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荷花的宋词

如题所述

① 《荷花》

(宋)白玉蟾

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

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

② 《荷花》

(宋)王月浦

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

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

③《荷花》

(宋)宋伯仁

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

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④《荷花》

(宋)苏泂

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

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

⑤《新荷》

(宋)朱淑真

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

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

⑥《湖边》

(宋)崔复初

西子湖边水正肥,鸳鸯双浴湿红衣。

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

⑦《西湖四景》

(宋)程安仁

阳春三月天气新,湖中丽人花照春。

满船罗绮载花酒,燕歌赵舞留行云。

五月湖中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靓妆玉面映波光,细袖轻裙受风举。

芙蓉秋晓传清香,西施初洗匀新妆。

中秋月魄两相照,玉壶皎洁无纤芒。

严冬凛凛霜雪天,银山玉树相钩连。

薄雪远草相掩映,似无似有虚无间。

百年人事有尽处,四时景物无穷年。

⑧《月下看白莲》

(宋)杨公远

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

⑨《四望亭观荷花》

(宋)姚勉

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

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贺铸,人称“贺梅子”,源于他“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绝妙词句。贺铸为人豪爽仗义,不媚权贵,他自己也说:“铸少有狂疾......尝以 ‘北宗狂客’ 自况。”

然而,他的这种耿介的性格,却让他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个小官。这首《踏莎行》,语言优美,贺铸借荷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踏莎行

贺铸(宋)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

别浦:江河的支流入水口。

来到了环曲的池塘边,那里杨柳依依;在入水口处,那里鸳鸯嬉戏。池塘里,铺满了厚厚的浮萍,采莲的姑娘在划桨,却无法过去。这个时节,没有了蜂舞蝶飞,来仰慕荷花的幽香,红叶蜕掉后,只有苦涩的芳心。

夕阳返照,迎着傍晚的潮水照耀着池塘。天上的云,偶尔带来点点雨滴。荷花随风起舞,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倾诉它的心思。当年,你不肯在春风中盛开,如今,只能在萧瑟秋风中感受落寞与凄凉!

这首词,贺铸以荷花自喻,借飘零的女子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将自己的身世寄托其中。

上阕,词人描写了秋天池塘的景色。他笔下的池塘,有一种闲适之美,杨柳依依,鸳鸯戏水,浮萍如被。然而,美丽的采莲姑娘,她的路被浮萍阻断。

显然,这里作者将自己比作采莲姑娘,以浮萍来比喻困境。接着,他感叹如此美好的景色,却没有招蜂引蝶。这里,词人又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感。

下阕,词人描写了池塘的环境。落日的余晖、带着雨水的云朵、风中摇曳的残荷,都给人淡淡的忧愁,流露出了词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无奈与惆怅。

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里借用了韩偓《寄恨》“莲花不肯嫁春风”一句,词人首先将荷花比作一位孤芳自赏的高洁女子,不肯轻易嫁人,以致于晚景凄凉;然后又将用女子暗喻自己的身世,正是由于自己当年的不愿同流合污,才使得今天身世飘零。

人的一生,永远是在抉择的路上,有得必有失。选择了一条路,就要放弃另一条路;选择了一种性格,就要承担这种性格带来的痛苦。

人活一辈子,究竟得到了什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繁华落尽,对自己说一句,无悔这一生,就是今生最大的收获。
第2个回答  2020-11-19
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可以说是两宋最负盛名的词人,后世词论家对他的评价极高,赞誉之语如“词家正宗”、“负一代词名”、“词家之冠”、“词中老杜”等等不胜枚举。周邦彦的词以雕琢取胜,其词用语如镂金刻玉,清丽典雅,将宋词的语言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但唯独这首《苏幕遮》却是个“天然去雕饰”的例外。
这首词上阕写雨后荷花,起句先写夏日雨后之景:沉香袅袅、鸟雀呼晴。漫不经心地描绘展现出一派自然清新的生动静谧之感,也为后面的抒情垫下感情基调。
后数句转而写庭院外的雨后荷花: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荷叶清圆,残留着昨夜的雨珠,随风摇摆之间,仿佛荷叶举着雨珠舞动。一个“举”便将荷叶亭亭玉立之姿描绘得栩栩如生,可谓生动传神。就连王国维都称赞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堪称写荷之绝唱。
上阕写夏日荷塘之景,清丽恬淡,下阕则转而直抒胸臆,抒发思乡之情。旅居长安,何日归乡?紧接着不写自己思乡却写家乡渔郎相忆,更显词人思乡直切。结尾一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虚构梦境,梦中楫舟划入荷塘,虚实变幻,既呼应了上阕所写庭外荷塘之景,又如梦回家乡荷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