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去小学化做法

如题所述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幼儿的年龄、身心发育、学习等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从内容、方式、环境等方面照搬小学教育模式,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根据多年从事幼教的经验,笔者认为幼儿园“去小学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管理工作
  转变办园指导思想。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保教活动中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载体,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不能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生搬硬套地进行“填鸭式”教学。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环境。明确活动区角的设立数量、幼儿读物的投放数量、桌椅的摆放方式、一日活动的安排等,避免出现小学化的投放方式和摆放位置。不违规要求家长额外订购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资料。
  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纳入幼儿园常规工作。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学前教育宣传的重要性,建立长效机制,把宣传月活动纳入常规工作中。围绕学前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实效,切实把科学保教的先进理念、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落实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中。
  二、教师工作
  幼儿教师要树立以下观念,并切实加以实施:
  首先,教学机制上要突出幼儿在认知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以及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的变化,教师的作用是观察、帮助、指导等。
  其次,课程设置要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宗旨。注重“课程统筹化” “教材生动化” “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最后,孩子的能力是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真正会“玩”的孩子,都有较强的探索精神,专注力一般比较好,不用特别担心他的学习,哪怕成绩暂时落后一点也无妨。所以在上小学之前,先培养孩子学会玩。
  三、家长工作
  首先,多举行一些能体现幼儿教育目的意义的活动,吸引家长参加,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每位幼儿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地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其次,利用家长学校,定期组织一些“幼小衔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以及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等讲座,提高家长的认识和科学育儿水平。
  最后,不定期地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举办家长论坛等活动,为大家提供交流平台,以便达成教育共识,同时也促使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主动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
  四、幼儿工作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父母会帮孩子料理些细小的生活琐事,但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就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他们要学会用水杯接水喝,午睡前要自己脱衣服鞋子,要学会独立上厕所、饭前便后洗手、每次玩玩具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位等。老师有意识引导幼儿做这些事,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让孩子学会怎样交朋友。怎样和小朋友们相处是现在独生子女面临的难题。幼儿园能够提供给孩子更多机会去学会怎样和别人相处。孩子们会在集体中学着如何接近其他小朋友,并找到交流的话题。他们也会从中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领悟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这些与人相处的经历,对他们将来上学乃至在集体中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我们必须积极行动,有效预防和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孩子的发展循序渐进,幸福、快乐地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幼儿园去小学化措施精选3篇
当下的时代背景和家长的价值倾斜导致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愈加严重,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有一定危害的,本文将从小学化产生的背景原因入手通过总结这种倾向的危害来进一步提出解决措施,希望给以后的幼儿教学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幼儿园去小学化方案篇一:

随着我国的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育为了和紧随其后的小学教育在学业课程上相接轨,而选择将部分难度较低的入门级学科知识贯穿到日常的幼儿教学当中,形成了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下,一般也会鼓励幼儿园开设一些和小学学业相关的课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整体形势。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教育的初衷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让孩子可以自由的成长,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其实就是教学的程式化,模式化,固定化,这些都不有利于孩子正常身心的发展需要,同时小学化的教学会带来所谓成绩的好坏,固化了现在已有的通过成绩好坏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片面的标准,这不仅仅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初衷,而且还进一步固化传统的评判标准,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后续教育的开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去小学化”策略研究

(一)强化制度建设,严惩教学失范行为

对于幼儿园的去小学化最需要的是来自于政府方面的政策的支持,通过某种强制的手段来保障幼儿园的教学的正开展,防止出现一切社会压力和内部压力让幼儿园的教学倾向于小学教育。当下社会的风气包括
第2个回答  2020-10-05
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这样果断的一刀切是不行的,重点不在于孩子在幼儿园要不要学习小学的知识,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小学的知识

我以前也相信孩子太小不能太早学习系统的知识,甚至深信专家所说的“孩子太早学习系统的知识,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所以我送孩子去上了公立幼儿园

现在的公立幼儿园是真的什么都不会教,整天都是唱一唱就行了

现在我孩子上一年级了,才知道幼儿园没有打好基础有多吃亏

我孩子是完全零基础上一年级的,数学好一点,语文是完全跟不上,特别是拼音的学习,老师的速度很快,一天四个 几天就把拼音教完了

要求孩子每天都要把当天学习的内容记住,并熟练掌握运用,还要预习第二天的,孩子不能适应,完成进度很慢,我看着孩子都累,真后悔没有提前给孩子打好基础

他们班有几个孩子,人家就是上小学前基础打的好,拼音完全没有问题,老师经常在群里表扬他们,我家孩子从来都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的自信心严重受挫,连我都感觉有一种自卑感

所以我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还是要学习一些小学的知识

我觉得在幼儿园学习甚至比一年级学习更好,孩子小,接受能力强,脑袋里没有哪么多的想法,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也没有接触那么多有诱惑的东西,不会容易受到干扰,记住的东西更不容易忘

只是教学方法要改一改,不能照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模式照搬,要制定一套适合幼儿园孩子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为小学打下基础,这样孩子在刚上小学的时候才跟得上,才能感觉到上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才更有信心去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