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常见心里行为

如题所述

1、孤僻和迟钝。
表现为寡言、不合群,表情冷淡,行动迟钝,这方面大多与管教过严,父母不和,教育方法不一致,体弱多病和亲属中有精神病史有关。
2、恐惧和胆怯。对幼儿讲述恐怖性的封建迷信故事,使幼儿产生怕黑、怕空旷、怕响声、怕独睡等心理。所以,不要恐吓幼儿,应诱导他们多参加集体生活。不宜操之过急地勉强他们去接触所害怕的事物。在耐心地让他们从实践过程中逐渐克服恐惧、胆怯心理。对体弱者要注意其营养,让他们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固执与违拗。幼儿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喜欢问“为什么?”这些正常的求知欲望若不能得到满足,甚至受到压抑,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出现固执和违拗现象。
4、活动增多。幼儿好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控能力会增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加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家长关心的往往是儿童的身体健康,除非儿童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否则大多数家长不太容易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但等到儿童产生心理问题时,往往很难再矫正过来,因此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应以预防为主。

儿童心理问题的界定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指处于6、7 岁以前的儿童行为在持续时间上和严重程度上偏离了大多数儿童的正常行为标准。关于儿童期心理问题应该认识到以下两点:第一,儿童心理内化水平很低,其行为异常可以视为心理异常所致。第二,没有妨碍到正常生活的程度较轻的异常行为不能视为心理问题。儿童心理问题种类比较多,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自闭症

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对幼儿的社交、语言、感知觉、认知等方面会产生全方位的严重影响的疾病。其产生原因很复杂,可能涉及到遗传、病毒感染、疾病、环境污染、辐射等。

临床表现:

1.语言障碍

患儿语言发育迟缓、开口说话较晚,有的患儿甚至终生不语。患儿只能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语言,对别人的提问不能回答。如别人问:“你叫什么名字?”患儿也会说:“你叫什么名字?”别人叫他的名字,患儿也不会做出应答。有的患儿不会运用代词:把“我的”说成“你的”。说话时很少看着对方,甚至把头扭过去。

2.社会交往障碍

患儿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与别人没有目光对视,没有与他人拥抱、亲吻的意愿;被爱抚时也不会表现出温情。不区分熟人、陌生人,对家人和对其他人的态度是一样的。父母只是患儿生活起居的依赖,并非是情感的依赖,只有饿了才会找妈妈,然后又不理妈妈。经常独处,不愿意和同伴一起玩耍。看见别的儿童玩游戏,也没有参与的愿望或观看的兴趣。

3.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儿反复做一些没有意义的行为,如玩弄自己的手掌、反复拍手、转圈等。很多患儿拒绝接受变化,行为刻板,如玩具一定要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回家要走相同的路线,一旦这些行为被制止,会出现敌意或反抗行为。

4.兴趣狭窄、奇异

患儿对周围事物不敏感、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其他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或卡通动画从不关注,反而喜欢一些单调乏味的东西,如会盯着旋转的电风扇一连看数小时,或对某个电视广告特别衷情,经常性地背诵某句广告台词。

5.智力障碍

在自闭症儿童中,智力水平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少数患儿智力正常,大多数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还有一部分患儿甚至在某个领域智力超群,远远超出其他正常人,堪称天才,令人惊叹。关于这一现象,目前心理学界还无法解释。
第2个回答  2020-11-25
学前儿童生理、病理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都会阻碍学前儿童的心理的正常发展,从而导致他们产生问题行为。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特有的。例如学前儿童会产生情感或者行为方面的问题。问题行为在学前儿童中表现的比较严重,持续的时间也很长。

儿童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对特定实物怀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被人否定等。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强迫症、恐惧症、儿童精神疾病等。今天我们主要来讲问题行为。

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有情绪障碍、品行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情绪障碍又分为儿童期恐惧、儿童期焦虑、暴怒发作、屏气发作等;品行障碍有攻击性行为、儿童偷窃、说谎、拒绝上幼儿园等;睡眠障碍有梦魇、夜惊、梦游症等;饮食障碍主要是异食癖等。

儿童期恐惧是除非儿童的恐惧情绪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不然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对于儿童期恐惧的预防,关键是平时不要恐吓儿童,特别不能让他们看恐惧书刊、电影、图片等。不要像老一辈人一样哄骗儿童,说什么不睡觉外面的收垃圾的老伯伯就把你收走了之类的话。

儿童焦虑也是如此,不是特别严重就不用就医,应该在心理上给予支持及教育,弄清楚儿童焦虑的原因,并且引导他们克服,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坚强的品格,培养学前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暴怒发作顾名思义,这类问题行为应该提前注意,从小培养儿童懂道理、讲道理的品质,这时,尤其不能溺爱和迁就儿童。从小教儿童一些发泄自己情绪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如果严重的话,可以带着儿童去看心理医生进行治疗。屏气发作应该及时消除儿童周围环境对儿童情绪影响大的不良因素,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心理治疗。

攻击性行为大多是儿童通过观察而模仿的,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家长不在家看一些有暴力画面的电影等。对于攻击性行为较严重的儿童,应及时就医。儿童期偷窃的行为绝对不可以轻易原谅,一定要惩罚,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疏导儿童的心理紧张。说谎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总是把想象与现实混淆,家长只需要让他们明白“该怎么说”就可以了。

拒学是家长应充分了解其生活环境和心里状况,不习惯与父母分离,要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性格。梦魇是儿童内心矛盾冲击等引发的,所以家长要缓解儿童心理紧张。夜惊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多开导疏通儿童心理便可。梦游症,梦游的人可以从事白天或平常从事不了的相当复杂的活动,会自己避开障碍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