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补形”这样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你还知道哪些不靠谱的饮食俗语?

在《“食”万八千里》第二季中,兄弟团被科普:广东人吃东西讲究“以形补形”,对此说法你们怎么看呢~

以形补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什么补什么,也是食疗学说中一个流传很广的观念,但“吃啥补啥”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首先,不要听信所谓的以形补形,决定食物对人体的功效不是取决于其形状,而是看其主要成分。

人的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功能需要40-50种营养素,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

任何食物中都或多或少地包含这些营养素,只不过比例不同而已,如肉类中蛋白质和脂肪多一些,蔬果类中维生素和纤维素多一些。

但是,所有食物都需要经过消化、吸收、生物转化、输送等环节,才能通过血液循环把各类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而食物被人吃下后会分解成多种营养物,不可能是吃什么补什么,也不是以形补形。认为吃什么补什么,完全没有生物化学的机理来支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靠谱的饮食俗语流传甚广。

1、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并无科学依据,老话常认为食物无需无菌,无需特别强调洁净食物,部分人群认为食物适当不干净常可提升患者抵抗力,

但事实并非如此,食物受到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污染,可导致患者发生肠道炎症。多数肠道疾病均与微生物感染相关,包括急性肠炎、慢性肠炎,部分患者可发生炎症性肠病,但部分人群认为炎症性肠病感染仅属于诱发因素。因此,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并无科学依据,不干不净的食物很可能导致致病,有可能引发急性炎症,部分患者也可变为慢性炎症。

2、 生吃螃蟹活吃虾

生吃海鲜成为时下的美食时尚,但生食海鲜对健康并不利,各种活的鱼虾蟹贝体内,往往潜藏着各种肉眼很难发现的致病菌。吃了半生不熟受污染的鱼虾,往往出现胃肠不适、感觉迟钝、神经衰弱、血压过低等中毒症状。 有些人喜欢将活虾、鲜蟹用盐渍、酒浸后生食,这样也不安全。

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萝卜没有任何的神效,如果比较营养成分的话,萝卜多数情况下,都是表现很一般的「败兵」,只能提供不算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也就更不用提「萝卜赛人参」「萝卜治百病」等夸张说法了。

至于「夏吃姜」的说法,生姜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等,可以促进食欲。但事实上,各种香辛调味品,都能促进食欲,不是非生姜不可。

4、伤风宜食,发烧宜饿

这在全球都是一个普遍的关于免疫系统的错误认识,目前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发现“禁食能降低发烧体温”的科学根据。在有发烧症状的时候,本身对人体也是一种消耗,这时千万不能饿着,一定要给予正常的营养摄入,保证营养供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04

以形补形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所谓得以形补形即食用外观上与人体某器官相似的食物,对人体该部位有利。这种如果你不要相信,这种情况,肯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应该相信科学。

很多/男/性/都喜欢吃动物的腰子,认为这样能起到补/肾的效果,其实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种方法不仅不会有任何补/肾的效果,而且过量食用还可能对生育造成影响。在动物的肾脏当中含有一种镉元素,这种元素对于身体是有害的,若在体内积累的数量过多,就会导致/男/性/的/精/子/活/性/降低,引发不育的问题。

喝骨汤能补钙的说法已经得到了论证,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在动物骨头当中所蕴含的钙物质属于非溶解状态的,很难被人体吸收利用,即便是熬煮很长的时间,也很难看到具体的效果。而且现在已经有实验可以证明,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补钙,每天至少需要二十斤以上的猪骨才能满足身体所需。

食物

因为核桃长的样子与大脑非常相似,所以就有了吃核桃可以补脑的说法。在核桃当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很快被大脑所吸收,从而帮助大脑神经系统进行修复,也能促进脑细胞的分裂,从而起到提高智力的效果。所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通过食用动物血制品来补血,是具有一定效果的,主要就是因为在动物的血液当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这类物质在进入人体之后,可以起到很好的补血效果。如果存在缺铁性贫血的症状,适量食用动物血制品就能改善这一症状。

肝脏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动物来说,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身体代谢,分解体内的有毒物质,胆固醇含量非常高。所以,想要通过食用动物肝脏的方法来补肝,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食用过量的动物肝脏,不仅不会起到补肝的效果,还可能会给身体增加负担,加大患血管疾病的/风/险。

