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叶子的眼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1
【 #一年级# 导语】《叶子的眼睛》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生动形象,读来朗朗上口。小诗用简短而精炼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早晨,在山谷中,阳光驱散浓雾,唤醒森林里的生物,惊醒了树叶,这样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叶子的眼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叶子的眼睛》原文

  山上的早晨,

  雾气还迷迷蒙蒙,

  阳光就走进森林,

  脚步,很轻很轻,

  不小心把树叶摇醒。

  哇——

  水灵灵,亮晶晶,

  露珠儿是叶子的眼睛,

  眨呀眨的好像说:

  天亮了,真高兴!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叶子的眼睛》教案

  诗歌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生动形象,读来朗朗上口。小诗用简短而精炼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早晨,在山谷中,阳光驱散浓雾,唤醒森林里的生物,惊醒了树叶,这样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通过这首童谣,让孩子们感受纯真、感受童趣,同时让孩子的头脑更具创造力,让他的世界更加趣味横生,充满欢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及两个偏旁。

  (2)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在此基础上背诵诗歌。

  (3)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及两个偏旁,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形式朗读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萌发对文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1、出示图片

  师激情导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绿了,桃花红了,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到森林里去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齐声回答)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诗。

  2、板书课题,学生一齐书空。相机在田字格里教学生字“叶”,偏旁是“口”。

  3、请同学齐读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扣题质疑有助于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紧凑有效,起“牵一发而定全局”之效。

  (二)初读小诗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出示词语,指读正音。

  叶子走进高兴雾气阳光脚步

  露珠儿迷迷蒙蒙不小心眨呀眨的

  3、相机学习词语里面的生字“走”“进”“高”“兴”

  4、教师范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诗。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旨在检查读书情况,为精读文本扫清障碍。运用不同形式朗读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萌发对文字的热爱。

  (三)品读小诗,感悟诗情

  1、师:你知道谁是叶子的眼睛了吗?

  阳光走进树林,树林会变成什么样?

  诗人为什么说阳光走进树林时的脚步很轻很轻呢?

  叶子睁开眼睛说什么了?

  叶子高兴什么?

  如果你是叶子的眼睛你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诗的内容。

  2、角色扮演读童诗。

  师:这么好玩的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现在请女同学读绿色字体,请男同学读蓝色字体,红色字体老师读,黑色字体大家一起读。

  3、再次品读小诗。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沉浸在诗歌中,感受诗歌的魅力,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教学剩余生字

  还就心

  (五)课外拓展

  《芽苞》

  金波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

  快点出来吧!

  小芽苞

  别只露出个小头,

  树皮外面多美,

  快点出来吧!

  太阳会给你穿上绿衣。

  春雨会送给你甜甜的露滴。

  1、齐读。

  2、分角色读。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叶子的眼睛》教学反思

  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不由自主地猜测:叶子的眼睛是什么样子?脑海里出现的是孩童闪亮的、纯净的眼睛。大自然中最能体现这种纯净与闪耀的莫过于露珠了!陈木城就选择了露珠来呈现大自然的恬静,通过晨间山林的'变化来展现自然世界的奇妙。陈本城,写哲理诗《不快乐的想法》引人深思,这首儿童诗《叶子的眼睛》更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山上的早晨,雾气还迷迷蒙蒙,阳光就走进森林,脚步,很轻很轻”,这里的阳光,不就是我们的妈妈?每天清晨温柔地呼唤孩子起床,带着她所有的珍爱和怜惜。“不小心把树叶摇醒”,这初升的朝阳,不就像王维笔下的“月出惊山鸟”,以动写静,异曲同工。

  修辞手法,想象、比喻;写作手法,化静为动、画龙点睛。作为师者,我们暂时不能跟一年级的孩子说这些,其实,也没有必要把这些美的事物肢解、分析,语文学习的魅力在于读,随文识字、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不管时间是唐朝还是当代、身在台湾还是大陆、大人或是孩子,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力、对美的感受力是相通的、相同的。读诗文、观插图,引着孩子们在字里行间、在形象画面中知道“叶子的眼睛”是露珠,进而感受到阳光明媚,了解晨间山林变化,感知到自然世界的丰富、和灵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