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这个比喻是否恰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3

请问: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这个比喻是否恰当?

由用户 秉烛读春秋 提供的知识:我觉得不恰当,诸葛亮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首先我们看管仲和乐毅的成绩。然后和诸葛亮的成绩两厢对照,一切会昭然若揭的。

首先说管仲,他帮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是齐桓公的相父,他和诸葛亮相比,管仲更多的是大国风范的宰相,管仲讲责任,讲信誉,具体事迹是这样的: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管仲主持了齐国和鲁囯的会盟,这时候鲁囯不如齐国强大,齐国夺了鲁囯许多城池,鲁囯国君敢怒不敢言,但他的手下曹沫不服气,于是暗藏利刃也随着鲁囯公一起会盟去了。

当二人及随从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双方坐下来商议事情,此时曹沫快步用利刃逼住了齐桓公,当时在场的齐国士兵吓得不敢动弹。

曹沫用刀逼着齐桓公答应,把之前夺的城池交还鲁囯国君,齐桓公没办法就答应了,然后曹沫放下刀子,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站回了自己队列。

事后,齐桓公要毁约,管仲说“这样做不可以。不可以为了一时的快乐贪图这样小的利益。这样做会使你在诸侯中的威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帮助,还不如还给他。”

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从此奠定了齐桓公霸主的地位了。

反观诸葛亮又是怎样为刘备出谋划策的呢?荆州本来是借的孙权的地方,但诸葛亮劝刘备占着不还,还让关羽据守,结果多行不义,关羽被孙权所杀。

借了不还,在道义上说不通。这点诸葛亮和管仲差远了。这也是管仲能把齐桓公辅佐成春秋五霸之首。而诸葛亮却没有把刘备辅佐成“恢复汉室,克复中原”的一代雄主之。

相对乐毅,诸葛亮又差之远矣。乐毅把弱小的燕国打造成了强大的盟主国,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反观诸葛亮又如何呢?六出祁山,七伐曹魏,然而无尺寸之功,讲真鞠躬尽瘁没什么大不了,这和耗尽蜀国国力是划等号的,没有实质的区别。

国家强大才是硬道理。千百年来,诸葛亮骗了我们。直到今天我查了管仲和乐毅的资料,我才如梦方醒,原来他自比的管仲和乐毅的两个人是如此的出色,和诸葛亮相比,诸葛亮顿时黯然失色了。

由用户 张生全精彩历史 提供的知识:咱们先说诸葛亮为什么要“自比于管仲、乐毅”?

三国乱世,群雄逐鹿。群雄要逐鹿,自然需要人才。但是,如何发现人才?或者说,你作为一个人才,如何被诸侯们发现,这就是一个新课题。

(诸葛亮)

为什么说是新课题呢?因为在东汉的时候,人才举荐的方式是察举制,就是按照三纲五常的标准,推举对治理国家有用的人才。不过,当时举荐出来的人才,大都是士族、望族的后代,而这些人多是纨绔子弟。真正有才干的平民子弟,很少能获得举荐的机会。这是其一。其二,就算是严格按照标准把人才举荐上来,这样的人才,在三国乱世,帮助诸侯们平定天下治理天下上,也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所以我说是“新课题”。

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当时的民间出现了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搞的“月旦评”,也就是开论坛,一月一期,对当时的人物进行品评,以期给国家推荐有用的人才。

但是,光靠别人评价,显然是不可靠的,自己还应该主动。和诸葛亮齐名的另一个谋士庞统,他采用的方式,就是不断高评别人,这样别人也就高评他,他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

诸葛亮为了推销自己,其实也是做足了功夫的。一是,他一面号称“躬耕陇亩”,另一方面又把隐居地选在交通要塞之地南阳。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说,为什么古代的隐士都会选择终南山隐居呢?因为终南山离长安很近,更容易被皇帝发现。诸葛亮选在南阳,情况也是一样的。二是诸葛亮“好为《梁父吟》”,《梁父吟》讲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表明自己的人生观,自己是个有本事的人,有远大理想的人,但不是追名逐利的人。这样的人,君王用起来更放心。三是“自比于管仲、乐毅”。为什么自比于管仲、乐毅呢?这两个人,管仲是让齐国强盛起来称霸诸侯的宰相,是政治、经济的全才。乐毅则是军事天才,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那就表明,自己是一个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天才、全才!

