……无论什么样方式,都可以让你对想要去做的事情有一些了解,很多时候,我们了解的职业是艺术照,把这个职业想象的很好,这个时期可以到了实际当中,去看看这个职业的素颜照,确定这是不是你想要的?

到了大三了,要决定自己是要考研呢,还是进入一家实习单位实习了。看看自己还欠缺什么地方?实习自己还有哪些能力需要提升?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这些实际的应聘技能。在这个时候都要有所准备。如果要考研。要考什么专业?是为了自己的发展需要考研呢?还是因为大家都想要考研,所以想考研?搞清楚自己的目的再去进行,结果也会大不相同。

到了大四了,这个时候下一步的目标基本上已经有了,至少知道接下来3到5年内的一个计划是什么样的。比如说三年计划是读研,读到什么程度?什么专业?什么地方?如果是工作,那是做哪些方面的?这两年之后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个都是在大四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初步的想法了。如果你从大四才开始进行这一切,你会发现会比别人慢了好几年的时间。

建议,早思考、早行动、早体验、早调整。在我们大学阶段就是要小步快跑,行动起来,快速调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3

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定位、适应、发展、转型、平衡。

其中定位属于没有明确专业方向的中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高考报志愿。而一旦被专业圈定,进入职场,需要考虑的就是适应的问题,就是一个人所学的专业、自己的个性是否能够适应目前的工作岗位。后面三个阶段和大学生所处的阶段距离较远,也非本题的核心内容,因此暂且略过。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实不能等上了大学再做,而需要提前到高中阶段。以前高二会分文理科,而高考改革后部分学校开始实行自选科目考试,这些都会影响到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某个专业需要学哪些知识,或者这个专业将来到了社会要从事什么岗位, 只是因为家长老师或者身边的什么人随口说了一句“你适合什么什么”或者“什么什么专业火,以后赚钱多”,就非常草率的报了志愿,结果成为接下来学习和择业的痛苦开端。

中学阶段虽然缺乏社会经验,但如果只把关注焦点放在“如何得高分”上,可能也会错失很多自我了解以及探索社会的机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之中, 不能只把自己封闭在“校园”这个真空罐头中,可以多接触已经走上社会的人,或者参加一些职业介绍的讲座,对社会上大致有哪些岗位、哪些专业划分有所了解,在结合自身特点,这就是职业规划最初的思路和方向。

上了大学以后,在已经选择了专业的基础上,也要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和专业在该领域中的地位如何,毕业生主要流向,偏专业性还是偏实践性等等特点。举例来说,如果是搞量子物理研究,那可能需要一直考到博士后;而如果是计算机专业,可能大三还没毕业已经被互联网创业公司预定走了。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前景的深刻了解,是职业规划的首要条件。

如果非常不喜欢本科的专业,有的人会选择考研。但也有非专业就业的情况,因为社会上也有很多岗位可能看重的是综合素质,而不是看重大学时学的那些知识。

总之,职业规划是一个需要具有长期线性思维来观察和思考的事情,也是一个人一生的职业起点,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微信公众号:飞游的心理教室(ID:phil-psy)

第2个回答  2022-08-11
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真正了解自我情况、社会政策及市场人才供需环境。那真正做到了认知自己吗?到底适合做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未来选择上班还是创业,考公务员还是进企业,如何选择就业地点,选择哪个行业,选择哪个职能,管理岗还是专业岗方向,到底怎么发展,应该怎样定位自己?
其实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个可参考的职业倾向测评平台倍塔塞司,通过其中的COAS四维职业倾向测评系统,肯定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在深度、广度、精度方面不亚于国外的MBTI和霍兰德。挖掘出真正匹配自我的发展方向,是大学生及刚毕业两三年的新职场人应该尝试的必选项。
作为一个过来人,感慨万分的是选择大于努力,并且每一次的职涯岔路口选择,都会造就完全不同的职业人生,谁也不想多走一步弯路,因此我们必须得重视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事宜。考虑到大部分情况下是“当局者迷”,借助第三方平台了解和剖析自己是个很好的方法,基于个人情况、外部环境等内外因素,按照SWOT的方法制定长短期职业生涯规划是正解。
第3个回答  2021-11-21

一、由内而外——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现实生活中每个个体都在努力地寻求自己想要的「幸福」,而幸福与否恰恰是由每个个体的三观来决定的。简而言之,由于每个人对三观的定位不同,对于「幸福」的定义也不同。比如,有的人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他们把事业的登峰造极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全部,为了这些甚至可以牺牲感情、家庭或生活的其他部分,那么在这些人的人生规划中事业就占据了主导,因此在考虑职业规划的时候可以减少对家庭、工作地点等因素的考虑,在这样的主基调确定的情况下,不限地域地寻找发展机遇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增加成功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而有的人则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不会允许因为工作的过于忙碌而破坏了家庭的和谐,那么这样的人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就会把家庭、可自由支配时间、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的远近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这类人不太适合出差频率较高的工作,比如投资银行类工作、管理咨询类工作或对外审计类工作。这就是为什么笔者建议大家首先分析自己的三观,做好人生规划,再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的原因。



(一)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不同的人由于所处社会地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也不同,因此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两种最基本的对比的世界观。世界观又和人生观相互紧密联系着。基本上,世界观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观,我们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正确理解,都以对各类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前提。


(二)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们对人生的态度,包括对生死、幸福、荣辱、爱情等各方面人生价值的看法和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之上。


(三)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各类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更微观的基本观点。价值观确立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与进行各类抉择的基础。在价值观成熟的基础上,人们对于人生的整体目标和追求才能有更好更理智的规划。

事实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进行职业规划前,若能从三观的角度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和追求,随后基于较为确定的三观作出的人生规划才能给个人的职业规划作最好的指引,从而提高最终职业规划的准确性及对个体的适用性。

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因是日新月异的世界。有的读者会问:自己的三观或许还不太成熟和稳定,是否就不应该做职业规划?笔者想说的是,世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件事的最可靠的判断和决定永远都只能以当下为依据。再者,没有任何依据可以让我们参考自己的三观是否真的稳定,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到了做职业规划的年龄,自己觉得有必要做职业规划,那就请你专注于自身现在的三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