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与隋炀帝如此之像,为什么汉兴隋亡?

如题所述

有人说,目前网络上刮起了一股“平反”风,给在中国历史上成百上千年来几乎已经盖棺定论的人进行“平冤昭雪”,比如纣王、潘美,甚至秦桧。有的人对此现象嗤之以鼻,认为是作者们为了博取眼球,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最近黑诸葛亮的人特别多,甚至把他贬得不如郭嘉这些二流谋士了。)

但历史本就是个见仁见智的东西,我们只能从现有的史料当中进行举证、分析,来选择一个更令人信服的观点吧!

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与留下千年骂名的隋炀帝杨广,个人认为二者身上有着不少的相似点。但为何一个流芳千古,而另一个被“黑”了一千多年呢?我们来看一看。

汉武帝刘彻

隋炀帝杨广

相似点:

1、都经历了多年的休养生息,拥有大胆改革的资本

刘彻继位时,汉朝刚刚经历了“文景之治”,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杨广的父亲杨坚经过二十年的经营,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而且没有大的战乱,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史称“开皇之治”。

2、大刀阔斧的改革

汉武帝:颁布了著名的“推恩令”,削弱了地方政权;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汉武帝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

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但至少在当时,是有利于专制统治的。)

隋炀帝: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颁《大业律》,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

开创科举制,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终止,为古代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

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甚至之后一千年的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3、连年对外征战、扩宽国土。

西汉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国力强盛,大破匈奴,远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复南越,吞并朝鲜,设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西汉版图东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奠定了汉地范围;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第一次将中国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汉使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即印度)、于阗、?G?、犁轩等诸国,开拓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其中最远到达的犁轩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这是汉朝使节到达的最远地区,欧亚非的丝绸贸易就此成型。

隋炀帝攻灭吐谷浑、征讨契丹,大宴突厥,征讨流求,三征高句丽。

总结以上,汉武帝刘彻和隋炀帝杨广身上具有某些共同点,特别是在军事上的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直接导致了西汉由盛转衰,(刘彻颁布《罪己诏》)以及隋末农民战争的爆发(隋灭亡)。

那为什么杨广在历史上的评价和刘彻却有着“天壤之别”呢?以下是小编自己的一点点分析,如有不对,希望大家指出,大家一起探讨(谢绝谩骂!)。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刘彻的继承者是自己的儿子,自己人修史书,当然不会把祖宗做的一些错事大肆宣扬,甚至会美化修饰。

而接替杨广成为皇帝的人是谁呢?

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历史上篡改史书最有名的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记载:

资治通鉴第197卷记了丙子年(贞观十七,643年)年的一件事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委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李世民确实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但在篡改史书方面,他也算得上是专家了。李世民曾经先后三次要求亲自观看高祖李渊和他本人的《实录》。前两次,都为史官婉言拒绝。第三次,他向监修国史的宰相房玄龄表白自己的动机。

为了掩盖“玄武门之变”的真相,为自己上位登基提供便利,他更是将李建成抹黑成了一个十足的草包,从而粉饰自己继位的合理性!

我们翻开唐初的各种版本的《贞观政要》、《旧唐书》、《新唐书》、《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资治通鉴》等书册,从那些自相矛盾的史料中,清楚地看到李建成真实的一面。从法制的角度讲,既是李建成、李元吉犯有过错,那也是由皇帝由朝庭来处置,哪里轮到李世民“越殂代庖”呢?!李世民心虚胆怯,他不敢让李建成与他在老皇帝面前对质,连夜布置死党埋伏在玄武门,第二天凌晨,等他的哥哥和弟弟上朝的时候就下手,把他们杀了。

而唐朝房玄龄主持编纂的《晋书》,也在二十四史中以不严谨,并记叙了大量玄乎的故事而闻名。这也与李世民的干预脱不了干系!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即使杨广这个皇帝身上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但也不应该是那种毫无人性的暴君!造成这样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成王败寇”。历来新朝开创,天下换了个姓氏,新帝总要重修一遍史书,把前朝君主写得十恶不赦、一无是处,好显出自己是天命之子,是替天行道“奉天承运”之人。在抹黑杨广的笔墨里没准还有李世民的一笔呢!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李世民虽然做人不行,做皇帝是真不错。政策上轻徭薄赋、规范田地、加强科举,还唯恐自己治政有失,虚心纳谏这一点小学生都知道。对外不兴兵火,团结戎狄,是我国古代唯一一个受少数民族爱戴尊为“天可汗”的君王。而杨广的政绩就要差很多。当时老爹杨坚打下大一统不到三十年,他就把手上江山当作有了百年积蓄来挥霍,又是修运河又是修东都,不知休养生息不说,还想要开疆拓土。他征调民夫修隋唐大运河的初衷已不可考,都说“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然而“水殿龙舟事”却不能当作不存在。前面说到李世民加强科举,谁知道科举制其实是杨广时代开创的呢?杨广固然治国有失,但并非是传统观点上认为的一无是处的。

说了这么多,如果缩写成一句话,那么我认为刘彻和杨广的最大区别就是:刘彻只是打光了家底,给子孙留下个烂摊子,但却没有亡国;而杨广太过急躁,把所有的事挤在一起去做,最终难逃亡国的命运,但却开启了大唐盛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2
汉武帝的爹和爷爷给留的大量财富,文景之治!隋炀帝却没有,自己操之过急,不然也是名垂青史!!悲哉
第2个回答  2018-11-10
汉武帝出生在了好时代 允许他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