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饿,但总想用食物满足,情绪性饮食,怎么改善?

如题所述

首先,来简单梳理一下你的情况:

1. 想要对自己的情绪性饮食加以控制,说明你的问题明确、清晰。

2. 你发现自己明明不饿,但总是想吃东西。说明你对自己的察觉力较强,感受到一个我想吃东西,另一个我说,现在明明不饿啊!

3. 吃东西这种行为并不是为了饱腹,而是为了求的内心的满足。你分析的有道理,就是想通过食物来满足内心的空虚和挫败感。

其次,来分析一下现象背后真正的问题及原因,以寻找改善的方法:

1.先来看一下“饥”与“饿”的差别。我们常用“饥”来表示生理上的食物缺乏,比如,饥肠辘辘、如饥似渴、饥不择食,表示肠胃空空,需要饮食来滋养。这种情况下的饮食,过后会有非常高的满足感,觉得很幸福。但“饿”不同,“饿”的右边是“我”,表示“我”主观上对“食物”的需要,是想吃东西的一种欲望(可参见徐文兵《自理藏医》)。这种情况下,明明不饿,但还是想吃,吃完之后会有种矛盾感:在某种程度上,内心有短暂的满足,觉得某些不良情绪得到安慰或抚平;但生理上并不舒服,感觉很饱、很撑,而且想到会变胖并为之懊悔,觉得自己不应该吃。

2.因此,我更愿意把情绪性饮食理解为内心对精神食粮的需求感。它想要通过吃来安慰自己、抚慰情绪,这意味着“进食”成了一种治疗内心情绪的方式。在食物丰沛的时代,这是一种非常容易实现的方式。但它的效果并不明显,短暂的满足感过后,更多的增加了身体变胖的可能性,以及内心更多的空虚、懊悔及失控感,对某些人来说还可能增加经济负担。相信你对这种不好的感觉有所体验,并不想再让它持续下去,所以才寻求摆脱。

3.可知,精神食粮的补充无法通过饮食得到解决。我们面对的真正问题不是进食本身,而是如何给自己补充精神食粮,即获得精神食粮的正确方式和具体方法。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一般意义上,前两个需求比较容易满足,后面三个可以归属到精神层次。

4.但就我个人观察而言,现代许多人的前两个需求并未能很好的满足。比如生理需求,好好吃饭、充足睡觉,按时排便、规律运动等,以及建立在这基础之上的神清气爽的健康感,这些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如果生理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其实会引起许多情绪问题,比如睡不好容易愤怒、暴饮暴食会让身体没有安全感、缺乏运动人的活力会下降。安全需求,在这个快速变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难以实现。所以,我不清楚你个人的情况是怎样的,总的来说,在生理层面要把自己照顾好,尽量能够优先执行正常的生理需求,这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幸福感。比如,从每天规律三餐,好好吃饭,吃饭不玩手机开始。当你自我感觉良好时,会生发出一种实在的满足感。这时看外面的世界,就会觉得美好,少了很多情绪,也就不会感到“饿”了。

5.如果是由于后面三个需求未能很好满足而引发的情绪问题,那么也可以一点一点去完善。归属与爱这方面,多与家人、亲人、朋友交流沟通,运用“想要得到什么就先给出什么”的交往原则,真诚的对待朋友,以真心换真心。人是关系的动物,相比一个人的孤独感,真诚的关系能够给与我们很大的满足感。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都建立在自己对他人以及社会的“有用”上面,所以,做好自己的工作,将工作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而不仅仅为了工资。这些话说着比较“空”,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需求,就像一座山峰,想爬到顶的人不多,能够爬上去的更少。但一旦实现可能会带来极高的内在满足感吧,我也很期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8
解决情绪性饮食,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转移情绪,转移注意力,给自己找个事情干,忙起来就不会了这样了。
第2个回答  2022-07-08
这只是一种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可以用其他方式来代替,比如说运动。跑步,游泳健身都是可以的。而且过度的饮食对身体也是不好的。
第3个回答  2022-07-08
平时要多放松,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多和朋友去旅游,去遇见新鲜的事,如果有情绪的话可以扑到朋友怀里大哭一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