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修建长城用了几千年,修建出来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长城极为重视,首先是结合前朝已经有的长城墙体填补不连接的部分修葺长城,其次是在重要区域根据边界的改变推进了新的长城,维护和保障了中原地区的安全,防御了北方民族南下滋扰的侵袭。具体来说,长城的作用可以分为御敌、烽传、兵备三类。



1.长城的御敌单元主要包括边墙、关隘和敌台,共同构筑成为防守御敌的工事系统


在御敌单元中,边墙是最为广泛的,也是热门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城主体部分,属于阻挡、据守为一体的线性防御工事,借助线性体态,将敌台和关隘等工事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御敌系统。边墙在形式上也有自己的构造,为了保护士兵的安全,并发挥长城的价值,逐渐增加了墙垛、女墙、横墙、射孔、望孔、礌石孔、水门、暗门、警门等诸多的设施。



在长城上,还需要留下可以让车马、行人、货物出入的豁口,通常被称为关隘,也是长城发挥御敌作用的重点,处于安全考虑,不但要设置城门,还需要修建一座具有各种军事设施的城,即关城,比如明代的山海关便是典型的关隘。敌台则是边墙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是长城上每隔一段距离需要突出墙体的平台,其作用主要是供守城士兵作战,有利于射击攻到长城下的敌人。



2.长城烽传单元中的烽火台,主要是警戒和传递军情之用,也是长城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烽火狼烟是用于形容边境的常用词汇,其中烽火、乃至狼烟都是从长城上的烽火台上发出的,意在警戒和传递军情。因此在长城上,每隔一段距离便会有一个烽火台用于释放烟气和火光,这种高台性质的构筑物主要设置在山顶、高岗或者便于相互瞭望的地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也是由这种烽火构筑物高台发出烟火之后的紧急军情信号,因此只要不是回馈若周幽王,基本上没有人随便拿烽火台开玩笑,属于军事重地。



长城上的烽火台主要分为土筑、石砌、砖包砌三种结构形式,一般多呈现圆形和方台这样的建筑形态,可以分为沿边烽火台、腹外烽火台、腹里接火烽火台以及加道烽火台四类,依据各自担负的职能,又分为驿路烽火台、民屯堡寨烽火台以及军堡烽火台三类,综合军事布局乃至地形因素,一般间距为5公里,明代也有2.5公里的烽火台。



3.长城的兵备单元主要包括城堡和驿传,实际上都是为屯边兵备服务


长城上的士兵不可能分散驻守各处,实际上便需要将士兵固定驻守在边疆区域,便有长城上兵备单元,分为城堡和驿传两个部分。其中城堡主要是用砖石结构的建筑物,用以驻兵,也可以住民,根据军事防御功能的大小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其规模和形制也有差别。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乃至秦国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中的诸多兵备单元可以看出,长城沿线的城堡中有多耕战结合的军事聚落。

驿传则是沿长城设置的驿站和堡城,其规模跟屯兵的城堡很相似,一般为四方形,有跟驿路平行的两座门,可以随时配送物资,还设置有驿站、马厩、库房等固定设施,可以保障驿传和内地之间的联系,加强长城防守区域和社会区域的关联,保障王朝对边疆的有效控制。



概而言之,长城的作用有三:

其一,御敌,长城御敌单元包括边墙、关隘、敌台三个部分,主要是阻挡、据守、掩蔽,借助长城的线性工事连接为防守御敌系统;

其二,烽传,长城烽传单元主要是警戒和传递军情所用的建筑设施,即烽火台,设置在山顶、高岗或者易于相互眺望处,为高台构筑物;

其三,兵备,长城兵备单元包括城堡和驿传两个部分,城堡可驻军,也可驻守边民,为军事聚落,驿传则是沿途设置的驿站堡城结合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作用是为了防止外敌的入侵。修建的长城可以让塞外的游牧民族不好入侵。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
第2个回答  2020-12-24
在秦始皇之前,各国已经在修建了长城抵御外族的入侵。长城的作用就是抵御外族入侵,万里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和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第3个回答  2020-12-24
长城的最初作用是防御外敌的入侵,另外一定的距离之间还修建了烽火台,发生战争时可以放烟提醒,长城的修建为我们当代人考古古代建筑和军事防御都有重要意义。
第4个回答  2020-12-23
用来抵御外敌的,防止外敌入侵;可以以此来维护国家的稳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