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如题所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如下:

一、找准切入点,做好正面引导

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由于既往观念和家庭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现象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

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压力,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一部分学生面对困难不够积极、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会顺应自己的消极心理选择逃避,久而久之,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消极人格。

班主任要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找准切入点,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入手,为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做到一人一案,动态调整,积极跟进。逐步培养学生应对学习、生活当中困难的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对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性,强化自我约束能力,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抓好关键点,做好细节处理

班主任要具备“火眼金睛”,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班级内的同学,做好学生心理上的“领头雁”。中小学生已经具备自我意识,有了自己的空间和私密,有些心理问题等到老师和家长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作为朝夕和学生相处的班主任,要细心了解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在接手班级之前,就要多角度、多渠道了解学生们,做到“知己知彼”。接手班级后,要善打感情牌,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争取第一时间走进学生的心灵。

比如对于敏感自卑的孩子要多鼓励多表扬,对于外表放荡不羁,实则内心渴盼理解认可的孩子,要及时伸出温暖的手掌,引导每个孩子找到自己合理的定位。只要找准了打开学生心门这个关键点,取得学生情感上的依赖和认可,接下来的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用好“减压阀”,做好“靶向治疗”

现代中小学生,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往往紧绷着一根弦,但是物极必反,如果学生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中,对于学习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还容易诱发一些心理问题。

班主任要善于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可以利用班会课举办一些演讲、朗诵比赛,使学生在放松中调适心情,同时拓宽知识面。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感悟生命,或者为学生播放一些励志短片,使其持续保持美好愉悦的心理状态。

班主任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助于锻炼学生意志和毅力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和羽毛球比赛等各类竞技活动,由于这一类活动有一定的竞技性,在体育比赛中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坚韧性格,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