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弱酸怎么判断

如题所述

强酸弱酸怎么判断如下: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2、根据pH大小判断

3、根据pH变化判断

4、根据反应物消耗量判断

5、根据生成H2的速率判断

6、根据导电性强弱判断

7、根据中和热大小判断

知识拓展:

“强酸制弱酸”是高中化学酸碱平衡的一般性规律,而它也是有适用范围的。我们知道,醋酸和次氯酸钠反应能生成次氯酸和醋酸钠:原因在于Ka(醋酸)>Ka(次氯酸),反应向右进行。我们也可以说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因此该反应向右进行。

同样,该反应向右进行的原因是苯酚酸性强于碳酸氢根,但弱于碳酸而不生成二氧化碳。对该种反应进行推广,记两种一元弱酸分别为HA和HB,则二者存在酸碱平衡:Ka(HA)>Ka(HB),则反应向右进行的趋势更大;若Ka(HA)<Ka(HB),则反应向左进行的趋势更大。

这也就是“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注意到:上述反应均只存在酸碱平衡,而不存在其他平衡例如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气液平衡等。那么如果存在其他平衡会发生什么呢?

以浓硫酸制取高氯酸为例。高氯酸酸性强于硫酸,为什么浓硫酸能够制取高氯酸呢?因为该反应不仅存在酸碱平衡,还存在“挥发溶解平衡”。

即高氯酸的溶液态和气态存在平衡转化。此时酸性就不是反应方向的唯一决定因素了,熵增(高氯酸的挥发)是反应进行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再举一个硫化氢和硫酸铜反应的经典例子:硫化氢酸性远弱于硫酸,但反应却能正向进行,这是因为反应体系不仅存在酸碱平衡,还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硫化铜的沉淀是反应的重要推动力。

上述例子都说明了“强酸制弱酸”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我对“强酸制弱酸”的应用条件做了如下总结:当稀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体系仅存在酸碱平衡时,“强酸制弱酸”的规律是成立的。

有些老师在学完化学平衡后仍要求学生记住“强酸制弱酸”、“难挥发酸制挥发性酸”,而硫化氢和硫酸铜的反应当作“特例”记忆,我个人认为这种教学是不合格的。

二级结论都是由一级结论以及基本化学原理推导来的,在没有掌握基本原理和一级结论的情况下一味地记忆二级结论,只会在化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偏。这不仅不利于高考,也不利于化学学科素养的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