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症:高二的时候因抑郁症辍学,经历绝望之后涅槃重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王宇,如今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擅长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的咨询治疗。

谁也想象不到,如今已成为一名治疗师的他也曾陷入抑郁无法自拔,他是如何完成由患者转向治疗师的角色的转变呢?深陷抑郁的人如何来拯救自己的人生?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或许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精神力量。

没有经历过抑郁的人,真的很难感受到那种绝望和无助。很多人都认为爆发抑郁症是遭受了特定的刺激事件,其实是在于内心日积月累的未解决的矛盾冲突,当尝试着去解决冲突、摆脱抑郁的时候,却发现所有的努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抑郁的黑洞太难填满了。

王宇在初二那年,就开始抑郁了。原因是,那年他的父母离婚了,从此之后他跟着妈妈生活。在他的自述中,他把他的父亲称为他和妈妈的“共同的敌人”,可见父母离婚只是他抑郁症爆发的诱因,长期以来的家庭不和谐才是导致他认知一早就出问题、内心冲突的关键。

可能是他也意识到了抑郁有更早的源头,所以他分析了过去的自己。其实他的人格是撕裂的,他体内有一个强势的自己,还有一个弱势的自己。

他在学校很懦弱,总是担心自己受欺负,可他在邻居面前又很强势,他是一个矛盾体。有时候他不想去上学,为了逃避现实,他总是幻想自己很厉害的样子,通过这种精神胜利法给自己带来一丝慰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依然自卑。

他过去的成绩还不错,靠着成绩和人缘也赢得了一些关注和自信。可是在这一年,他垮塌了。他过去的自信都是靠成绩赢得的,本身就是不牢固的,他再也找不到快乐了,从此便更加封闭和自卑。他开始集中不了注意力,不想交朋友,对任何事情都不再感兴趣,情绪一直低落,开始恐惧上学,他觉得他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自己了。

除了心理上的难过之外,他也出现了一些生理上的症状,比如肩膀的肌肉总是莫名紧绷,放松不下来等。

逃避痛苦是人类的本能。为了逃避这些煎熬和痛苦,王宇变成了一名问题少年,整日沉迷在游戏中。他当时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现实,远离痛苦,想收获内心的平静。可是殊不知,所作所为让他离现实中的一切越来越远,他感觉自己就像空壳一样,没有方向没有未来,这更加导致他想远离现实,他离过去的自己越来越远了,现在的自己他已经不认识了。

除了王宇自身忍受煎熬之外,他的家人也是备受煎熬。他的老师、母亲对他很失望,而他还必须故作轻松去回应他们。

他也试图求助过,可是所有人都对他说:不要想太多,努力学习就行了。

抑郁症的人总是会幻想自己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会有所不同,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可是当真正触及现实的时候,又急忙逃离现场。所以,事实证明,幻想和预期都是不管用的,只有扎扎实实地投入到生活中去,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王宇在高中的时候,班上大多数人都是农村的,而他是城里的,所以在一开始,这一点就给他增加了优越感,可是没过几天,这点优越感就荡然无存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本来王宇应该与同学们之间越来越熟悉的,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好,可是因为抑郁的作祟,王宇怕了起来。不熟的时候,自己不善社交的缺点不会暴露出来,可是一熟这些都该暴露出来了。这就像有些抑郁症患者总是在一个地方工作不到三个月,就急忙换工作,想要逃离,这些感觉都是类似的,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才会感觉安全。在高中这样的环境中,王宇怕自己被别人看穿,所以也强迫自己去交了一些朋友,但是并不是出于积极主动,而是出于恐惧。

在这样的状态下,王宇越来越无法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他产生了与现实的强烈的疏离感,于是他变得更加自卑、自闭、回避。

自卑的感觉让他极度压抑自己,压抑自己又导致他更加回避人际关系。他的心态出了很大的问题,但是他采取的策略却是一再逃避,他成了网吧的常客。他以为逃避现实问题就能解决,殊不知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其实在这个时候,王宇根本不知道自己得的是抑郁症。

高中的某一天,学校突然发了一本心理健康教育手册,王宇看了上面关于抑郁症的表现:绝望感、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躯体紧张等,他才知道自己得的是抑郁症。

如果不是这个偶然的机会,他一直都不会知道自己究竟怎么了。看到这个小册子,他知道自己可以重新变得阳光开朗,他在心中燃起了热切的希望。

可是紧接着就是沮丧,在20世纪90年代末东北的一个小城市,根本没有心理咨询机构,这一下子把所有的希望都打碎了。

王宇开始严重地怀疑人生,他想知道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得了这该死的抑郁症,他开始不断地纠结、回想过去,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打造了现在这样懦弱、自卑的他。

有一次,在睡梦中,他朦朦胧胧看到他的妈妈对着镜子梳头,脸色惨白,她刚和他的爸爸打过架,这个时候,王宇只感觉自己的母亲像个鬼魂:一个受尽折磨,对生活没有一丝期待的空壳。

这虽然是一次小小的梦,可是却暗示了王宇的童年基调、人生底色。他还曾幻想过长大后把爸爸毁容,帮妈妈报仇。可见家庭关系的不堪、混乱、矛盾对于王宇的影响是有多么的大了,他曾写道:撒谎、侦察、打架、离婚是他童年生活的主旋律。

高二开学的一个月,王宇一直都是在网吧和录像厅度过的,他在市里和县里来回跑着玩,有一天钱快花光的时候,他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的行人,问了自己一句:我在干什么?

