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琵鹭

如题所述

白琵鹭——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28
全世界最早有关黑面琵鹭的纪录是由荷兰的鸟类学家 Coenraad Jacob Temminck在日本发表,Temminck也是黑面琵鹭的命名者;而在台湾,有关黑面琵鹭的描述,则最早见於1864年的斯文豪氏(Robert Swinhoe),他在Ibis杂志上的描述中提到,在台湾台北县的淡水得到四只琵鹭标本,且於文内对这些标本作了详细的型态描述;这些标本现存於大英博物馆内,经由后人重新检视标本,确认其中有三只为黑面琵鹭,另外一只为白琵鹭。

近十年来,就台湾的鸟类而言,最有名的莫过於是出现於七股的黑面琵鹭了。起初,它的种种一切,对我们而言,都是一个谜,1990年后随著资讯的发达和更多人士的重视,同时在政府和民间保育团体的努力之下,辛苦累积了许多珍贵的研究资料,使我们逐渐了解黑面琵鹭的「事迹」。

黑面琵鹭小档案

中文名:黑面琵鹭、黑脸琵鹭、黑面仔

英文名:Black-faced spoonbill

学名:Platalea minor

分布:东亚,台湾为其主要的渡冬区

特色:已知的纪录显示,它们的族群数量并不高,全世界的数量可能少於1000只,是面临全球性严重威胁的鸟种

分类、形态和分布

分类

黑面琵鹭(Black-faced Spoonbill, Platalea minor),属於鹳形目(Ciconiifomes)、朱鹭科(Threskiornithidae)。本科的鸟类,全世界仅有28种,其中同为琵鹭属(Platalea)的种类仅有6种,大多分布於欧洲,只有黑面琵鹭与白琵鹭(White Spoonbill, Platalea ieucorodia)出现在亚洲地区。鹭科、鹳科、朱鹭科、鹤科—夜鹭、绿簑鹭、黄头鹭、岩鹭、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苍鹭、大麻鹭、黑冠麻鹭、黑面琵鹭、

形态

如汤匙般形状的鸟喙是黑面琵鹭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搭配全身雪白的外衣、一对修长的黑色脚ㄚ,再加上优雅的外貌与动作,总是令人眼睛为之一亮;到了即将北返繁殖时,它们头部后方会长出黄色的饰羽,与黄色的颈圈相互辉映,形成另一种容貌。觅食时以扁平的嘴直接插入水中,左右扫动捕食水中的鱼或其他食物,这种奇特的觅食方式,与其他鹭科鸟类有很大的差异!

分布

黑面琵鹭是一种迁移性鸟类(也就是候鸟),夏天时出现於温带的繁殖区,秋、冬时南下至亚热带及热带的渡冬区,春季时又北返回到繁殖区。辽宁外海与南韩、北韩西部外海的岩石小岛是目前已被确定的黑面琵鹭繁殖地点。此外,西伯利亚以及中国的东北一带是可能的繁殖地点,如长白山、兴凯湖、札龙、向海等地。

而在渡冬地点上,台湾曾文溪口、香港后海湾的米埔沼泽及福田保护区与越南的红河三角洲为已知的主要渡冬地点,另外於中国的南方诸省、南韩、日本均有出现记录,但是其中中国大陆自东部沿海到中越边境的资料仍十分缺乏。

根据2000年黑面琵鹭全球同步调查结果纪录显示,目前全世界的黑面琵鹭数量为772只,其中有488只在台湾的七股渡过冬天,足见在黑面琵鹭保育工作上,台湾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出现在台湾的黑面琵鹭,可见於台湾沿海许多湿地里,如宜兰兰阳溪口、台北关渡、新竹客雅溪口、台中大肚溪口、嘉义鳌鼓、屏东龙銮潭…等,但是出现数量均不多,停留时间也不长,仅有台南七股这一块湿地,受到大群黑面琵鹭的青睐,是它们的主要渡冬区域,也是近年来非常受到重视的保育要闻。

就其数量而言,我们重各种资料上收集了黑面琵鹭的观察数量,若以每年所观察到的最大量而言,在香港米埔沼泽区的变化,而在台湾七股的数量。基本上,黑面琵鹭出现於这两各地区的黑面琵鹭有稳定成长的趋势,且出现於台湾七股的数量远高於香港。2000年的全球统计显示七股拥有63%全球渡冬的族群量。

台湾的黑面琵鹭大事记

1863 Swinhoe在淡水发现一对黑面琵鹭,隔年并猎得两对黑面琵鹭,制成标本。

1893 La Touche 於南平附近发现黑面琵鹭。

1925 风野铁吉(Hachisuka)在安平发现50只的黑面琵鹭,此种现象持续至1938年。

1974 台湾的鸟类学者陈炳煌和颜重威於曾文溪口发现约25只的黑面琵鹭。

1984-1985 台南的鸟友郭忠诚於曾文溪口连续两年发现百只以上的黑面琵鹭。

1986 台南县政府提出「七股地区综合开发计划」,拟将黑面琵鹭出现的区域规划为工业区。

1987 高雄鸟会的鸟友於七股鱼塭和附近地区发现百馀只的黑面琵鹭。

1989 全球的统计发现,现存出现於渡冬区的黑面琵鹭约只有288只,其中约有190只出现於台湾的七股。

1991 昆山工专的翁义聪老师开始进行每个月的计数观察,国人首次掌握到黑面琵鹭在七股地区出现的确实资讯。

1992 黑面琵鹭的报导逐渐吸引国人的注意,政府部门也开始进行了解和保育策略的拟定。鸟会曾行文至农委会要求划设保护区,农委会依野生动物保育法公告黑面琵鹭为濒临绝种的保育类野生动物,并有委托研究计画之进行。十一月间,有鸟友发现有人使用猎枪枪伤黑面琵鹭。同月,国际保护鸟类总会(ICBP)执行长因伯登来台赴七股实际了解现况。十二月间ICBP於南韩汉城举行亚洲大会,其中一致要求我国划设黑面琵鹭保护区,并制止於本区的工业区开发案。