那么,诸葛亮配不配得上他自己做的这个比配呢?

(管仲)

先说政治上,诸葛亮在跟随刘备以后,一直主要负责后方管理、赋税征收及刘备打仗时的粮草供应。他奖励生产,订立制度,任用贤才,各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在蜀地树立起了极大的威信。更为重要的是,当地老百姓非常拥护他,刘备也并没有猜忌他,甚至最后还把刘禅托孤给他。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比萧何、管仲的成功,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说经济上,诸葛亮在经济上的作为,主要体现在对于汉中的打造上。汉中之前是比较贫弱的,诸葛亮在帮助刘备取得汉中后,在汉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主要有“休士劝农”和“踵迹增筑”,说白了就是实行军屯和兴修水利。这两点,让汉中盆地成为继成都平原之后,又一个鱼米之乡,为后来的北伐战争提供了强大的保证。这个经济作为,虽然比不过管仲在经济上的改革,但依然是很出色的。

(乐毅)

最后说军事上,诸葛亮在具体的指挥打仗上,并不是很出色,最典型的的证明就是他的多次北伐行动都没有成功。不过,在战略上他则是一流的。在隆中的时候对于天下大势的分析,给刘备做的规划,可以说,都是非常精当的,刘备最后实实在在是按照这个规划发展起来的。在这一点上,他其实比乐毅的能力强。毕竟乐毅虽然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市,但是最后被齐国反败为胜,收复了失地。

总之,诸葛亮并没有做虚假广告,实践证明,他对得起他做的广告。

由用户 知常容 提供的知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这个比喻有些恰当,又有些不恰当

管仲他是治世之能臣,千古之贤相。诸葛亮也是千古之贤相,无疑他可以达到管仲这一层次,陈寿对他的评价是,管仲,萧何之亚也。

三国里面的名人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就是刘备是豪杰,诸葛亮是治世之能臣。诸葛亮治理蜀汉的确是有本事,刘备在夷陵之战带了之后,蜀汉已经空掉了,益州疲弊。

当时人心浮动,三郡反,蜀汉内部也是暗潮涌动,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情况下,诸葛亮硬是通过3到5年时间的努力,不但平定了三郡,且拥有了北伐的实力,并且跟吴国达成了同盟,使蜀汉南方无需担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自比管仲一点都不自傲,不夸张。

那就说一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就是自比乐毅。是诸葛亮的理想目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怎么样,我也认为他与乐毅有很大的距离。

乐毅指挥燕国的军队打到齐国,最后只剩下两个城,如果没有反间计的话,可能齐国从此从版图上消失。是以弱胜强的典范,而诸葛亮很明显没有做到这样六伐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建功。自比乐毅有些浮夸。

但不管怎么样,诸葛亮是神一般的人物。是历代儒生的榜样。

由用户 泰山7001 提供的知识:我的回答是:不恰当。

我对诸葛先生还是很尊敬的,但先生有些过于自负了。管仲相齐,齐桓公称霸一时;乐毅伐齐(怎么又是齐国),威震华夏,这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

管仲像,孔子赞曰:微管子,吾等披发左衽已。

乐毅像,发型很奇特。伐齐连下七十余城后,我猜不出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诸葛先生确实是一等一的人才,治国、用兵也头头是道,蜀汉政权在他的管理下,按部就班,井井有条。在对曹魏政权的作战行动中,也是胜多败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他的功劳和管仲、乐毅可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治国,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政权虽然安定但很贫穷,老百姓负担很大,在魏蜀吴三个政权里是最困苦的一个,没有达到管仲时期齐国独霸一方的高度。

用兵,诸葛亮中规中矩,六出祁山实际上是无功而返。兵者,诡道也,而诸葛先生却不能灵活应变,总是一个策略进行到底。司马懿后来干脆就堵在进军路上也不跟你打,耗到没有粮食自然退兵。诸葛一生为谨慎嘛,以弱打强,不出奇谋诡计怎么能赢的了呢?

