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必须住在村里吗?

如题所述

 在说“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是否必须住在村里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解释下“驻”的意思。驻、拼音是“zhù”,偏旁为“马”,即驻,马立也。如果按照此字义来解释“驻村”,像马一样立在村子里。解释完这个词之后,您认为“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是否需要住在村里呢?

中国有句古语叫:“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那么对于自己的职责必然是了解的,这种问题还用问别人么?如果不能驻村,那聘用你的目的是什么?

之所以设置驻村扶贫工作队这个部门,为的就是要帮助一些农村开展扶贫工作,虽然住宿地点并非强制规定,但如果住在村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处理起来肯定会更加的方便和快捷。虽然没有明确规定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一定要住在村子里,但大多数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都会选择住在村里。而且自己的职责就是围绕这个村展开的,自己都不在这个村子里,那还开展个冒险的工作?

而且在成为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之前,也肯定是要接受培训的,估计在培训之初就会告知,当自己接受了这份工作之后,那肯定是要下乡到基层的。就拿云南那一代的下乡扶贫工作小组来说,他们去的农村都离城市很远,有的甚至超过了500公里,周围一片荒凉,试问您不住在村子里,难道您要每天往返县城与农村之间么?500公里哪怕是做高铁都得跑两个小时,如果每天通勤,还哪有时间扶贫了?

说实话,我挺佩服这些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的,当然了,我佩服的是那些真正为老百姓服务,帮助老百姓脱贫的队员。要知道农村的生活环境可不像城里那么好,一切偏远山区虽然有电,但却没有手机信号,住宿环境差不说,吃的也不是很好。为了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还需要挨家挨户地去走访,还要了解贫困户的需求,甚至还要整理一些资料给他们,帮助他们了解他们想要了解的一切外界讯息,比如产业奖补、小额贷款等等。可能工作强度不是很高,但工作繁琐程度却很高,如果没有耐心或者不想住在村里的话,恐怕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可能没在农村生活过的,是没办法体验那种无助的,虽然农村很有人情味,但对于那些真正的贫困户来说,农村那种环境下是最能体现出“人情冷暖”的地方。这几年政策好,大多数人家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对于那些贫困户来说,如果国家不派遣专业的人员来帮助他们,可能他们还会贫穷很多年,有些家庭“大病致贫”、“靠天吃饭”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而有了扶贫队员的驻村,在他们的帮助下,很多事情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这也是国家设置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根本原因。

所以,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不一定要驻村,但最好是驻村,如果自己吃不了这个苦,就别接这个任务,换个工作会比这轻松很多的(图片来自网络真实“扶贫队员”工作照,侵权请告知删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什么是驻村扶贫工作队?

显而易见,人自然是要住在村里的。否则就不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只能叫扶贫工作队。这两者说法,虽然只是"驻村“两个字之差,但其性质及工作成效就大相径庭。毫不夸张地说,相差很多。

上了些年纪,或者经历过毛主席时代的老人,都知道那时候的驻村干部是怎么样的?我曾听本家的一位叔叔讲过,村里以前有生产队的时候,有些大队干部是外村的,虽然距离家也不是多远,但还是和本村人一样,一天到晚吃喝拉撒都在村里,平时都难得回家一趟。

姑且不提以前如何,不管怎么说,事实证明,干群关系是比较融合的,广大群众也是比较认可的,一些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

电影《焦裕禄》,看过的人很多。焦裕禄就是那个年代优秀的扶贫干部代表。在他1962年,就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到1964年5月14日病故。在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转遍了兰考县所有的公社,所有的山山水水。不惧艰难,扎根兰考,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带领当地人民改天换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再看看现在有些扶贫干部,开着小车到下面转一圈,饭店吃一顿就打道回府了。这样的扶贫,这样的干部,工作要能做出成效才怪。当然,老百姓也不会喜欢。

写到这里又想到了前些年,也是描写农村扶贫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马向阳作为上级下派的扶贫干部,不是也是一直住在贫穷落后的乡村吗?他的办公室他的居室,不就是在村里一个破旧的院落吗?他还不是无怨无悔,走街串巷,逐步带领那里的乡亲,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吗?

现在,广大农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干部,他们或叫焦裕禄,或叫马向阳,他们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的好干部!

驻村扶贫工作队,就是要扎根乡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将扶贫的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切实做出成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5

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必须住在村里吗,我认为应该一分为二来说这个问题。

如果以扶贫的实际效果为目标,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等等,那就不应该限制工作队员一定要住在村里;但如果不管效果只从纪律性角度来要求,那就另当别论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要求驻村干部一定住村里,容易成为新的形式主义。派驻驻村干部到村里帮助贫困村脱贫摘帽,这是从上到下做出的一项决定。

本意就是让驻村干部扎根贫困村,与贫困村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驻村干部住村里,可以了解更多的村情民意。从这些角度来看,扶贫干部住在村里是很有必要的。

但不可否认,干部住村并不一定就能彻底的帮助贫困村脱贫。有些地方如果不解决根本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问题,哪怕是干部一辈子住在村里,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造成新的形式主义。

有的驻村干部住到村里,补贴照拿,工资照领,到了期限之后什么也没干成拍拍屁股就走了。

第二,驻村干部住不住村,应以实际情况来要求而不一刀切。派驻干部到贫困村,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帮助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找到致富之路。

帮助贫困区摆脱贫困,需要跑资金跑项目引来扶贫资金,帮助村里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帮助培育经营主体,帮助引进企业和合作社,帮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帮助跑市场搞营销销售农产品。

所有的这些,不仅仅不需要每天晚上都住在村里,而且要求驻村干部更多的往外跑,上下联络沟通。因此驻村干部住不住村里,应以实际情况实际需要为准,而不能一刀切强制一定住村。

况且,有的驻村干部就是本县甚至本乡镇的,来往家里非常近,就更不应该强制住村里了。

第三,按照现代农村的生活方式,住村不住村已经不是最重要。现在,大部分的农村交通通讯都十分发达了。特别是通讯手段,有电话,有网络,有手机,有什么事情,互相联络非常方便。

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事情,完全可以通过手机电话进行交流沟通。除了平时白天要到贫困户家进行走访,到贫困村的产业基地进行实地指导,与村干部一起交流,商讨发展大计,如果离的不是太远。驻村干部真的也没必要一定要留在村里过夜。


倒是村里如果有什么事情,电话随时联络找得见驻村干部,有急事可以第一时间赶到村里就可以了。驻村干部也是人,如果为了扶贫就丢开家里,感觉也不够人性化。

扶贫扶贫,就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而没必要纠缠于住不住村里。其实,对于一些扶贫中冒出来的形式主义,最近人民日报专门刊发评论,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批评点评。

第3个回答  2020-12-17
按要求是都要住在村里的,因为每天都得用定位软件打卡,有时候还会视频查岗,除了白天不定时查岗,有时候黑夜还要查岗,如果不在就得被通报,这也就必须得在村里住了。
第4个回答  2020-12-17
是的,他们必须住在村里面,只有他们住在村里面和当地的老百姓互相交流,才会了解当地百姓的一些困难,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