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

如题所述

1.区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即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来确定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

(1)直接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其中燃料、动力等占用比重大时,也可单独设置项目。另外如有自制半成品,一般也要单独设置项目。

(2)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费用。

(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如车间主任等)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水电费、保险费等。

2.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区分为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与应当由其他月份产品负担的成本。

主要注意类似预付保险费等费用,要按权责发生制摊销。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成本。

如果同一车间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能按产品区分的材料及人工费则分别核算;不能区分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可按各产品的定额消耗量等对材料进行分配,按定额工时等对人工费进行分配。

4.对于月末未全部完工的产品,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6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4)约当产量比例法;

扩展资料: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

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

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

一、工作由谁做及怎么做

  1、现代大中型的生产企业一般都采用自动化管理,运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进行成本核算,如库房的领料、人力部门的考勤、车间的产量及废品率等;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结账及出报表。

  在车间专设成本核算员,负责输入、收集及整理与生产产品有关的数据;在财务上专设成本会计,根据ERP系统调出打印的单据、成本核算员及人力部门提供的各种成本汇总表,输入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2、小型的生产企业目前一般还是采用手工处理,岗位设置不是非常明确、细致,可能会在车间的生产工人中指定一个人,负责收集领料单、工时产量记录单等与产品成本有关的单据,待月中或月底送给会计,再由会计编制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二、了解企业的产品

  只有了解了行业及自己企业的工序(如做服装,裁剪→缝制→熨烫)、生产工艺,及每一个产品的BOM(物料清单),才能真正做好产品的成本核算。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区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即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来确定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

  (1)直接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其中燃料、动力等占用比重大时,也可单独设置项目。另外如有自制半成品,一般也要单独设置项目。

  (2)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费用。

  (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如车间主任等)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水电费、保险费等。

  2、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区分为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与应当由其他月份产品负担的成本。

  主要注意类似预付保险费等费用,要按权责发生制摊销。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成本。

  如果同一车间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能按产品区分的材料及人工费则分别核算;不能区分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可按各产品的定额消耗量等对材料进行分配,按定额工时等对人工费进行分配。

  4、对于月末未全部完工的产品,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6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4)约当产量比例法;

  其基本做法是:

  第一步,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率(完工程度)

  第二步,计算费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产品应分配的费用)

  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量 )

  第三步,求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第四步,求出在产品的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成本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6)定额比例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5
生产成本的核算步骤

一、统计各单位各产品的生产产量;(每日)

二、统计各单位的消耗成本;(每日)——包括原料成本、辅料成本、燃料成本、维修成本、动力成本、包装成本、工资成本、折旧成本;

三、汇总各单位各产品的产量与各项消耗成本;(月末)

四、盘点各单位各产品的半成品暂存量,并由相关单位签字确认;(月末)

五、由电工将各单位的消耗电量数报至财务部,由财务部成本会计按当月交纳电费额分配各单位用电消耗;

六、由材料会计按现行价格核算各产品的原燃料消耗成本、维修成本、包装成本,并按当月生产量分合同分牌号分型号分摊各项消耗;

七、工资成本按当月入库量核算,折旧成本按当月入库量分摊各产品;

八、编制凭证输入微机帐套;(财务软件要记下帐,再做结转成本)

九、把各项消耗分到产成品与半成品中去,做结转成本凭证,输入微机;

十、成本结转完毕,生产成本工作完成。

计算方法

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