在我看来,诸葛先生离管仲、乐毅还是有差距的,他俩算十分的话,诸葛先生只能打八分。而东吴有个陆逊的帅哥,这家伙有可能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出将入相堪与管、乐二人可比肩的人物。

由用户 危楼待伊归 提供的知识:诸葛亮自比古之名人,我以为不能用是否恰当来定义,孔明只是以此二位为人生标杆,奋斗之楷模。

首先,乐毅在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此人之军功可见一斑,诸葛亮欲戎马倥偬建树功业。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登上历史舞台。历史上管仲无疑是一个具有改革精神的人物,他在齐国担任相国的时候,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迅速富强起来。管仲最让后人称赞的是他与齐桓公开创了后代读书人的理想境界——明君贤相的格局。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与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而管仲有誓死效忠齐桓公,这种和睦的君臣关系成就了齐国的强盛,也为后世所称赞。诸葛亮希望自己能遇到明君,复兴汉室!

诸葛亮的能力绝对不逊色于管乐。管仲匡扶周室,诸葛亮兴复汉统。小白有诸侯之资,刘备无立足之地。管仲主政之时诸侯林立,孔明出山之际曹操独大。管仲以强兵压服诸侯,孔明以偏师牵制曹魏。乐毅联合五国破齐,孔明游说东吴抗曹。乐毅攻心收齐七十余城,孔明心战平蛮三十余载。孔明难定天下,乐毅亦未灭齐。无管仲,齐不亡;少乐毅,燕不灭;微孔明,刘玄德何得存而至鼎足哉!切莫以成败论英雄。管仲所欲,分封也,诸侯各安其分而周室安定则可。孔明所欲,统一也,非翦灭强敌横扫寰宇而不能得。孔明自视,未尝偏差。诸葛亮做出这样的类比,其实更重要的,不在能力方面,而是孔明对于管乐的向往。管乐的机遇,是他的期望。管乐的行为,是他的榜样。管乐的志向,也是他的志向。

由用户 圭海四记 提供的知识:诸葛亮自比管仲与乐毅,在我看来,是十分恰当的。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与叔父躬耕于南阳,当时其所交之人皆是当时的名士,如庞德公、黄承彦、徐庶、崔州平等人,更是被司马徽称赞为“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即使在乡野僻壤,诸葛亮仍是众人口中、眼中的能人义士。

而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更是将刘备由破落户发展成蜀汉的昭烈帝,单单如此程度,其实诸葛亮的功绩便已经足够标榜历史了。

但是,三国演义影响实在太大,特别是以刘备为主线的故事中,读者是多么希望蜀汉能打倒魏吴,恢复大汉,因而寄予大多期望在诸葛亮身上,当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并身先死时,大家的最后期望破灭,自然要把罪过全放在诸葛亮身上。这也是诸葛亮的悲哀所在。

那么,我们再试着还原一下管仲与乐毅的功绩吧,看看诸葛亮是否有如此的能耐与之相比。

管仲最初是齐桓公哥哥公子纠的谋士,当时的管仲并未能助公子纠顺利登上齐王之位,反而是齐桓公小白先生礼贤下士任用管仲,从而使管仲得以施展还算不错的能力使齐国登上春秋霸主之位。

在这个成就之下,管仲确实功不可没,但齐桓公绝不是省油的灯,也是一代雄主,才能与管仲相得益彰,反观刘备,与齐桓公可是同一号人物?而齐国,本就是姜太公的封地,基础自然是很雄厚的,加上山东渔盐之利,周边都是鲁国、徐国一类的小国,要成长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但蜀国可谓是从无到有,是草创之功,难道比不上齐国吗?

何况蜀国以天府之地,要做到三国鼎立,那真的是鸡蛋碰石头,还要频繁主动出击,的确了得了。

乐毅呢?最大的成就是带领一帮乌合之众把齐国杀个片甲不留?这个完全是靠乐毅的领导能力,以及碰巧齐国国内无大将的缘故,直到后来田单实施了反间计才使齐国保全。难道诸葛亮没有这样的战绩吗?当然是有的,乐毅可以联合一干诸侯齐心屠戮齐国,诸葛亮也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联合吴国在赤壁大破曹操,这不是同等的战绩吗?再者诸葛亮六出祁山,哪场战役不是各种巧夺天工?

而诸葛亮最大的厉害之处是主少不疑,什么叫功高盖主,这点乐毅远远比不上诸葛亮。

如果诸葛亮这么厉害,为什么没能帮蜀汉统一天下呢?

