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故事和影片有哪些

如题所述

1、《上甘岭》

《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2、《铁道卫士》

《铁道卫士》是由方荧执导的战争片,印质明、宋雪娟等参加演出。

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期间,我公安科长高健为粉碎敌人炸毁铁路的阴谋,冒充成敌人特务,打入敌人内部,最后将特务抓获并排除了列车炸弹。

3、《英雄儿女》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战争片。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

该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4、《三八线上》

《三八线上》是根据人民解放军火线文工团集体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1960年。

5、《英雄坦克手》

《英雄坦克手》是一部剧情片,由李昴导演,王仁、高保成、赵汝平、里坡、张可方主演。主要讲的是1952年,朝鲜战场某次战斗中,美帝国主义侵略军在大批坦克的掩护下,向中国志愿军350高地猛攻。中国志愿军坦克部队,在排长张勇率领下被派去350高地配合步兵作战的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30
比较经典的有《上甘岭》(1956,长春电影制片厂)、《英雄儿女》(1964,长影),这些影片我主要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后来知道,《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叫王必成,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而《上甘岭》是中国第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英雄儿女》原著的名字叫《团圆》,作者就是巴金。

还看过《奇袭》(1960,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二次战役时38军侦察队炸毁“武陵桥”(其实是在武陵里境内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桥)为蓝本。八一厂1958年拍过一个军教片《武陵桥》(又称《奇袭武陵桥》),不过,真实中又是什么情况呢?呵呵,我也查了一下,这次38军的侦察队,指挥员是38军的侦察科长张魁印,队伍共计323人,差不多是一个营了,不过,电影《奇袭》将当年这个营“缩编”为了一个排,桥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桥”。而部队原本仅阵亡一人,在电影中则是倒下了好几个。此后我们还看过一部关于炸桥的电影,名字就叫《桥》。而新中国第一部电影也叫《桥》,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
我也查了一下,那个年代还有:
《斩断魔爪》(1954,上海电影制片厂。抗美援朝的间谍战)

《长空比翼》(1958,八一。这个貌似看过,讲志愿军空军)

《前方来信》(1958,天马电影制片厂)

《三八线上》(1960,八一)

《烽火列车》(1960,长影。抗美援朝中军事后勤题材的不少)

《铁道卫士》(1960,长影。军事后勤+间谍战)

《慧眼丹心》(1960,珠江电影制片厂。后勤系统的题材)

《英雄坦克手》(1962,八一。抗美援朝中,志愿军装甲兵刚刚组建,参战不多)

《打击侵略者》(1965,八一。电影中将抗美援朝很多故事浓缩在了一起,有邱少云的故事,有奇袭白虎团的故事)

《激战无名川》(1974,八一。同样也是军事后勤题材,反“绞杀战”内容)

《碧海红波》(1975,西安电影制片厂。雷达兵+间谍战+反“绞杀战”)

《长空雄鹰》(1976,长影。反“绞杀战”题材)

以下是故事:
在我的军旅纪念册里,有一张不同寻常的照片。这张照片拍的是一面红旗。令人震惊的是,这面长1.12米、宽1米的红旗上竟有216个弹孔。这216个弹孔记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师二级战斗英雄张世秀的英雄事迹。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担任师团领导工作时,为了把英雄前辈的坚定信仰传递下去,曾向张世秀的战友详细了解了英雄的事迹。我越了解越发现:信仰的力量是如此惊人,它能让有限的生命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特别是这位普通一兵的大胸怀、大无畏、大智勇和无比顽强、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更是震撼人心。

张世秀,湖北省宜昌人,1951年2月入朝,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某部6连1排3班副班长。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尾声。志愿军兵分3路发起金城战役。第68军在西集团中担任攻占522.1高地的任务。张世秀所在6连攻击的目标是522.1高地以东的无名高地。这里是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团第1营的指挥所,阵前布满了雷区、铁丝网、明暗火力点和地堡等,设有坚固的防御工事。

为了消灭拦路虎,6连党支部决定,由1排担任主攻,组织突击队,把红旗插上主峰,以鼓舞士气,震慑敌人。任务一明确,1排立即沸腾起来。大家层层围住排长,争当突击队员,抢当红旗手。入党有一年的张世秀早就沉不住气了。他看到在排里根本挨不上号,干脆直接跑到连部,双手向连长递交了用鲜血写成的决心书,并拍着胸脯保证说:“共产党员是要打头阵的。我坚决要求参加突击队,当好举旗手,誓死把红旗插上主峰。”连长见他态度诚恳,情绪高昂,决定由他担任突击队长和红旗手。