以形补形的说法并没有实质性的依据,仅限于部分的食物能起到相对应的效果,所以这种方法不可以采用。若想要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调理,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不要盲目的对身体进行滋补。

新鲜蔬菜比冷藏蔬菜更健康

如果是指刚从菜地里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这种说法没有任何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吃到的蔬菜大都没有那么新鲜了,而通常都是储存了几天之久的了,其 维生素也在储存的过程中逐渐地损失掉。相反,超低温快速冷冻的蔬菜就能保持更多的维生素,因为蔬菜采摘之后即速冻,就能很好地防止了维生素的流失。

喝矿泉水绝对可以放心

很多人说矿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人体更有益。

矿泉水更容易受到危险微生物和细菌的污染,其中蕴含的致病微生物要比想象中的多得多。尽管这些细菌可能并不会对健康人的身体造成太大的威胁,但对那些免疫力 较弱的人来说,瓶装矿泉水中的细菌可能会造成相当大的危/险。

喝咖啡有损人体健康

咖啡容易导致体内的钙质流失,但是只要在咖啡中加入牛奶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了。事实上,咖啡对人体是有益处的,它能促使脑细胞兴奋,具有提神的功效。早上起床后如果觉得尚未睡醒,头脑昏沉沉的,那就喝一杯咖啡吧,头脑会立即清醒过来。喝咖啡只要不过度、不上隐,并加入牛奶再喝,并不会对人体的健 康造成损害。

有营养

褐色面包就是全麦面包

注意饮食健康的人,却经常被食品的颜色所迷惑:褐色面包被看作是健康和营养价值更高的食品。殊不知那只是面包师烘制面包时添加的食用色素,从而使褐色面包更具有诱人购买的色调。因此褐色面包并不等于全麦面包,购买全麦面包最好看清标识。

黄油面包片比炸薯条更健康

人们都知道快餐中的炸薯条热量大,转而选择看起来更健康的面包片。但是为了让面包片的味道更好,很多人在吃的时候都会抹上黄油。其 实,抹上黄油的面包片和炸薯条相比,两者的油脂含量区别极小,它们含有的淀粉、蛋白质和矿物质也几乎完全相同。而且相对来说,炸薯条所含的维生素C更丰 富,所以黄油面包不并不比炸薯条更健康。

早餐吃什锦麦片比面包片更加耐饿

什锦麦片内含水果丁、胡桃仁、葡萄干等食物,并添加了牛奶,看起来更加丰盛,但实际上它和涂果酱的面包片相比,所含的卡路里差不多的。但食用什锦麦片的人,其血糖含量通常较低,而且糖含量越高的麦片就越不容易让人感到饥饿。所以,实际上吃果酱面包片更耐饿。

未喷农药的水果不用洗

即使绿色水果,吃之前也要用水仔细地清洗干净。水果果皮上(如草莓、苹果)的虫卵是看不见的。倘若水果不洗净就吃,就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

第2个回答  2023-07-04

一."以形补形",从科学角度来看,目前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这个说法。原因:


1.所有的食物被人吃下后都会分解成多种营养物质,不可能是吃什么补什么,也不是以形补形。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供能说明了这一点。

2.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是由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决定的,而不是由其外形决定的。


3.吃猪脑、核桃可以补脑吗?其实并不能提高智力或缓解大脑疲劳,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证实这些方面的功效。核桃中的ω-3不饱和脂肪酸,确实对大脑有一定益处,但核桃“补脑”不等于补智商。而且ω-3不饱和脂肪酸并非核桃特有,其他坚果、深海鱼、贝类等含量也很高。


4.喝骨头汤补钙吗?其实也不能有效地补钙,因为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十分有限,所以起不了补钙作用。要想补钙还是喝牛奶更好,因为牛奶中的钙含量高且容易被人体吸收。


5.并不是说“以形补形”就完全没有道理。有些食物确实可以根据其所含的元素来调节身体的平衡。“吃血补血”就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方法,因为动物血制品中富含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血红素铁,比起黑木耳、红枣等,更有利于补血。


二.关于饮食方面的不靠谱俗语,以下是一些例子:


