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耳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石耳的别名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耳
      4.1 拼音名 4.2 石耳的别名 4.3 来源 4.4 性味 4.5 功能主治 4.6 石耳的用法用量 4.7 摘录
    5 《中华本草》:石耳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石耳的别名 5.4 来源 5.5 原形态 5.6 生境分布 5.7 性状 5.8 化学成份 5.9 石耳的药理作用 5.10 炮制 5.11 性味 5.12 归经 5.13 功能主治 5.14 石耳的用法用量 5.15 注意 5.16 附方 5.17 各家论述 5.18 摘录
    6 石耳的食用量 7 石耳的营养价值 8 石耳适合的人群 9 石耳的食疗功效 10 石耳的食用建议 附:
      1 用到中药石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耳

1 拼音

shí ěr

2 概述

石耳为地衣植物门植物,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体扁平,呈不规则圆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绒毛。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是一种稀有的名贵山珍。黄山的石耳被称“黄山三石”之一。我国南方、西南及陜南山区均产,为著名的“庐山三石”之一(另二石为石鸡、石鱼)。

3 石耳的别名

巖耳、石菌、石花、巖菇、脐衣、石壁花、石木耳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耳

4.1 拼音名

Shí ěr

4.2 石耳的别名

石壁花、地耳、石木耳

4.3 来源

地衣类石耳科石耳属植物石耳Gyrophora esculenta Miyshi,以叶状体入药。四季可采,晒干。

4.4 性味

甘,平。

4.5 功能主治

清热止血,止咳化痰。用于吐血,衄血,崩漏,膀胱炎,肠炎,痢疾,支气管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烧烫伤。

4.6 石耳的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研末调服患处。

4.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石耳

5.1 出处

出自1.《日用本草》。

2.《粤志》:韶阳诸洞多石耳,其生必于青石。当大雪后,石滋润,微见日色,则生石耳,大者成片,如苔藓,碧色,望之如烟,亦微有蒂,大小朵朵如花。烹之面青紫,如芙蓉,底黑而皱。每当昧爽撷取则肥厚,见日渐薄亦微化为水。凡香蕈感阴湿之气而成,善发冷气,多和生姜食乃良,惟石耳味甘腴,性平无毒,多食饫人,能润肌童颜,在木耳、地耳之上。

5.2 拼音名

Shí ěr

5.3 石耳的别名

灵芝、石木耳、巖菇、脐衣、石壁花、地耳

5.4 来源

药材基源:为脐衣科植物石耳的地衣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mbilicaria esculenta (Miyoshi)Minks[Gyrophora esculenta Miyoshi]

采收和储藏:四季可采,晒干备用。

5.5 原形态

地衣体单片型,幼小时正圆形,长大后为椭圆形或稍不规则,直径12cm上下,大者可达18cm,革质。裂片边缘浅撕裂状;上表面褐色,近光滑,局部粗糙无光泽,或局部斑点脱落而露白色髓层;下表面棕黑色至黑色,具细颗粒状突起,密生黑色粗短而具分叉的假根,中央脐部青灰色至黑色,直径512mm,有时自脐部向四周放射的脉络明显而突出。子囊盘少见。

5.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 *** 的巖石上,尤喜生在硅质巖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浙江、安徽、江西、江西、湖北、西藏等地。

5.7 性状

性状鉴别 地衣体多干裂皱缩,呈片状,平展后完整者呈不规则圆 形,直径12cm左右,边缘有时碎裂,小穿孔较大。脐背突起。上表面灰棕色较光滑;下表面棕黑色至灰黑色,较粗糙,有由多数珊瑚状黑色假根组成的羝毡层。干时质脆,易碎。折断面可见明显的黑白二层。气微,味淡。以片大、完整者为佳。

5.8 化学成份

地衣体含石茸酸(gyrophoric acid),红粉苔酸(lecanoric acid),苔色酸甲脂(methyl orsellinate)及多糖等。

5.9 药理作用

1.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 石耳提取物0.5g/kg及1.0g/kg给大鼠灌胃后,对吲哚美辛(消炎痛)型、幽门结扎及庆激型胃溃汤的形成,其抑制率分别为60%,49%和44%。对慢性醋酸型胃溃疡12d内治愈率达100%。对组胺所致胃酸增多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降压作用 石耳乙醇提取液,不论给麻醉动物静注,还是给不麻醉的正常动物灌胃或腹腔注射,都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根据石耳乙醇提取液腹腔注射能显著地延长大鼠心电图的RR间期,心率减慢,石耳乙醇提取液能非常显著地增加离体兔血管灌流液流出量的实验结果,表明石耳乙醇提取液的降压机制主要是减慢心率以及扩张外周血管所致而与中枢沁有直接关系。

3.其他作用 水溶性地衣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

4.毒性 石耳乙醇提取液小鼠灌胃的LD50为146±12。18g/kg石耳水煎剂灌胃60g/kg,观察7d,未见死亡,石耳水煎剂18.6g/kg给大鼠灌胃,每日1次,连续30d,结果,心电图给药前后比较,除RR间期有一定程度的延长外,其余各波,无明显变化。体重增加,血液和尿液检查,未见异常。心、肝、肾切片检查,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

