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标准中,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生物学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如题所述

在新课程标准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可以体现出生物学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具体内容: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生命观念主要是引导学生“用什么想”,科学思维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想”,探究实践主要是引导学生怎么去做,态度责任则是引导学生“怎样去用”。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知识本位”教学向“生物学核心素养本位”教学转化的核心。教师可以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开始改革,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地看得见,摸得着。

例如: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以往的教学目标是: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及功能;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别动脉与静脉。但在新课标背景下,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太过单一,不能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重构本节的教学目标:生命观念——描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结构和功能观;科学思维——基于证据和逻辑,运用分析、对比、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得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及功能。

探究实践,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态度责任——了解动脉粥样硬化、静脉曲张等血管疾病,树立健康意识,提出血管类疾病的预防方案,主动向家人传播健康生活的观念和意识。很明显,修订后的教学目标更加契合新课标理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