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山流水(古筝曲)赏析

浙江派的高山流水

  有一本书叫《锦瑟无端五十弦》(倾蓝紫著)
  里边欣赏的不错,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另外,找来一些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高山流水最早流行于浙江南部一带,后来成了在民间广泛传播的优秀筝曲。此曲运用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如前半部分运用了有两个高音的相隔两个八度大撮,表现出高山雄浑、深沉、肃穆、高洁的神韵。而后半部分运用一连串带有八度跳进的十六分音符和带按滑不同力度的历音括奏,形象地表现了潺潺流水和巍巍高山相映成趣的意境。几个清澈透明的泛音,令人想起了山泉丁冬水花轻溅的景象。全曲气势宏大,意境深邃,却又表现出秀丽、柔美的江南情调。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music.guqu.net/guzheng/50.html

  浙江筝
  浙江筝,即武林筝,又称杭筝,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据传在东晋时筝已传入建康(南京)了,至唐,则更多见诸于诗词文字。

  传统的浙江筝只有十五弦,身长1.1米左右,面板、背板为桐木,筝尾稍向下倾斜,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5 6123 5 612 3 56123;放在桌上坐势(或立势)弹奏。演奏时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现在则有所改变,筝的共鸣箱的长度增至1.65米左右。后岳山改为S型,弦数增至为21根(音域扩展成四个八度,音程由D—d3);弦的质地由丝弦改为钢丝外缠尼龙丝的粗细不同的系列筝弦。弹奏时戴的甲片由皮套固定改为胶布固定。甲片多用玳瑁制成。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中所没有的,因为在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而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流派。我们可以明显地从《将军令》和《月儿高》这两首浙江筝曲中看到,前者以“摇指”模拟了号角声声的长啸;后者则以“摇指”表现了连绵不断的歌声。

  浙江筝曲和过去流行的一种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杭州滩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种基本唱腔,筝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点’”演奏手法,从技巧的角度来看,在其他流派的筝乐中也有所采用,但不像浙江筝用得突出,明显的形成了一种演奏上的特点,并有了专称。“四点’”手法在浙江筝中的运用经常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在现代创作的一些筝曲中,也常采用这一手法。

  浙江筝曲和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曲目有许多是相同的。江南丝竹明朗、细腻、绮丽、幽雅,在浙江筝曲中,像《云庆》、《四合如意》等比较多的保留了江南丝竹音乐早期的形态,有清香的泥土气息,“四点’”手法的运用也不少,它以明朗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速写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

  浙江筝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些优秀的传统古曲,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如《月儿高》、《将军令》、《海青拿天鹅》等等,“凡十三套,无一不能”。这些乐曲所表现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演奏手法和技巧也比较丰富,像双手抓筝的技巧,在1814年荣斋所编的《弦索十三套》中,已记录了双手抓筝的手法,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先生和前辈蒋荫桩先生,在二十年代使用了这一手法; 浙江筝以“弦索十三套曲”和“江南丝竹’、“杭滩”为源,故曲目的板数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体系。乐曲也由单一的乐思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结构。在演奏风格上,一般节律都比较明快、流畅秀丽。同时,又由于浙江筝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比较广,手法比较丰富,因而在风格表现上并未完全单一化。像《高山流水》一曲,各地流传很广,而最早流传于浙江一带,是浙江筝人在传授时的重要曲目。《高山流水》一曲是首绘景写意的作品,音韵铿锵古朴。借景抒情,可以和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相联系。

  浙江筝曲《高山流水》和古琴曲《高山流水》在曲调上毫无共同之处,只是同名异曲而已。在其他流派的筝曲中,如河南《南阳板头曲》有称之为《高山流水》的;山东的《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有称《四段曲》、《四段锦》的,亦有称《高山流水》的。

