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父母们一定对孩子的一些表现感到无能为力、焦头烂额:
越大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总是嫌弃父母唠叨;对父母特别厌烦;喜欢与父母顶嘴;事事对着干;脾气越发暴躁;成天沉浸在手机和游戏中;不喜欢搭理人;……
这些行为,意味着孩子心理上出现了缺失。有数据显示,全国有3000万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
在处理孩子的这些问题前,父母不妨先问问自己: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这些心理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孩子处于叛逆期。
只要一提起“叛逆”这个词,父母会本能地想到青春期的孩子。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明显感觉到,孩子没有以前那么容易相处了,就像有一道墙生硬地横在了我们和孩子之间。仿佛一夜之间,两人由无话不谈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孩子身上浑身都是刺儿,说啥啥不听,还可能出现成绩迅速下滑、早恋、逃学、抽烟、喝酒,甚至是夜不归宿的情况。
因此,“叛逆”在我们眼里被定义为了一个绝对负面的词汇,只要跟这个词沾上边的,就是“不好的孩子”。
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孩子,会发现, “叛逆”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误解!
1
因为不懂,所以妖魔化
这就好比我们的祖先不明白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为了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认为一定是神灵在暗中操作。我们不懂孩子为啥忽然变得“不听话”了,只能把他的行为妖魔化,觉得孩子不可救药了。
其实,所谓的叛逆期,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指孩子生理和心理成长的一个爆发期。也就是说,在这一个阶段,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的变化都非常快,父母事先没有充分准备,就会因此陷入焦虑。
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把“叛逆”这个词从字典里面擦除掉,然后换成“成长爆发期”,告诉自己: 我的孩子只是到了成长的一个爆发期,他并不是坏孩子。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的叛逆期会在初中或者高中出现,而且只有那么一次。其实,准确来说,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至少会经历三次成长爆发期:第一次是在孩子2岁到3岁左右;第二次是在孩子7岁到9岁左右;第三次是在孩子12岁到15岁左右。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个别孩子会或早或晚出现。
那么,为什么我们把青春期称为成长爆发期?就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飞速发展,身体的发育带给他们一种“成人感”,这种假象让孩子迫切地希望自己承担成年人的角色,拥有成年人的权利。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了——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一些问题,常常困扰着他们,不断引起他们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
有时候,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感到未来一片光明;有时候,他们又感到特别无聊、苦闷、焦躁,觉得生活没有意思。虽然身体的发育让他们有了“成人感”,但是大脑和心理的发育往往是滞后的,导致孩子难以理性面对身心的变化,面对莫名的情绪波动,缺少有效的自我疏导。
而很多父母并不清楚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对孩子缺乏足够的理解,常常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顾孩子的感受,一味地逼迫孩子努力学习,不接纳孩子情绪的波动。他们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及时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从而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2
那些“叛逆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最让家长头疼的“叛逆期”,一般是孩子的青春期。我们发现,孩子到了十一二岁,开始变得越来越爱跟父母对着干。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青春期的孩子都在想些什么。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全面发展的高峰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有三种心理特点:
第一个特点:强烈的独立意识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意识到自己有做决定的权利和需求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父母,他们想要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脱离父母的掌控。
第二个特点:自尊心明显增强
孩子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有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成年人来看待,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如果父母还把他们当作小屁孩,他们会非常愤怒。
第三个特点:强烈的自我关切意识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育迅猛,自我觉察的意识也在增强。他们会不自觉地关注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还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发展,如兴趣、能力、性格等,以及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怎么样,同学、朋友、老师、父母是不是重视自己。
3
孩子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会从这几个方面来认知自己、确认自己:
一是别人对他的评价 。孩子会根据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父母、老师、同伴的评价都会对其自我认知产生影响。
二是与自己相当的人进行对比 。孩子通过与自己相当的人进行对比来认识自己、确认自己。
三是通过自我分析来认识自己 。孩子的心中也有一个理想的自己,他们会分析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存在哪些差距和矛盾,这些差距和矛盾会推动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
青春期孩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不断地寻找自我认同感。简单来说,就是想尽一切法子,让自己爱上自己。如果能爱上自己,他们的身心就平衡了、愉悦了,反之,就会出现各种负面的情绪和行为。
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理解和接纳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
青少年心理专家刘先杰,在他的著作《孩子成才的秘密》中,对于“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相处”,给出了非常有效的建议。
1.放下期待,不再强迫,接纳孩子
父母对孩子有期待、有要求,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厢情愿,不能强迫孩子。要始终记住,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不能够绑架孩子,要求孩子完全按照你的想法成长,你需要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也就是说你要尽量放下期待,让孩子做自己。
当你与孩子的意见不合时,很多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否认孩子:
“你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你要听我的!”
“我还能害你吗?”
“你还小,你懂什么!”
这些毫无温度的反驳,直接扼杀了你与孩子深度交流的机会,他们以后又怎么会愿意袒露自己的心声呢?
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的距离,就是这样被拉得越来越远。父母还觉得,是孩子不懂事!
所以, 请放下你自己的经验,认真聆听孩子的声音,不管孩子的想法在你看来有多幼稚,都不要硬生生地否定和指责。
倾听,是你与孩子建立亲近、信任的最好方法。当孩子需要被父母信任的需求得到满足,他就会在和你的关系中得到滋养,自然会产生向上之心、向好之心。
也就是说,他们的自尊水平会提高,会想要去做一个积极的人,这才是一个好的苗头,会推动孩子不断地变好。无论从学习上,生活习惯上,还是人际关系中,他自然都会越来越好。
很多家长总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你有没有先问问自己,你听见过孩子心底的需求吗?
