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为什么

如题所述

变少了。

低渗性脱水主要功能代谢变化是血钠降低、血容量不足,因此补充含钠液,以恢复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对于轻、中型病例一般给以等渗电解质液即可。对于重型应补充高渗盐水,以迅速提高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体液平衡。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肾小管内的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但细胞外液量反更减少。组织间液进入血液血环,虽能部分地补偿血容量,但使组织间液的减少更超过血浆的减少。

面临循环血量的明显减少,机体将不再顾及到渗透压而尽量保持血容量。肾素-醛固酮系统兴奋,使肾减少排钠,Cl-和水的再吸收增加。故尿中氯化钠含量明显降低。血容量下降又会刺激垂体后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再吸收增加,导致少尿。

扩展资料:

晶体液补充用量也要多,可先给3%氯化钠溶液200~300ml,尽快纠正血钠过低,恢复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使水从水肿的细胞内外移。以后再根据病情继续给高渗盐水或等渗盐水。

人体体液约占体重的65%左右,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称细胞内液,是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小部分存在于细胞外,称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温度:人体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低渗性脱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胞内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