  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百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08
巍巍之志在高山 洋洋之意在流水
第2个回答  2020-01-05
音符自琴弦飞泻,在青山绿水间流淌,穿过一条条湿漉漉的林荫小径,采了花草的芳香,携了叮咚的清泉,经过两千多年的跋涉,款款来到我的身边,以一个歉歉君子的诱人微笑礼送给我无比清雅的凉意,就在这个高温的夏天。
我轻移着莲步,用尽一个古代女子的优雅,道一个风情万种的万福虔诚谢过,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露出一个良家女子的操行德守。
一袭白练将青山辟为两半,带着骄傲的表情轰轰烈烈地向一池春水飞奔而去,雨雾便有如那一帘帘的幽梦,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穿透梦中的雨,七彩的光环露出了娇俏的笑脸,潭里的浪花便也动情地跳跃起来,
那琴,就是架在这池春水的边上。那人,端坐琴前,身着一袭长衫白衣,挽一个高高的发髻,髻后的长发与琴声随风而飘,一张轮廓分明的脸,迷离的眼神,沉醉,琴上的弦,正被他那双有力而纤长的手,拨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山里一名叫子期的钟姓樵夫,闻琴便丢下背蒌和柴刀,立耳静听。方鼓琴而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稍时而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弹者闻言大惊,念及师傅成连带吾去蓬莱师学万子春之“移情术”未遂,却见东海波涛汹涌,岸边山林杳深,群鸟悲啼,吾便学得“移情”而归,自此便无一人能洞悉吾曲之景蕴,吾正孤独苦闷,感慨知音难觅,莫道山林竟遇知音?!
曲罢,起身,施礼与子期,“吾乃楚国郢都人,晋大夫俞瑞,字伯牙是也”!子期亦施礼以答:“一介草根钟家子期”。几语寒喧,伯牙复琴
琴声又起:雨落山涧,山洪暴发,岩土崩塌..
樵夫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无不说得穷极通透。伯牙子期兴致致互谈琴律,两相爱慕,及致暮色十分。伯牙应子期邀去林中寒舍餐宿,杀鸡饮血结为兄弟。伯牙次日破晓惜别子期使楚,相约翌年中秋再会。
一年时光瞬息,伯牙守约而至。孰料,病魔早于伯牙来临,子期已身埋黄土。新坟前,伯牙泪沾衣襟,无以言表,遂取出琴来,席地而拂。
琴声在山林中飘荡:
虚微,飘渺,若隐若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呜呼,斯人远去,昔日知音面目模糊,魂灵飘渺,丢下已无力拨弹的我!
继而,淙淙铮铮如幽涧之寒流,清清冷冷如松根之细流。回想我们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我心是满满的晴柔。一年时光瞬息,伯牙守约而至。孰料,病魔早于伯牙来临,子期已身埋黄土。新坟前,伯牙泪沾衣襟,无以言表,遂取出琴来,席地而拂。
琴声在山林中飘荡:
你能听出我曲中志趣,君所思即吾所思,在你面前我竟无法掩藏自己,这等快意之事,竟一如这扬扬悠悠、行云流水的曲子了!
可人生就是那海上的一叶孤舟,一任在汹涌波涛中沉浮,在蛟龙怒吼中逃生,在狼奔豕突中惊惶失措,而此身正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中奋力前行。
一如这流水,经过山崖巨石的阻击,冰山暗礁的磨砺,来到了这段平缓的河床,轻轻地徜徉,偶尔激石会赐予几朵小小的漂亮的浪花,叮叮咚咚的清唱之音越加明丽。可这却是一种“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的悲咏叹息。
就这样,伯牙把自己与子期人生遇合的美妙以及人生不遇的缺憾,通过琴声幽幽地诉说了出来。尾音未毕,却见伯牙摔琴绝弦,掩泪而去,从此不再抚琴。