他在这一瞬间,感受到烟火气的时候,他才愿意按下暂停键思考自己的人生。他一直在思考自己多年来逃避一切的价值观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逃避自卑,逃避社交,最后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他依然像当年一样看不到希望,依然无法正常交朋友,抑郁依然在控制着他。

因此,他不想再继续浑浑噩噩了,他觉得在学校花着家里的钱,又不想学习,过的是无意义的生活,于是他想辍学,靠自己去赚一点钱,更重要的是,他觉得在工作中,他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他做出辍学的决定,也是挣扎了很久,因为他要面对母亲的失望,但是学校的路他又觉得走不通了,所以还是下定决心闯社会了。

这时候,王宇的内心是极其痛苦的。

“突围、闪光、暗淡、绝望,我就被这种轮回束缚着、折磨着、撕裂着······我的未来在哪里?我的希望在何方?谁能告诉我?无数次大声地呼喊换来的只有死一般的宁静,没有任何反馈,没有一点曙光。”

退学之后,他不知道做什么,那时候乡下发大水把他大姨家的稻田冲毁了,于是他就主动去帮忙了,干活干了两个月。这两个月中间,每天起早贪黑的,他于是不再纠结自己的情绪,他以为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了。可没想到,一回到城里,一切又卷土重来。

事实证明,逼着自己忙到没时间胡思乱想,只会取得短暂的效果,痛苦的内核不解决,绝望迟早还会找上门,而且这种方式是无法让自己内心真正平静的。

回到城里之后,王宇开始找工作,可是他没有学历和技能,连去面试都不敢。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去酒吧面试了,可是接连两个酒吧都拒绝了他。

可是他并没有放弃,他不停地找工作,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份火锅店传菜员的工作。工作是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早上没有客人的时候要负责择菜、准备餐具,忙完之后要站在大厅迎接客人,还要说“欢迎光临”,这几个字让王宇很难为情。在工作的时候,他要把菜送到客人的餐桌上,他总是紧张地送错位置,被领班斥责。于是,他一整天都放松不下来,中午吃完饭没人的间隙,他也放松不下来,一直担心晚上的工作。

简单的工作对他来说压力很大,他总是感觉精力不够用,而且他也无法赢得别人的喜欢,因为他总是反应迟钝、做事笨手笨脚。社会一点都不好混,王宇感觉每一天都在煎熬。

如果只是这样的煎熬那还好,可是又来了一位能说会道的新同事,大家很喜欢他,王宇更加觉得自己无能了,不过此刻他还在痛苦地坚持着。有一天,一位同事故意找事,王宇就和他吵了起来,差点动手,这次矛盾也让王宇失去了工作。

失去工作之后,王宇更加怀疑人生,他觉得自己连最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不知道该如何立足于社会。

失业之后,王宇一直在思考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时候已经是他抗抑郁的第三个年头了,还是看不到任何希望,可是他依然痛苦地坚持着。

为了摆脱抑郁,他在一开始是通过网吧来逃避现实,现在,他又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希望通过谈恋爱来开始新的生活,可是短暂的一天恋爱之后,他就被抛弃了,再一次让他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否定:你不行,你做不成任何事情,你是一个失败者和可怜虫。

他极度痛恨抑郁,他认为抑郁让他离正常人的生活越来越远。这时候,他想到了自杀,他觉得死亡是唯一可以摆脱绝望与无助的方法。

如果说,是父母的离婚、辍学、失业让他痛苦地煎熬着,那被抛弃却让他直接走上了死亡的道路。

他买了200片安眠药,回到家动手为自己准备了最后的晚餐:两瓶啤酒、一点虾。思考着自己的抑郁、无力,思考着自己度过的一生,思考着妈妈今后会如何过日子,他一口气吞下了安眠药。

醒来的时候,他躺在炕上,被母亲告知刚洗过胃,睡了一天一夜,但这一切他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为了妈妈,他发誓不再做傻事,但他还是无法摆脱轻生的念头,他一直在酝酿“死亡”。

他拿着150元钱开始了大连之旅,想在大海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经历人生的低谷以及死亡之后,王宇心灵的窗口第一次被打开。那就是去大连的火车上,他遇到了几位退伍军人,听他们讲起了当兵时候的经历,他很羡慕和佩服他们。

下了火车之后,他本想直接打车去海边结束生命,但是他却被路上的景色所吸引了,他充满好奇心地看着这一切,如果呆在自己所处的那个小城市,可能一辈子都不看这样的城市、这样的景色。

