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交替”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工学交替,学生到校后进行学前教育及军训,凡符合企业用工人员的招聘要求,年满16周岁的同学,先到企业(公司)实习一个学期,然后再回学校上一个学期课程。

若届时未满16周岁者,先在学校上课一学期并缴纳学习保证金,在第二学期再到企业(公司)实习。如此交替到毕业,在企业的时间里,也派老师到企业给学生上课辅导。

扩展资料:

工学交替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在这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9

工学交替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

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

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

目前,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是跨国安排学生的工作实践,以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Work—integrated Learning),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

扩展资料:

工学交替的作用

1、使学生在真正进入企业之前对企业有了感性认识,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加强,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相长。通过“工学交替”的学生实习,使学生了解了生产、经营一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弥补了学校实习条件有限以及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积累了社会经验,熟悉了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了工艺、质量和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3、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在企业实习,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操作技能等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势以及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位臵,更加务实、勤奋,放弃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明确了自己今后的目标。

4、 积累了新教育模式的经验。通过试点“工学交替”模式的探索,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出适合中职学生的教育新模式。因此,“工学交替”办学模式是今后中职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必然之路。

参考资料:百科百科-工学结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4

工学交替是指在以人为本,就业导向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合格的职业能力为基本目标,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特点,组织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的学习场合,分别在课堂与车间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交替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交错安排课堂教学和学生上岗实习。

其一,工学交替不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简单交错,而是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为表现,在校内凸显教学的“生产性”,在校外凸显实践的“教学性”;

其二,传统的教学目标一般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工学交替则力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其三,传统的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相关课程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进行,而工学交替中的学生上岗实习安排很灵活,既可在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进行,也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甚至之前进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01

工学交替:学生到校后进行学前教育及军训,凡符合企业用工人员的招聘要求,年满16周岁的同学,先到企业(公司)实习一个学期,然后再回学校上一个学期课程。若届时未满16周岁者,先在学校上课一学期并缴纳1000元学习保证金,在第二学期再到企业(公司)实习。

如此交替到毕业,在企业的时间里,也派老师到企业给学生上课辅导。

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

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

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

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

扩展资料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近几年来职业教育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要求,在职业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大多突出“工学结合”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都是一种学徒制加学员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工学结合模式有很多优点,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迫切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学结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