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决债务超过20年怎么办

如题所述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对方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应该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两年之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的20年内行使权利,其合法权利应受法律保护。那么,民事判决债务超过20年怎么办?接下来由带您了解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民事判决债务超过20年怎么办
      明确约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是2年;没有约定履行期限或履行期限不明确的,自债的关系成立时起超过20年,不予保护。
      1、欠款,如果双方约定了具体的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是2年。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有明确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时间是2年;
      2、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自债的关系成立时起超过20年,不予保护。
      (1)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2)根据《合同法》第62条第(四)项的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因此,没有约定履行期限或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借款合同,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诉讼时效从债权人催告后、必要的债务履行准备期届满之次日起算,但自债的关系成立时起超过20年,不予保护。


二、延长债权债务诉讼时效的措施
      1、要求债务人写出还款计划。与债务人协商,制定还款计划或协议。这样诉讼时效从还款计划的履行期限届满时起再开始计算,就可以延长即将过去的诉讼时效。
      2、与债务人对账。既便于诉讼又能延续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从对账之日起再开始计算。
      3、起草与债务人清欠会谈纪要。对于一时还不上债的单位,采用这种方法,既不伤和气,又能掌握清欠的主动权,也能引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4、要求债务人找担保人。保证在一定期限内还款,逾期不还,由担保人偿还,诉讼时效从还债期限届满之日起重新计算。
      5、找第三者证明曾问债务人主张过权利;诉讼时效从主张权利之日起重新计算。
      6、保留证据。如请求清偿债务时出行的车票、住宿发票、信函、电报等,证明一直在主张权利。
      7、每次讨债清欠,尽量要求债务人支付路费。支付的路费从欠款中扣除,这样也可使债权人的诉讼时效得到延长。
      8、提起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原诉讼时效中断。
      9、让债务人同意履行。债务人对债权表示承认、请求延期履行、提供担保、支付利息等都被视为同意履行义务。要求债务人立字据、签订清偿债务的协议或制备忘录。债务人不愿立字据的,可邀请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或有关单位见证,保存债务人同意履行的电话记录、录音磁带、信件、电报和电传等。
      10、通过非诉讼方式主张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单位提出主张权利的请求,从提出请求时起,诉讼时效中断。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诉讼时效时间即重新计算;如调解达成协议,义务人未按协议规定期限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就从履行期限届满时重新计算。此外,债务人向仲裁机关或有关主管机关主张权利的,也可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三、诉讼时效应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计算
      1、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务关系,按照《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而其3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债权人未曾主张债权,就不能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2、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债权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时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要再次重新计算,且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限制。但主张诉讼时效中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3、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讨债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
      以上便是整理的关于“民事判决债务超过20年怎么办”的相关内容,从上面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权利人中止、中断的年限之和不超过二十年的最长保护期,且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法律才予以保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