他探索着、摸索着、观赏着,突然看见了一个大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心里咨询”几个大字,还有服务电话。

一瞬间,王宇觉得自己有救了,他不再想着去海边自杀了。他鼓起勇气拨打了心理咨询电话,对着电话那头说出了自己的症状:轻生、绝望、抑郁、无助······电话那头的人说:你要多运动、多和人接触······

虽然道理王宇都明白,但是听专业人士讲过之后,内心更加笃定了,也坚信自己还有救了,所以他的希望又重新燃起了。

所以,他决定不死了,果断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张返程的车票······

“大连之旅”让王宇意识到,即便是痛苦的人生也可以在痛苦中找到活着的意义。从大连回来后,他再也没有轻生过。因为还有最爱的妈妈,还有一份爱存在。

带着希望又夹杂着绝望生活着,终于有一天,看到了曙光,那时候他已辍学两年。偶然的机会,他看了一期访谈节目《天之骄子,为何自杀》,访谈的对象是两位因为抑郁自杀未遂的北大学生,其中一位学生想在泰山结束自己的生命,到了泰山钱不够买门票了,工作人员得知她来泰山的原因后,把她送回了学校,后来经过三个月的治疗,这位女学生终于康复,于是大胆地走上电视,呼吁全社会对心理问题加以关注。

看了这个节目之后,王宇激动地认为北京是可以治疗抑郁症的。于是他就与母亲一起到了北京。他们先去北大,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两位学生,可是问了一圈都没人知道,不过那个年代通信不发达,这也正常。最后,有好心的同学建议他去北大校医院看看。向医生表明来意之后,医生给他推荐去北大六院治疗抑郁症。

当时王宇去北大六院精神科就诊的时候,患者非常多,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治愈的信心。北大六院在当时是北京屈指可数的治疗精神类疾病的医院,所以他也坚信他来对了地方。

在就诊的时候,他的心情很激动很复杂,仿佛下一秒就要重获新生。他对着医生讲起了自己的“故事”,最后被医生告知自己得的是轻度抑郁症,医生开了一些药,还告诉他以后不用专门来北京了,直接去长春的精神科医院就好了。

千里迢迢地寻医问诊得到的只是一些药物,王宇又陷入了绝望。

回到家乡之后,王宇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药吃完了,可是病情没有任何好转,情绪依然低落,与现实的疏离感依然存在,自卑与自我否定如故,所以王宇彻底放弃了药物上的治疗。

他一直在按照一位英国心理学家写的书《走出抑郁》中的方法来实践。王宇开始了长跑,每天坚持跑5公里,虽然很累,但是比起绝望,这点累算不了什么。

除了跑步之外,他还会和其他人一起踢球,虽然在一起呆着很难受,不知道说什么,但是他只知道,逃避人群他永远都好不起来。

这样坚持了一个月之后,他敲开了曾经的好朋友家的门。他怕朋友看不起自己,刻意回避了朋友这么多年,可是一见面,朋友就叫道:你跑哪去了,这么多年怎么找不到你了呢?

王宇在一步步地突破自己,他还给朋友讲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朋友虽然不是特别理解,但是也一直在支持和鼓励他。

从这以后,王宇不再那么孤独自闭了,他学会慢慢与人接触,也学会从一件件小事中鼓励自己,也慢慢去接纳自己的毛病和不足,不再用理想中的标准苛责现实中的自己。

他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每天的情绪波动及影响他情绪的事情和他当时的想法,然后再去评估想法,而不是再像之前一样全盘否定自己。

他还意识到,大脑对自己的评价只是代表大脑,并不代表自己,千万不能全盘接受大脑的评价。

慢慢地,王宇开始做以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不合理信念还有自我贬低的思维,但是,他学会不再轻易相信这些,而是去努力做事,用事实来验证这些思维是否合理。

他也开始变得不再逃避现实的生活,不再沉浸在幻想中。在下班之后,会经常和朋友逛街、打牌,社交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让他感受到了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生活虽然有很多酸甜苦辣、烦恼无奈,但是总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要好。

慢慢走出来的王宇开始思考自己的前途问题了,他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呆在工厂打工。这时候从北京回来有一年了,辍学已经三年,年纪也不小了。

他一直在想:我这个年纪还适合回到高中吗?是否会被人笑话?我是否可以从失败的地方站起来?等我考上大学了,我的同学都大学毕业了。

经过一番挣扎之后,王宇重回了高中。为了彻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大学的时候,他学了心理学专业。

希望的种子一旦种下,从此便扬帆远航。

如今,距离想要上大学学习心理学的时候,已经相隔了十几年,王宇由一名抑郁症患者转变成了一个心理咨询师,这么多年,他从未放弃过梦想,一直都是坚定地活着。

如今,他找到了更大的活着的意义,那就是去解救更多曾经和他一样,深陷泥潭无法自拔的那些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