2.理解孩子的“爱美之心”
青春期的孩子,第二性特征开始显露。
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自我关切意识明显增强,会格外地关注自己长得好不好看。比如,女孩对于自己的长相、皮肤、身材、穿什么样的衣服好看会特别敏感,会因为自己肤色不好、脸上的青春痘而烦恼、焦虑、不自信;男生则会对自己的身高、体形、肌肉等十分留意,特别在意自己长得帅不帅、挺不挺拔。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就会以为孩子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做正经事,成天倒腾自己的外表。有的父母,甚至对孩子各种挖苦打击:
“看看你那妖里妖气的样子!”“少照照镜子,把心思放学习上!你再照也就长这样了!”
父母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回到正轨。然而,我们越不理解孩子,孩子越是要对着干。所以, 想要与青春期孩子顺畅沟通,让孩子积极配合,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自我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孩子独立意识的需求。要知道,他们关注自己的外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开始懂得爱美,说明他已经长大了,你应该为他感到高兴。
3. 及时给予肯定
父母需要留心观察孩子,在孩子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就及时给予肯定。少一些数落和贬低,多一些赞美吧。
你想想,花花草草长期被批评、辱骂都会枯萎,何况是孩子呢?
“生命力本质上只有一种,但当它被看见时,就成了好的生命力,当不被看见时,就会成为黑色生命力。”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情绪非常敏感,需要足够的心理营养。父母要多说一些赞美孩子的话,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认可自我。
怎么说呢?有一个公式,叫做: 肯定行为结果,表扬行为过程。
为什么要肯定结果,表扬过程?
首先,“肯定”和“表扬”这两个词的用力程度是不一样的,很显然表扬要更重一些。也就是说,要把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一些。
当孩子考试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父母一般会说:“哇!儿子,你太了不起啦!老爸老妈为你感到骄傲!今天晚上咱们好好庆祝一下。”这样的方式,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同时,也容易让孩子忘乎所以。为什么呢?“了不起”这个词太空泛了,并没有点出他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我们可以这样说:“哇,儿子太棒了!你这次竞赛取得了好成绩,我和你老爸都开心坏了!这说明你平时的学习非常努力。我看到学习的态度也特别好,更重要的是你特别善于总结。看到你笔记本上面那些非常有条理性的笔记,你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模式,这非常棒!”
父母最应该表扬的,是孩子在平日里的种种努力行为,而不是那个结果。这是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只要努力做好了,取得好的结果是早晚的事儿。
4. 关注孩子的自我存在感
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度关注,细心安排好孩子的一切,几乎把孩子的生活架空,孩子只剩下学习。这样的做法,看似为孩子好,实则把孩子排除在了真实的生活之外。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会认为自己努力学习只是为了父母。
他们发现,只要自己不做作业,妈妈马上发脾气,一做作业,妈妈就开心,而内心的独立意识却与日俱增。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为了被尊重,孩子会在内心与父母对抗。
孩子在潜意识里会认为,作业和成绩,在父母眼里比他重要。父母爱的只是学习好的他,而不是。
关注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是让孩子知道,他是无条件被接纳的,他存在的价值不只是去学习,而是去探索外面的整个世界。
当孩子对学习之外的某些事物充满好奇,想要尝试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多些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给孩子扣上一顶“不务正业”的帽子,斩断孩子与学习之外的一切联系。
5. 多与孩子进行书信来往
这是一个小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可以立竿见影。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大家会发现,与孩子的沟通不再像以前那么顺畅了,因为孩子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试图挣脱父母。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多与孩子进行书信来往。
把想对孩子说的话写在里面,不过内容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不加注意,只是把当面跟孩子沟通的内容搬进书信里,表面上满嘴的爱,内核却是给孩子制造更大的压力,就毫无意义。
我们在与孩子书信来往时,应该结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父母不妨多和孩子说说心里话,甚至暴露自己的某些弱点,并尽可能捕捉孩子值得嘉许的地方,让孩子与你产生共情。 以上方法,都出自家庭教育专家刘先杰老师的新作《孩子成才的秘密》
刘先杰老师是知名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他研究家庭教育领域10余年,曾经帮助超过2800名极度叛逆的“问题孩子”走出成长困境,最终学会和父母相处,找到学习的方向。他分享的教育知识,观看已经超过5亿!
刘先杰老师在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给家长有效的育儿指导:
*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地让一个沉迷游戏、辍学半年、拒绝和父母沟通的问题学生重返校园,恢复学习,成绩提高,并修复了和父母的关系;
* 让多个自卑的孩子变得自信;
* 让内向的孩子学会与人沟通;
* 让差生爱上学习,成绩逆袭,高考时超出期待值;
* 让抑郁的孩子走出痛苦,重新愿意和父母沟通;
* 让拖拉的孩子行动力更高效;……
而书中的所有方法,父母们都可以用在和孩子的相处中! 不要再顶着一颗“过时”的脑袋教孩子了!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经营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的观念不升级,孩子就永远活在黑暗里。
本书是你打开亲子教育之门的钥匙,更是助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唤醒孩子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