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和古意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

如题所述

寄情于景,借月抒怀,通过对明月寄于思念之情,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深情。

《古意》原文: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白话译文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

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扩展资料

这里诗人原本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但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泪如雨下。在这样人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之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麑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逸含蓄。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蝟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接着,忽现辽东小妇,“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将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全诗血脉豁然贯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寄情于景,借月抒怀,通过对明月寄于思念之情,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深情。

《古意》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邈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原文: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白话译文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

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用五律将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兼具,栩栩如生,浮现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

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之地的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作铺垫。这两句统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向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太重,因此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以致敌人不敢向前。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逸含蓄。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蝟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

接着,忽现辽东小妇,“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将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全诗血脉豁然贯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7
寄情于景,借月抒怀,通过对明月寄予思念之情,展开想象,描写意境唯美,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深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