只能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强中手最怕猪队友。

诸葛亮的对手是谁?司马懿、曹操、郭嘉、贾诩等,哪个不是天才式的人物,关键不是一个,是一群,反观自己的阵营,猛汉张飞,不信任自己的关羽,还有 *** 儿刘禅,这么多坑,怎么过的了?

当然,历史人物强与不强,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机遇实在是太重要了,高能力不如遇到好世道。

由用户 史徒行者 提供的知识:管仲乐毅何许人也?

管仲是春秋齐国桓公的宰相,他帮助齐桓公对外称霸,对内改革,是一位政治经济能力非常突出的人物,有“华夏第一相”的美誉。

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著名的统帅,军事才能突出。最主要的战绩是连下齐国七十余城,使齐国几乎灭国。但是因为政权更迭,失去新君信任而功败垂成。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三分天下,是蜀汉立国以后基本国策。赤壁之战之前,诸葛亮主动要求到吴国协商孙刘联合大计,并力成此事,最终取得赤壁之战的三分天下的胜利。夷陵之战以后,蜀汉政权偏安西南,诸葛亮以弱攻强,以进为退,为蜀汉的延续提供机会。都是政治影响深远的大计,战略性十足。

在汉中,诸葛亮搞起屯田,兴修水利,发展了汉中的经济,为以后北伐奠定经济基础。刘备出兵打仗是,诸葛亮逐渐负责起内部事宜,比如发展生产、调整赋税、充实军资,他居中持重,帮刘备的后方打理的井井有条。

诸葛亮的主要军事贡献就是后期的几次北伐,由于蜀汉后期缺兵少将,经济落后等原因,成就一般。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政治、经济能力都非常突出,符合自比管仲的要求;而在军事上,诸葛亮的成就要比乐毅略逊一筹,但是战略思想明显是乐毅不能比的。个人感觉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还是名副其实的。

由用户 东东历史 提供的知识:

这个不是《三国演义》胡诌八扯的,在《三国志》中就有记载: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身高八尺,自比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以为然,只有崔州平,徐庶深信之。

诸葛亮这个比喻,我是认为恰当的,诸葛亮的能力不容置疑。至于诸葛亮:出身未捷身先死,没有取得历史性的胜利的原因。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结尾也给了解释: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萧何举荐韩信,管仲举荐王子城父(这是个人名,如果想了解,私信我),都是考虑到自己不具备的能力,用这两个人来补充自己的不足。诸葛亮在政务方面,不亚于管仲,萧何。但是当时没有城父、韩信这样的名将,导致功业未成。天命所归,不可以凭一己之力而强求。

由用户 WM晓奇 提供的知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这个让喻不仅恰当,而且还略含谦逊。

一,管仲,春秋时人,政治家兼军事家,曾协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雄踞春秋五霸之首。

二,乐毅。战国时人,政治家兼军事家,应燕昭王黄金台之邀,助燕昭王伐齐,东下齐城七十二座,几近灭齐。后遭人离间离职,功败垂成。

三,诸葛亮,三国时人,政治家兼军事家。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刘备死后,他总揽蜀汉军政大权,为蜀汉立下了丰功伟绩。

四,此三人相比较,诸葛亮无论在当时的功业上,还是对后世的影响上,都超越了前二人。

欢迎点评。

由用户 勿忘我45014936 提供的知识: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容易得到想称雄称霸者的兴致。 管仲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乐毅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统帅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他们建功立业的地方都在齐国。而诸葛亮是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就是历史上齐国的领域,从小可能就是听着管仲、乐毅的故事成长的,所以用管仲、乐毅来自比,非常自然。 诸葛亮之处汉末乱世正与管仲所处的春秋非常相似,都是天子虚弱,诸侯力征之际。因而,对管仲感同身受。巧的很,齐桓公与管仲虽为君臣,然其关系远出于君臣之义,他敬重管仲,称其为“仲父”;诸葛亮与刘备也名为君臣,其关系,也非一般君臣关系可比,刘备死后,令其子尊亮为“仲父” 诸葛亮之所以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不是因为刘备姓刘,为汉室皇家正统,而是因为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了曹操、刘璋、张鲁,诸葛亮也一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管仲、乐毅的做法。 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管仲任政于齐,是齐国脱颖而出称霸天下的开始;乐毅合纵伐齐,是齐国威风扫地雄霸天下的终止。诸葛亮的意思,就是说自己可以振兴一个君主和国家,也可以摧毁这个君主和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