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方法

如题所述

1 技巧一:合理分配时间
高考语文的题型较多,答题时间也应各有不同侧重,首先,面对选择题,大家要控制在5分钟之内解决,其次是阅读题,可以适当延长点时间,以免看错题干和内容,最后就是作文,留有充分的时间写作文,大家平时训练也比较多,按着基本套路走就可以,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不要死扣一道题而浪费时间。

2 技巧二:看清题干要求
很多性子急的考生,总是题干还没看清,就急着下笔,这不管怎么答都是会出现错误的答案的,虽说要控制好时间,但一定要在看清题干的基础上,高考语文的题干经常会出现让人容易理解错误的说法,因此把握好题干要求再去找寻答案是必不可少的。

3 技巧三:排除法
排除法多用于选择题上,通常对于一个题目的正确答案徘徊时,可先排除掉最不实际的答案,然后再考虑剩下的答案,从中根据题干要求再次筛选,一般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4 技巧四:确认干扰项
一般高考语文的考题设置干扰项,大多数就是以下几种情况,例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可以根据题目和答案来确定是否是这些干扰项,然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5 技巧五:原文找答案
很多高考语文的阅读题目在第1、2题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但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仔细阅读好再选择答案。

6 技巧六:词不离句
文言文以及诗词的作答,始终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学以致用。

7 技巧七:答题仔细完整
高考语文像是名句默写,要确定是四选三,还是三选二,还是全做,记得牢,拿得准,还要写得对;加上文学作品的阅读也是要求答案要完整,用词准确,所组句子要文通字顺。通常根据命题者设题“由浅入深”的特点,后面的题目可能会为前面题目作注脚。因此答题时要仔细推敲出题者的用意和心思,才能做到答题游刃有余。

8 技巧八:字迹工整
高考语文的答案书写字迹虽不赋分,但也要认真。有时夏天这种燥热的天气下,阅卷老师看多了试卷避免不了会头晕脑胀,如果你的字迹清晰、工整,让他阅读答案的体验都舒服一些,这样至少不会让你丢失冤枉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1.时间安排: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2.放下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非常浪费时间。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一来可以节约时间,二来可以通过其他题目找到灵感。

3.高考作文注意事项:高考作文打分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需要四步来完成,内容、表达、发展各占20分,还有一个扣分,上限是15分,最后得出总分。评价中内容以题意和中心为主,文章首先要符合题意;表达的关键是语言和文体,文体要鲜明;发展要求有文采、有创新,有文采指表达有感染力,而内容观点比一般人深刻就是创新。还有几个具体问题是:无题目的扣2分,字数不够的每少50个字扣1分,错别字一个一分,不重复扣分。

4.书写整洁。这个是一个小细节,却能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面对一张字迹潦草和一张干净整洁的试卷,那一张可以令阅卷老师赏心悦目呢?答案很明显,因为语文考试一般是字迹较多。如果不写清楚,阅卷老师还会很难给高分的。

5.避免错别字,错别字一多不仅扣分,也会影响阅卷老师对整个卷子的印象。

6.要避免作文跑题。虽然说话题作文开放性很强,但也有限制因素。审题首先是放眼看话题内容,抓住话题核心进行发散思维;其次是聚焦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点”,切入进去,集中笔力加以突破。

7.避免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缺少思想。面对一个话题,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作由此及彼的联系,由因到果的推断,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由个别到一般的思考,来深入认识并准确诠释话题,并作深层次的开掘,注意理性地分析,能站在理论的高度认识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因为你的观点只要比一般人深刻就是创新了。

8.避免文体不明,盲目求新,胡编乱造。在阅卷中凡是开头提观点,中间讲故事,最后下结论,有材料没论证的文章都在三类卷以下。

9.结构层次不清,不会扣题点题,不会联系实际。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行文中部分或大部分的游离主题,结尾再回来,这都在三类卷的范围。因为阅卷速度快,作文的行文思路,结构安排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通读一遍却发现你不知所云,得分就不会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