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有一篇短文《人与自然》。文中写到,“近些年来,自然界出现了很多比较罕见的现象,比如气候变暖、淡水缺乏、生态平衡破坏、动植物灭绝、洪水泛滥、新疾病产生等等……”。
接着他写道,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福利,但带给我们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上述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或弊端之所以产生,根源就在于“征服自然”。人类衣食住行所需要的资源都从大自然中获取,因此,我们只有向大自然伸手,才能活下去。不去征服该怎么办呢?只有一条路,就是:与自然做朋友,天人合一。
暴雨之下,我们是该多想想如何与大自然做朋友。要与大自然成为好朋友,当然少不了去了解大自然的脾气、性格、活动规律,亦要知敬畏、懂爱护,决不可对这个朋友一味地索取。
现在的科技确实发达了,可以准确预测到降雨的大小、时段时长、雨落的区域等,给了人们科学应对多一点时间与准备。但是,为何近年来的暴雨总是达到“数十年难得一遇”的强度呢?这背后有多少“人为”的因素在里面?城市的内涝出现了那么多年,为何还是一遇大雨就涝呢?
地表有多少蓄水能力,地下又有多大的疏通流量,还有多少未接通的地下管网?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古老的治水之策,仍当是我们应对暴雨的哲学。暴雨之下,当思对大自然的敬畏,要懂得与大自然做知心朋友,友善相待,才能得到大自然这个朋友的友善回馈。
暴雨令人难受,但在多年的历练之下,我们或多或少地懂得了如何去面对暴雨。这是政府管理的进步,也是民众应对暴雨时智慧的增长及心态的平和。
暴雨之下,生活仍在继续,要上班的仍正常上班,要高考的仍正常高考,要看病的仍正常看病,要转移的就转移……这是发展带来的从容与自信,也是应急预案背后的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