张世秀把任务抢到手后,无比兴奋。在战前的几天准备中,他逐个找战友们谈心,告诉大家:“这次反击战是事关全局的战役。我们要用机枪发言,打好了,就能使朝鲜的和平早日到来。我们一定要为祖国争光,为和平而战,坚决完成突击队的任务……”

他看到红旗上的弹孔决定自己一个人高举红旗冲击,用红旗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战友们前进

7月13日傍晚,突击队隐蔽在灌木丛中,整装待发。这时,军宣传队特地赶来,代表军首长把一面鲜红的红旗授予突击队。红旗是革命战士坚定意志和战斗精神的象征,是胜利的象征。在这庄严的时刻,人民的重托、首长的期望仿佛都凝聚在这面鲜红的红旗上。只见张世秀庄严地行了军礼,上前一步接过了红旗,并代表全体队员宣誓:“一定要把红旗牢牢地插在无名高地的主峰上!”

20时55分,反击战的序幕拉开了。在我军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张世秀大旗一挥,高喊“跟我来”,带领突击队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当他们连续突破敌人3道铁丝网、冲到无名高地的前山梁时,突然遇到了敌人几个复活了的火力点的疯狂阻击。密集的弹雨立刻形成了一道火力墙,把突击队死死地压制在几块巨石的后面,紧跟在后边的2、3排也遭到敌人炮火的拦阻,伤亡较大。全连处于十分不利的形势。

这时,张世秀的左肩负伤。只见他一手紧捂住伤口,侧起身子观察着敌人的动向。他想,如果不迅速打开这个被动的局面,不仅会继续增大战友们的伤亡,还可能影响整个战斗任务的完成。怎么办?就在他冥思苦想解脱困境的办法时,无意中看到了红旗上被子弹穿透了的弹孔,忽然心中一亮。他决定自己一个人高举红旗勇猛冲击,用红旗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战友们前进。只见他猛然跃起,双手高举红旗,火速向山顶冲击。火红的红旗迎着疾风呼啦啦地响着,一下子把敌人的明暗火力全部吸引过来。6连各排乘机发起冲锋,一阵猛打猛冲,攻克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这时,张世秀第二次负伤。当排长吕大勤赶到时,只见张世秀的左腿已被打断,白森森的骨头露在外面,鲜血已染透了军裤。吕大勤立即命令通信员把张世秀背下去,可张世秀坚决不肯。他大声回答说:“腿断了怕什么,共产党员又不是泥捏的,就是再断一条腿,爬也要爬着把红旗插上去!”为了继续吸引敌人的火力,张世秀惊人地用旗杆支撑着身子,用右腿跳跃着向山顶接近。他头顶上的大旗又成了敌人的集中攻击的目标。全连战友们借势向山顶发起冲锋。

望着这面满是弹孔随风飘动的红旗,张世秀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手却还紧紧地握着旗杆

就在距山顶还有20米时,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两块锋利的弹片分别击中他的头部和右腿。他顿时昏了过去。当他被震醒时,发现自己的右腿也被炸断了,两眼都看不清了,只听见四周战友们的喊杀声。他想激烈的战斗还在继续,敌人的主峰还没有占领,自己决不能退下去。他毅然抓住旗杆,两眼直盯前方,忍着巨大的疼痛,拖着两条断腿,用双手推着红旗,一点一点地向山顶爬去。

前进20米,对于正常人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已4处负伤、双腿都被打断的张世秀来说,每前进一步是多么艰难啊。鲜血透过军衣染红了他爬过的每一寸土地。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终于将这面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了主峰。旗下,留下了20米长的血路。敌人一见主峰上的红旗,惊恐万状,再一次集中火力射击。雨点般的子弹不时穿透旗面,打得旗杆直晃悠。

“决不能让红旗倒下!”张世秀用力上前,以头和身躯牢牢地固定住旗杆,丝毫不松。6连的其他战士趁势从敌人的火力间隙中冲了上来。经过激战,山顶上响起了我军占领主峰的军号声。望着这面满是弹孔随风飘动的红旗,张世秀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在战友们胜利的欢呼声中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手却还紧紧地握着旗杆。

张世秀的英雄行为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全连的战士们。他们勇敢地战斗着,在占领整个主峰之后,迅速向纵深发展,突得猛,插得快,打得狠,将作战地域之内的敌人全部歼灭,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战后,志愿军总部为张世秀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而这面布满216个弹孔的红旗也作为英雄壮举的明证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展馆里。

如今,这面红旗的颜色越来越淡,但在我们革命军人的心中,它依然是鲜红鲜红的。每当我和我的战友们回忆这面红旗背后的英雄时,深深感到这是一次内心的震撼、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人生的洗礼,是永不过时的宝贵财富。它已化为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精神力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