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时常陷入自我厌恶的情绪?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会厌恶自己的行为是对自己的不认可,在心理学上是种自我不容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自己的学识缺乏,自己的工作不顺,自己的容貌让人不悦,对自己的 情感 追求受阻等等……都会对自我进行批判。会使自己在长期的工作生活过程中,心理压抑,闷闷不乐。对生活缺乏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后期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独特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有缺点,有者改之。但也不能忽视自己的优点存在。对自己的缺点我,能不能对自己多些宽容呢?

不为了自己犯下的小错而耿耿于怀,是对自己的宽容。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不时地宽容着别人,当别人踩了自己的脚道歉时我们说“没关系”;当别人历尽千辛万苦而最终失败时,我们给他的是句安慰和鼓励……为了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我们考虑到了一切,可唯独忘记了最不该忘记的自己,忘记了宽容自己。所以不要仅仅盯着自己那些看似很重要的事情,其实你在乎那些现状跟经历,甚至别人对你的不屑,在别人眼里真的什么都不是。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你的内出也许会出现很多这样的对话和咒骂:

“我到底有什么毛病啊?”

“我怎么老是那么倒霉?”

“要是事情都没办法改变,我该怎么办?”

“我好想剁死我自己。”

同时常常感受到羞愧,自卑,犹豫不决。

这样的人常常过度的关注内在,在人际关系中倾向自责。

其实你在对自己实施,霸凌。把所有的错都算在自己的头上,甚至把是别人的愤怒和批判都转向自身。

所有你都没搞清楚到底是你的问题,别人的问题,还是不可控制的问题,通通自我消化了。

而且,你可能还真以为自己意义重大,通过这样的自责找到存在的价值,“都是我不好,要是我好事情就可以变” 。

建议:把自己内省的时间减少,当你意识到又在自我攻击时,请停止,你又被带歪了这是不正确的。

把更多的时间聚焦在“没有太多个人意义”的元素上。可以多关注民生,自然环境,参与团队作战等等。

一个人做得事有没有意义,都有好好活着的权利。

厌恶是一种负面情绪。

厌恶是由刺激源引起的。

行为人会对所厌恶的刺激源作出两种评价:一否定。二低级。

在题中,题主厌恶的是自我,那么刺激源就是自己,题主内心对自己的评价是:否定自己,不认同现在的自己;其次,除了不认同外,还认为自己很没用,远低于自己对自己的期望。

而当行为人不期望改变自己时,就会产生厌恶情绪。

但这些都是潜意识的想法,题主自己可能并不清楚,他所能直观感觉到的是对自己的厌恶。

如果情况真如所分析的,题主的厌恶情绪有其深层的原因,即内心对自我的否定,那么要改变自我厌恶情绪,首先要改变的是对自我的否定。

如果自己本身没那么差,但内心却否定,就要从认知上进行改变,改变错误的认知,从而回复自信。

如果自己真的不够如心中的预期,而引起潜意识中对自己的不满,那么,就努力行动起来,改变现状,令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而不只是一味的哀怨却不行动。

自我厌恶,其实就是“我”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内心里接受不了“自己” !前一个“我”与后一个“自己”虽然是指同一个人,但现在因为矛盾出现了,他们就有区别之分了——

“我”是指“ 真自我 ”,“真自我”是可以接受阳光的检验的,是心理上能够代表整个人,与外界接触的真正的自己,他不卑不亢、忠心义胆、全心全意的维护着自身的利益及尊严!

“自己”是指“ 假自我 ”,他只负责维护心理生存,使心理能够体验到快乐舒服的活着就OK了,为了做到这一点,哪怕当汉奸他也心甘情愿,至于整个人的尊严、利益、名誉等等,他认为和自己的责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是毫不关心的,毫不在乎的!

人有时候对自己感觉到很奇怪,很疑惑,为什么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好,自己还要去做呢?

其实,这都是“假自我”搞的鬼,他为了维护心理生存,不受到外人的威胁、攻击,什么事都去干,都敢干,他能跑到外人那边去,从外人的角度回头看自己这个人,命令自己这个人该怎么干。他还会为自己的这一行为辩解:我这么做,不都是为你这个人好好的活着么,你应该感激我才对呀!

“假自我”的肆意妄为、揽权专政,使“真自我”被排挤的靠边站了,没有发言权了, 但因为“假自我”是心虚的,他不敢面对“真自我”,害怕面对“真自我”,甚至还有点憎恨“真自我”,所以,他把“真自我”压制到内心的深处去了!

明知道不对,还去做,并且做了好多这样的错事,时间长了,人会感到迷茫,空虚,憎恨自己, 谁在憎恨自己?就是心里深处的那个弱小的、被排挤的“真自我”!

想改变这一状态, 设法挽救出内心里弱小的“真自我”,倾听他的声音,与他对话,当驱离退“假自我”,让“真自我”君临天下的那一刻,你现在的心理状态就得到改变了!

