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出处。

如题所述

意思是只要有花有酒的地方,就算时令不是春天,也和春天到时一样。虽然无灯无烛,但是只要有明月照耀就可以。

这两句是描写阴间的情形,是《聊斋》中和宋公一起去阴间考试的一个秀才送给宋公的赠别诗,奉劝宋公不要为外物所制,保持心地一片澄明,这与作者的一生遭遇是相符的。

作者以此来安慰自己,虽然应试不第,但仍然可以活的潇洒。体现了诗人悠然、乐观、满足、不畏坎坷的境界。只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一点乐趣变可以使人心中四季如春;只要心中有理想,即使没有任何外界的帮助,黑夜也早晚会过去,人生的困难也最终会解决。

出自是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释义:秀才握着宋公手送到郊外,自己介绍说是长山县人,姓张,还给宋公作送别诗一首。原文都忘记了,只记得有这样的句子:“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清代前期,以才子佳人和市井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空前盛行,小说家的审美趣味从历史故事和神魔世界更多地转向了现实社会。

蒲松龄生在明清易代的乱世,从青年时期便热衷于记述神仙鬼怪等奇闻异事,他把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个人遭遇的坎坷造成的“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融入了作品中,收集民间传说、以野史佚闻为创作凭借,融入自己的个性创造加工。

康熙十八年(1679年)蒲松龄将已有篇章结集为《聊斋志异》,《考城隍》就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亦是《聊斋志异》通篇首文。

诗词赏析

《考城隍》这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宋先生在去世后由神差邀请,考上城隍;但是宋先生以孝敬母亲为由,恳求在母亲百年之后再赴任;他孝敬母亲的心情感动了神仙,准许他还魂为母亲尽孝。

该篇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孝道的重视,做为《聊斋志异》通篇首文,作者在文中借书生之手,写出了自己的善恶观,也通过书生之间互赠的诗句,展现了自己的胸襟,同时通过故事巧妙的安排,讽刺了当时科举制度下的的丑恶氛围。

此篇故事情节由实入虚,由虚返实,再由实归虚,这样就在虚幻的故事上涂抹上了一层真实性与现实性的色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

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城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