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如题所述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1、信息意识: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信息的增长并不直接提升我们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重点反应一个人对于信息敏感度、信息价值判断的综合能力与品质。

2、计算思维:其内涵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主要表现为“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和系统化”四个方面。

其一,形式化。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关键要素,分析要素间的关系。

其二,模型化。建立信息处理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三,自动化。探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实现解决问题方案的自动化运行。

其四,系统化。形成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将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现代社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

4、信息社会责任:其内涵表现在社会成员需要正确理解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关系,遵守其中的规则与要求,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担负起信息社会成员的责任,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并以积极开放的心态,理性判断,参与共建,树立信息时代的价值观。

信息技术学科的四个核心大概念

1、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工具识别、存储、加工的对象,例如图像、声音、字符、数值等。

2、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精确的算法是计算工具有效计算的前提条件。

3、信息系统是由用户、硬件/软件设施、数据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合理设计和应用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感知、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

4、信息社会是通过创造、 分配、 使用、 整合和处理信息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社会形态。其中的社会成员通过创新、高效使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此获得较高的个人或组织生存与发展优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