从某一个角度讲,你的这种心理趋势是好的。因为当一个人想要进步,觉得现在的自己不是和自己心里面存在的那个自己一样时往往就会陷入这种情绪,也就是实际生活中的自己和内心的自己反差很大,达不到自己内心要求的那个自己。

但也不能让你这种情绪长时间的占据你心里,那样的话,你不但不会有什么进步反而会越来越厌恶自己,一旦这种思想在你心里反反复复的折腾时,你都会有一种要崩溃的感觉。

我给你的建议是:

一,适当调整自己心中的目标

如果你好长时间都没有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时你就应该调整他,和当下自身情况做个对比,当我们只有实现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时才会对自己有信心,才有勇气去追求更大的目标,才能放下心中对自己的怨恨。

二,一旦做出调整就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对自己要自信

对自己产生厌恶很大一部分是对自己没有自信,往往还处于一个对自己自责的状态,对自己内心的目标也没有信心,有点什么情绪就会动摇。目标也动摇你内心就对自己得不到认可,所以你只有通过自责,或厌恶自己来使自己的内心平衡。

三,试着去挑战自己,突破目前的生活状态

挑战自己也是解决厌恶自己的一个好方法,接触了新的事物你的内心也会感觉是在进步,会有发自内心的兴奋感,要敢于去突破自我,突破自己我才是完善自我的好方法。

这里的目标不只是理想那么简单,而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拥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对自己有哪些内在要求。

自我厌恶情绪发生比较常见的原因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差距较大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对于这种不平衡,我们更多在于引导来访者去调节自己的心理需求,比如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去实在,让来访者感受到通过努力实现目标的欣喜。

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提升对自我的认可,慢慢的肯定自己好的点,去能够适度改变不好的点,面对越来越好的自己,也会慢慢懂得自我欣赏。

之前在@简单心理 的微博里,我们发过芥川龙之介的一句话:

来有好几个读者留言跟我们说:可我不喜欢今天的自己啊……

我们也在后台收到过这样的询问:讨厌自己是心理有病吗?我该怎么办?

所以,今天我们来和大家聊一聊自我厌恶。

自我厌恶(Self-loathing),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不好,讨厌自己,甚至憎恨自己。它不仅是对自己有负面的评价,而是一种较为深层的、指向自己整个人的厌恶。

自我厌恶可能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工作中,自我厌恶者总是会注意到糟糕的部分,就像我有一个朋友,会经常倾诉她在工作方面的失误,隔三差五就会小窗跟我说:“我离被开除应该不远了吧……”

甚至坚定地认为:“如果硬要说自己擅长什么,大概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搞砸一切吧”。

而到了和别人的人际交往中,她也会时不时在内心谴责自己:“一说话就冷场,快闭嘴吧,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如果不是我在,他们会玩得更开心吧”。

经常把“对不起”和“谢谢”挂在嘴边,生怕一不小心就给别人添了麻烦。遇到喜欢的人,恨不得离对方越远越好,而一旦对方对自己好一些,就害怕自己不值得。

对于自我厌恶的人来说,似乎“注孤生”是人生常态,而“我不配”变成了恋爱主旋律。

如果你也不喜欢现在的自己,那么试着回想一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很糟糕的呢?

自我厌恶并不是先天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换言之,没有人天生讨厌自己。我们是在出生之后,从后来的经验中习得了讨厌自己这件事。

那么,自我厌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1. “他们都觉得我不好,我也这么认为”

社会 心理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在他的“镜像自我理论”中提到,人们会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使用这些话语来形成对自己的判断。

而当我们收到的大多数评价都是“差评”的时候,人们就会内化这些负面评价,认为自己就是在这些或那些方面不行、不好,从而逐步形成自我厌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5
重庆比较好的心理咨询机构:自我厌恶

自我厌恶的表现

重庆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寸草心提示习惯性发觉自己身上的缺点,经常性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有点进行比较。

对于别人负面的评价非常认同,相反正面的评价自己却很难去相信。

经常性用否定的评价去鞭策自己,比如:我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的话,还不如去死。

坚信自身的这些缺点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自我厌恶的影响

自我厌恶感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它的出现不仅会影响自我,还会在无形之中影响我们与外界之间的关系。

1、自我厌恶感会迫使我们不断进行自我攻击,让自己长期处于一个负面的心理环境种。

2、重庆寸草心心理医生张彭强调自我厌恶感会影响我们对于真实需求的获取,剥夺那些本该属于自己的满足感、成就感以及自尊感。

3、自我厌恶感的存在,会无形之中影响人际交往关系,他们总是会听到那些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相反对于那些正面评价却很难接受到,更甚者会产生自我封闭。

4、在一段亲密关系之中过度付出,认为本就配不上别人的自己,应该更多付出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