5.10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5.11 性味

甘;性凉。

5.12 归经

肺;心;胃经

5.13 功能主治

养阴润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肺虚劳咳;吐血;衄血;崩漏;肠风下血;痔漏;脱肛;淋浊;带下;毒蛇咬伤;烫伤和刀伤。

5.14 石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5.15 注意

脾胃虚寒者宜用。

5.16 附方

脱肛泻血不止方《太平圣惠方》:主泻血脱肛。

5.17 各家论述

1.《日用本草》:清心,养胃,止血。

2.《纲目》:明目,益精。

3.《医林纂要》:补心,清胃,治肠风痔瘘,行水,解热毒。

4.《岭南采药录》:泻火,止泄。

5.《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劳咳吐血。

5.18 摘录

《中华本草》

6 石耳的食用量

每次约20克

7 石耳的营养价值

1. 石耳提取物对慢性醋酸型胃溃疡12日内治愈率达100%,对组胺所致胃酸增多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2. 石耳乙醇提取液,不论给麻醉动物静注,还是给不麻醉的正常动物灌胃或腹腔注射都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3. 近代研究石耳有明显抗癌作用,水溶性石耳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8 石耳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尤适宜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有热、便秘下血、头晕耳鸣、月经不调、冠心病、高血压等均有良好的食疗效果。

对身体虚弱、病后体弱的滋补效果最佳。

9 石耳的食疗功效

石耳性平、味甘,具有清肺热、养胃阴、滋肾水、益气活血、补脑强心的功效;

对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有热、便秘下血、头晕耳鸣、月经不调、冠心病、高血压等均有良好的食疗效果;

对身体虚弱、病后体弱的滋补效果最佳。

民间用男子食之益精增髓,女子食后清宫易孕。

10 石耳的食用建议

1. 石耳干制品,用时需先用沸水,加少许盐泡发,泡软后轻轻揉搓,将细沙除净。然后磨去背面毛刺,以免口感糙涩。因其自身无显味,制作菜肴须与鲜味原料相配,或用上汤赋味;

2. 为名贵佳肴,石耳食用方法大致可分为甜咸两种。甜食是用冰糖或白糖清蒸,亦可加入红枣、莲子、桂圆肉之类;咸食是用母鸡或瘦肉(猪肉)炖、蒸或烧,每只鸡或每500克瘦肉可放石耳约15克左右;

3. 需要注意的是,石耳入馔,一定要与生姜同烹,否则有异味。

用到中药石耳的方剂

    风湿痛药酒

    皮11g川芎11g白术11g白芷11g木香11g石耳11g羌活11g小茴香11g猪牙皂11g补骨脂1...

    鸣聋散

    lóngsǎn《济生》卷八:方名:鸣聋散别名:鸣耳散组成:磁石1块如豆大,穿山甲(烧存性,为末)1...

    通耳法

    )如豆大1块,穿山甲(烧存性,为末)1字。主治:耳聋日久,不闻声响。用法用量:上用新绵包裹,塞所患...

    珍奇散

    六《玉案》卷六:方名:珍奇散组成:珍珠3钱,芦甘石(煅)3钱,紫草茸3钱,麝香2分,枯矾2分。主治...

    铁酒

    名:铁酒别名:铁液酒组成:铁5两,酒1升。主治:耳聋。大人及小儿10岁以上耳聋、脓耳及耳后生疳疮。...

    更多用到中药石耳的方剂

用到中药石耳的中成药

    风湿痛药酒

    皮11g川芎11g白术11g白芷11g木香11g石耳11g羌活11g小茴香11g猪牙皂11g补骨脂1...

    银密片

    an标准编号:WS3B183494处方:银耳耳基粉125g天麻密环菌粉125g性状:本品为糖...

    耳聋左慈丸

    ,丹皮3两,建泽泻3两,浙茯苓3两,煅磁石2两,石菖蒲1两半,北五味5钱。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功效...

    红棉散

    少许,片脑1分,熟炉甘石5分(一方以蛀竹粉易矾甘石)。功效主治:《寿世保元》卷六方之红棉散功在止痒...

    耳聋通窍丸

    治:清热泻火,利湿通便。用于肝胆火盛,头眩目胀,耳聋耳鸣,耳内流脓,大便干燥,小便赤黄。用法与用量...

    更多用到中药石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石耳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诸蔬部]石耳

    群芳谱∶石耳,一名灵芝,生天台四明河南宣州黄山巴西边徼诸山石巖上,远望如烟,庐山亦有之。状如地耳,山...

    《跌打损伤回生集》:[卷二]总论

    食不纳,气往上逼,两接不通,服后药∶朱砂(五分)石耳(五分)枳壳(一钱五分)川朴(八分)砂仁(六分)...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八虫鱼部]芝部

    无毒石耳主久食益色至老不改令人不饥大小便少(吴瑞)明目益精(本草纲目)【名】灵芝【地】(吴瑞曰)石耳...

    《医学入门》:[内集·卷二本草分类]食治门

    菌味甘芳性本温,开胃止泻悦神魂,木耳凉血故止血,石耳清心养胃元。菌有五色,种则一类,俗呼为菇。芳者呼...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诸蔬部]葛仙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