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如题所述

当代普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孤独,心理成长等方面,这是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感觉大学生圈子其实不是特别大,如果不参加各种活动、比赛的话,即便是加学生会也就是那么些人,另外人际关系的经营,寝室室友之间的相处,其实都需要用心和真诚。而且大学相对比较忙碌,不管是别人追剧玩手机也好,反正没事不太容易搭理你,会感觉孤独无助。但也要找到好的宣泄方法,比如心情不好看搞笑电影,不要试着和别人沟通,等心情平和再沟通比较好。

2.拖延症太严重。老师布置作业大概给好几周的时间,确定一个截止日期交齐就可以,一开始想着大家写完交了就可以放开玩,所以提前收作业,却发现怎么都收不齐。后来发才明白,几乎大多数人都喜欢拖到最后一天没办法再拖的时候,熬夜写完,或抄完。


3.普遍迷茫,颓废,这是个大趋势。虽然每个学校图书馆都有很多人,但整个学校那么多人,还是有相当大部分不学习,不追求发展,看抖音看耽美追剧,大部分人心中对未来充满憧憬,实际都是积极废人。

4.经济的负担对于一些从偏远农村考人城市的大学生们来说,经济上的负担远比其他负担更为沉重。一些大学生在学期间为了缓解生活压力,找家教、打短工、做生意维持学业。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很多学生心理压力大,产生自卑心理、焦虑心理、狭隘心理、文饰心理等。


5.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进大学后,几乎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多有一种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学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压力很大,容易出现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而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劲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5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是心理发展最关键的时期。然而,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我意识的概念比较模糊,加上一些外界的因素,很有可能使他们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学业压力问题。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在如今这个充满内卷的时代,大多数学生都会被动的前进,有时,他们难以接受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天赋”对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明显,若觉得没有学习这方面的天赋,常常会感到学习这方面吃力,心理暗示自己学不会,对自己没有信心,慢慢就会懈怠下来,慢慢的自然而然就学不好了,所以可能会出现迷茫、狂躁、自甘堕落等情况。

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不善言辞、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不擅长处理冲突等,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交往,甚至害怕交际。多数大学生摆脱了他们早已厌倦的、父母的唠唠叨叨,远离家乡进入大学,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做主,过上了真正的独立生活,这无疑为独立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因此,大学生自理能力明显增强,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意识由个体性独立向社会性独立高一级水平发展,由自立于家庭、自立于伙伴向自立于社会过渡。他们能够通过理性的思维去辨析事物,对外界的依赖性小,对事物有独特见解,更具有独立性。与老一代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少有思想上的禁锢和束缚,不迷信、不盲从,不仅能够认真思考、判断、处理自己身边的问题,亦关心社会,且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提出各种疑问和不同意见;但由于他们的经验不足,极易出现自以为是和偏激情绪。

情感问题。部分大学生的爱情观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很多事物都看得很美好。有的人失恋后长时间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影响生活、学业,甚至引发抑郁和自杀倾向。

共居包容问题。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不曾住校,上大学后,和新认识的同学一起生活,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如果碰上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室友,大家的生活习惯又不太一样,彼此间如果不能相互包容,有些人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室友矛盾不断激化,最后可能会导致悲剧发生。


职业发展和择业问题。当前大学生面临的考研和就业相关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一些大学生来说,有些情况会让他们感到无能为力,出现悲观、抑郁的情绪,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


大学生遇到问题时应该积极寻求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每年的5月25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当前,为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各有关部门已经从多个方面为大学生心理援助提供了方便。所以,大学生一旦发现自己心理出现异常,就应该积极寻求帮助,及时处理,可以找朋友、老师、父母和学校心理咨询师,千万不要独自扛着,别让“心病”影响了生活。

第2个回答  2021-12-24

对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下面四个方面。

      1.  环境变化引起的不适应,从而出现焦虑问题。从高中每天规律化的学习生活,到现在每天空闲时间多,精神压力大,大学生很容易陷入空虚,因为这似乎并不是自己曾经憧憬的大学生活,而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学习方式变化。在学业方面,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学习与高中生截然不同,因为大学没有老师过度的监督,完全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所以对于一些独立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大学生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3.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也和高中生完全不一样,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也不同,所以避免不了在相处过程中的一些小摩擦与不愉快,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

4.恋爱方面问题。大学生没有了恋爱约束,所以在校园里看到数不胜数的情侣简直是正常现象。处于恋爱阶段的学生,有时候各个人的恋爱观并不同,有些恋爱观有问题的学生往往自己也会存在问题,比如失恋时的消极情绪,有时他们并不能正确的处理,往往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大的痛苦。还有恋爱和择业就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所以以后工作的地方可能也会是不同,这个时候在恋爱中的大学生即将面临分离,开始他们的异地恋,这个时候心里也会出现问题。

第3个回答  2022-04-12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 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第4个回答  2022-04-12

1. 环境变化引起的不适应,从而出现焦虑问题。从高中每天规律化的学习生活,到现在每天空闲时间多,精神压力大,大学生很容易陷入空虚,因为这似乎并不是自己曾经憧憬的大学生活,而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学习方式变化。在学业方面,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学习与高中生截然不同,因为大学没有老师过度的监督,完全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所以对于一些独立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大学生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3.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也和高中生完全不一样,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也不同,所以避免不了在相处过程中的一些小摩擦与不愉快,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4.恋爱方面问题。大学生没有了恋爱约束,所以在校园里看到数不胜数的情侣简直是正常现象。处于恋爱阶段的学生,有时候各个人的恋爱观并不同,有些恋爱观有问题的学生往往自己也会存在问题,比如失恋时的消极情绪,有时他们并不能正确的处理,往往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大的痛苦。还有恋爱和择业就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所以以后工作的地方可能也会是不同,这个时候在恋爱中的大学生即将面临分离,开始他们的异地恋,这个时候心里也会出现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