1.“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这句话忽略了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能量需求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晚上吃少并不能保证减肥或健康,反而可能导致营养不足或睡眠质量下降。


2."一日三餐,营养均衡":这是传统观念中的一种说法,但现代研究已经发现,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生活习惯,进食频率和分配可以因人而异。重要的是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3.多喝水能排毒”。这句话没有科学依据,水并不能直接排除体内的毒素或废物,这些都需要肝脏、肾脏等器官来完成。过量喝水反而会稀释体液中的电解质和矿物质,造成水中毒或水肿。

4."吃什么补什么":这是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以直接对应补充身体的需要。然而,实际上,营养摄入应该是多元化和综合的,单一食物很难提供全面的营养。


5."减肥就要少吃":虽然减少热量摄入是减肥的一部分,但健康减肥更注重营养的平衡和合理的饮食习惯,而不是简单地减少摄入量。


6.“吃甜食会上火”。这句话没有科学依据,甜食并不会直接导致上火,而是可能增加血糖和热量的摄入,造成肥胖或糖尿病等问题。上火是指口腔溃疡、咽喉炎、便秘等症状,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免疫力等因素有关。

7."水果不能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有一种观念认为水果应该单独吃,而不与其他食物混合,否则会导致消化问题。实际上,水果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是可以的,而且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营养。

总之,“以形补形”是一种民间传统的食疗方法,其中有些是符合营养学规律的,而有些则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科学地分析和使用这种方法,不要盲目迷信或滥用。要保持身体健康,还是要注意饮食平衡和多样化。

对于那些不靠谱的饮食俗语常常基于传统观念或个人经验,并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在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时,最好依靠科学研究和专业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

第3个回答  2023-07-04

形形色色的饮食俗语和观念中,有些确实有科学依据,而有些则是不靠谱的。对于“以形补形”这种说法,可以说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以形补形”是中医保健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指的是通过食物以及其他方法来调整身体的形态,以达到健康的目的。比如,中医认为,酸性食物可以补充体内的酸负荷,有助于促进骨骼的健康。而对于骨折或骨质疏松等问题,中医则推荐吃一些富含钙质和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以加强骨骼的形态。

除了“以形补形”,还有一些饮食俗语是不靠谱的。比如,“一日三餐,营养良好”这个观念是普遍认可的,但是并不一定准确。实际上,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的饮食规律也会有所不同。另外,还有一些饮食观念被广为流传,但没有科学依据, 比如说“晚餐吃得少,早餐吃得多”。科学研究表明,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早餐吃得多有益健康,晚餐吃得少有害健康。

此外,“吃什么补什么”也是一个不靠谱的饮食观念。食物的补充和营养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一地追求某种食物的营养素可能会导致其他必需营养素的不足。科学的饮食建议是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多种类的食物,以满足全面的营养需求。

总的来说,饮食俗语和观念中有些是有科学依据的,比如“以形补形”,而有些则是不靠谱的。在选择饮食观念和俗语时,我们应该保持对科学依据的理性认知,不要盲目追随流行观念,而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调整饮食习惯。建议大家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样性摄入食物,遵循科学的营养指南,以达到健康和营养均衡的目标。

第4个回答  2023-07-04

“以形补形”是一个常见的饮食说法,主要指的是通过食用某些食物来改善身体的状况,例如食用牛肉可以补充体力、食用鸡蛋可以改善补血等。然而,这样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很多饮食俗语也都是靠谱的。
首先,关于“以形补形”,科学并不支持这样的说法。虽然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但是这些营养成分并不会直接“补充”身体的形态。例如,牛肉中的蛋白质可以帮助身体修复组织,但并不能直接增加肌肉质量。因此,科学认为,只有在保证摄入足够的各种营养素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其次,还有一些不靠谱的饮食俗语。例如,“早餐要吃得好,午餐要吃得饱,晚餐要吃得少”,这样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事实上,每个人的饮食需求是不同的,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工作生活习惯来调整饮食。又如,“喝水可以排毒”,这也是一个不靠谱的说法,因为水并不能直接帮助身体排毒,只有肝脏和肾脏等器官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总之,饮食俗语很多,但并不是所有都是靠谱的。科学认为,只有在保证摄入足够的各种营养素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因此,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注重科学的饮食建议,逐步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