取下耳机,弦律离我而去,走出两千年前的梦境,周围一片静寂。而夏天又恢复到它的本来面目,孤独、苦闷和烦躁,因为知音难觅。
第3个回答  2019-12-28
音符自琴弦飞泻,在青山绿水间流淌,穿过一条条湿漉漉的林荫小径,采了花草的芳香,携了叮咚的清泉,经过两千多年的跋涉,款款来到我的身边,以一个歉歉君子的诱人微笑礼送给我无比清雅的凉意,就在这个高温的夏天。
我轻移着莲步,用尽一个古代女子的优雅,道一个风情万种的万福虔诚谢过,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露出一个良家女子的操行德守。
一袭白练将青山辟为两半,带着骄傲的表情轰轰烈烈地向一池春水飞奔而去,雨雾便有如那一帘帘的幽梦,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穿透梦中的雨,七彩的光环露出了娇俏的笑脸,潭里的浪花便也动情地跳跃起来,
那琴,就是架在这池春水的边上。那人,端坐琴前,身着一袭长衫白衣,挽一个高高的发髻,髻后的长发与琴声随风而飘,一张轮廓分明的脸,迷离的眼神,沉醉,琴上的弦,正被他那双有力而纤长的手,拨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山里一名叫子期的钟姓樵夫,闻琴便丢下背蒌和柴刀,立耳静听。方鼓琴而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稍时而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弹者闻言大惊,念及师傅成连带吾去蓬莱师学万子春之“移情术”未遂,却见东海波涛汹涌,岸边山林杳深,群鸟悲啼,吾便学得“移情”而归,自此便无一人能洞悉吾曲之景蕴,吾正孤独苦闷,感慨知音难觅,莫道山林竟遇知音?!
曲罢,起身,施礼与子期,“吾乃楚国郢都人,晋大夫俞瑞,字伯牙是也”!子期亦施礼以答:“一介草根钟家子期”。几语寒喧,伯牙复琴
琴声又起:雨落山涧,山洪暴发,岩土崩塌..
樵夫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无不说得穷极通透。伯牙子期兴致致互谈琴律,两相爱慕,及致暮色十分。伯牙应子期邀去林中寒舍餐宿,杀鸡饮血结为兄弟。伯牙次日破晓惜别子期使楚,相约翌年中秋再会。
一年时光瞬息,伯牙守约而至。孰料,病魔早于伯牙来临,子期已身埋黄土。新坟前,伯牙泪沾衣襟,无以言表,遂取出琴来,席地而拂。
琴声在山林中飘荡:
虚微,飘渺,若隐若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呜呼,斯人远去,昔日知音面目模糊,魂灵飘渺,丢下已无力拨弹的我!
继而,淙淙铮铮如幽涧之寒流,清清冷冷如松根之细流。回想我们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我心是满满的晴柔。一年时光瞬息,伯牙守约而至。孰料,病魔早于伯牙来临,子期已身埋黄土。新坟前,伯牙泪沾衣襟,无以言表,遂取出琴来,席地而拂。
琴声在山林中飘荡:
你能听出我曲中志趣,君所思即吾所思,在你面前我竟无法掩藏自己,这等快意之事,竟一如这扬扬悠悠、行云流水的曲子了!
可人生就是那海上的一叶孤舟,一任在汹涌波涛中沉浮,在蛟龙怒吼中逃生,在狼奔豕突中惊惶失措,而此身正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中奋力前行。
一如这流水,经过山崖巨石的阻击,冰山暗礁的磨砺,来到了这段平缓的河床,轻轻地徜徉,偶尔激石会赐予几朵小小的漂亮的浪花,叮叮咚咚的清唱之音越加明丽。可这却是一种“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的悲咏叹息。
就这样,伯牙把自己与子期人生遇合的美妙以及人生不遇的缺憾,通过琴声幽幽地诉说了出来。尾音未毕,却见伯牙摔琴绝弦,掩泪而去,从此不再抚琴。
取下耳机,弦律离我而去,走出两千年前的梦境,周围一片静寂。而夏天又恢复到它的本来面目,孤独、苦闷和烦躁,因为知音难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