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省会为什么不定在安庆却定在合肥?

如题所述

    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建国之初,长江以南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有匪患,西南地区尚未平定,再加上台湾岛上的国民党蒋氏集团一直叫嚣着反攻大陆。安徽地处长江咽喉地带的战略要冲,把省会放在一个长江边上的城市有着很大的战略安全隐患,如果像武汉和南京这样的沿江战略重镇失守,敌人依靠长江便利的交通条件,顺水而至,极有可能在一天之内拿下两个省会城市。

    合肥周边三百公里的方圆内,东,南,西都是山区,向北是平原地带,也就是说,如果军队东进,西进,南下设置集结点,合肥是最理想的地区,它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地形能够缓冲敌军的进攻,容易展开反攻和推进前的物资和人员的准备。

    合肥是作为军事价值存在的, 把省级机关和企业设在合肥,把其它地方的资源向合肥集中并在周边县市发展军工基础企业都是为了这个军事上的目的,安徽整个省就如同是一个军事泄洪区和军事缓冲区。从一定意义上说,合肥能成为安徽省会主要是“军事政治”的产物,而没有多少经济发展上的考量!

    安徽建省后,事实上的省会在安庆府(今为市),计算安徽省第一个省会安庆作为省会的历史,应自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批准安徽建省开始。但因当时仍为守土的省官——安徽布政使司仍寄驻江宁城南的大功坊故江南布政使司旧址,这时的安庆城充其量只能视为安徽省的临时省会。

扩展资料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省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8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安徽省省会迁至合肥县,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

1.在民国时,安徽拥有芜湖、蚌埠这两个新兴的较大城市,再加上省会安庆,出现了三城鼎立的局面。不过,这三城就成为省会而言,各有缺点。

而虽然那时合肥还只是个县城,但正因为三城鼎立,使得本就位于皖中的合肥,地理优势更加明显了:正好位于三城的中心点,利于对全省的管控。

2.1935年,淮南铁路通车,合肥成为了安徽的铁路交通枢纽,拥有铁路的便利,在以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年代,这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也终于使合肥脱颖而出。

3.1937年7月,日军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的全面抗战开始。在此之后,随着抗战局势的变化,很多地区都被日军占领。1938年6月12日,日军攻陷安庆。

安徽省机关在安徽北部反复迁移,先后共迁移了4个地方。在长期的战争中,安庆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实在抗战胜利之后,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反省安徽省会过于偏南的问题。

4.1958年,毛泽东利用视察安徽和为新建立的“安徽大学”题校名的机会,以书信的形式向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明确了他的态度: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伟人一锤定音,合肥作为安徽省会至今。

扩展资料: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 。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

参考资料:省会-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抗日战争中,安徽省会安庆沦陷,安徽省府被迫从安庆迁出,先后随战事的发展,暂驻立煌(即今天的金寨)、芜湖、合肥等地。1949年合肥解放时,由于安徽巢湖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未完全解放,中共中央临时在合肥设皖北行署,之后渡江战役总指挥部也就设在了肥东。芜湖解放后, 中共中央又临时在芜湖设立皖南行署,1952年中央决定合并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复建安徽省,同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地合肥。
  尽管在建国初期,安徽曾被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列为沿海省份,但不可否认省会由沿江的安庆迁至内陆的合肥,使安徽在政治心理上由一个通江达海的沿海省份变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陆省份,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航空运力几乎为零,而铁路运力极其有限的状况下,作为”中国第一大水系”的长江对于安徽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合肥虽然位于安徽地理之中心,但却远离长江和淮河这两大贯穿安徽的主要水系,因此,交通相对闭塞。再则,合肥在解放之前只是一个人口不足5万的小县城,连两层以上的楼房都很少见,各方面条件相当简陋,很多基础设施都要从零起步。因此,使得安徽发展的眼光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主要局限于合肥的周边。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在20世纪50年代,安徽的不少省领导都感觉到了合肥的诸多局限性,有把省会迁到条件较好的沿江城市芜湖的想法。为了“断绝”这种想法,使安徽的领导们安心建设合肥,1958年,毛主席利用视察安徽和为新建立的“安徽大学”题校名的机会,以书信的形式向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胜明确了他不同意把省会迁到芜湖的态度!(这封信现雕刻于安徽大学校本部南门背面的墙壁上)。毛主席之所以执意要将省会留在合肥,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建国之初,长江以南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有匪患,西南地区尚未平定,再加上台湾岛上的国民党蒋氏集团一直叫嚣着反攻大陆。安徽地处长江咽喉地带的战略要冲,把省会放在一个长江边上的城市有着很大的战略安全隐患,如果像武汉和南京这样的沿江战略重镇失守,敌人依靠长江便利的交通条件,顺水而至,极有可能在一天之内拿下两个省会城市。而合肥周边三百公里的方圆内,东,南,西都是山区,向北是平原地带,也就是说,如果军队东进,西进,南下设置集结点,合肥是最理想的地区,它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地形能够缓冲敌军的进攻,容易展开反攻和推进前的物资和人员的准备。合肥是作为军事价值存在的, 把省级机关和企业设在合肥,把其它地方的资源向合肥集中并在周边县市发展军工基础企业都是为了这个军事上的目的,安徽整个省就如同是一个军事泄洪区和军事缓冲区。从一定意义上说,合肥能成为安徽省会主要是“军事政治”的产物,而没有多少经济发展上的考量!

还有就是:
安徽建省后,事实上的省会在安庆府(今为市),计算安徽省第一个省会安庆作为省会的历史,应自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批准安徽建省开始。但因当时仍为守土的省官——安徽布政使司仍寄驻江宁城南的大功坊故江南布政使司旧址,这时的安庆城充其量只能视为安徽省的临时省会。

说实话,合肥作为省会一来是战略上的考虑,因为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国内国际环境没有现在这样的安全,主要是怕打仗的话,作为沿江城市被打击的可能性大。再就是当年老毛来合肥的时候钦定的,那时候他老人家说话就是圣旨``
所以说有一定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历史机遇,如今再去争,确实没什么意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11
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共有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7个省级政区,除了安徽合肥外,其余6个省级政区的省会全是沿江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位于长江干流,长沙、南昌分别位于长江支流的湘江和赣江。本来安徽建省之初的282年(1667-1949)法定省会也一直在沿江城市安庆(这期间偶尔几次由于战争因素省府临时驻在外地),但在1949年安徽省建制被撤销,1952年安徽重新建省,新省会设在了合肥,这个主要是由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决定的,他在1958年写给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的信中说明了这个问题,主要理由是“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