1993 黑面琵鹭的故事更加引起民众的重视,一月间南部民众曾有万人的连署活动,呼吁政府进行各种保护措施。同时非正式的统计也发现,1992年10月迄1993年2月间,约有四万人亲赴七股观看黑面琵鹭。

1994 本年度的统计发现於七股地区出现的黑面琵鹭已达275只,占全球渡冬族群量的3/4。

1995 中华野鸟学会结合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努力,订定「黑面琵鹭保育行动纲领」,并举办一场国际性的研讨会。

1996 在日本东京召开保护黑面琵鹭国际研讨会。本年度出现於七股的黑面琵鹭数量达315只。

1997 「国际黑面琵鹭保育中心」和「国际黑面琵鹭救援联盟」相继成立,成员包括许多国内外的知名学者。进行卫星系放工作。

1998 除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报告外,爱鸟人士也举办「黑面琵鹭12人生态摄影展」,规模盛大,并有多场座谈会,引起诸多的重视。黑面琵鹭保育学会成立。

1999 於七股上方的滨南地区的工业区开发案在环评部分进入第二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估作业。12月「黑面琵鹭保育中心」成立。

2000 由经济部主导的滨南工业区开发案环境影响评估获得环保署的有条件通过,为七股的黑面琵鹭保育工作带来许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

迁徙路缐

每年初春3月,黑面琵鹭陆续分批离开渡冬地区,返回北方繁殖地,准备完成人生的大事;一直要到10月,才能再度看到它们活跃於渡冬地区。如此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令人不禁好奇它们到底来自何方?长途迁徙过程中会经过哪些地方?南迁北返走的路缐一致吗?不过这些问题目前并不完全为人类所了解。就迁移路缐而言,目前仅知部分族群会穿过南韩及日本,沿著大陆沿海与东南沿海迁移,并经过台湾部分地区。

一般推测黑面琵鹭有三个北返迁移路缐:一是沿大陆福建、浙江沿海,北飞汉城;二是沿琉球、日本、韩国一带北返;另一则是自香港直接经由中国大陆内陆飞往北韩。

国内的研究人员於1999年,为10只黑面琵鹭戴上追踪器(卫星及区域性无缐电),其中一只取名为「乌龟」的黑面琵鹭,於3月14日离开七股后,途中经由大陆福建、浙江、江苏沿海,於3月31日辗转抵达北韩汉江外海的海州岛。这是全球第一次成功追踪到黑面琵鹭的迁移路缐,跨出揭开黑面琵鹭神秘面纱重要的一小步。

渡冬区的栖地与食物的选择

在渡冬区,黑面琵鹭主要栖息在水深约10至25公分的浅水区域,它们在这些地方觅食、休息、理羽、洗澡等。渡冬地点多在在海岸附近地区,例如河口、潟湖、海埔地、咸水沼泽、红树林或潮溪等地,偶尔也会出现在水稻田、红树林及已经抽水过的鱼塭中。

以曾文溪口为例,黑面琵鹭日间主要成群栖息於七股堤防内的潮间带泥滩地及浅水区,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偶而会随著潮水移动,或者洗澡、理羽、玩耍;而邻近的浅\水之鱼塭(如东方鱼塭、北方鱼塭、龙山鱼塭、树北鱼塭等)或者河口地区则是它们晚上大快朵颐的地方。因此它们需要无污染的觅食区提供它们足够的食物来源,也需要安静、安全的休息区进行长时间的休息

黑面琵鹭的食物包括小鱼(2至10公分或10公分以上较细长者)、甲壳类(主要是明虾和小虾)及其他食物(如青蛙及大型昆虫的幼虫等)。根据1992年在曾文溪口惨遭射杀的两只黑面琵鹭的胃内含物分析发现,胃内食物95%以上都是鱼鳞及骨头,另外利用胃内发现的鱼类小型耳石进行分析,确定它们只吃小鱼。

繁殖

黑面琵鹭的繁殖一直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谜,早期的观察资料大多零星散布各处,且多为局部性,近年来这些资讯被汇整后,有关黑面琵鹭的繁殖情形,逐一被解开,1999年夏天,一群台湾的爱鸟生态摄影者组团赴中国大陆的辽宁省长海县,让大家逐渐了解黑面琵鹭在繁殖区的生活情形。

有关黑面琵鹭的繁殖区域,很早就有报导,在「黑面琵鹭保育行动纲领」中,曾有详尽的整理,大致而言,这些区域多位於大陆(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外海的小岛,均在黄海和渤海湾内,且多在无人居住的小岛。以1999年在辽宁省外海的小岛而言,此处地形险峻,海拔高约100公尺,岛长200公尺,宽约130公尺,为岩石性岛屿,岛上有些区域有植被覆盖。

黑面琵鹭筑巢於悬崖附近。巢是由枯树枝及树叶所筑成。每个巢均有一只亲鸟担任守护工作,同在此岛繁殖的鸟类包括唐白鹭和小白鹭。此外,观察者也看到游隼的出现,并推测游隼可能是黑面琵鹭繁殖时期的重要干扰者,当然,人类也是干扰者,人们会至此拾取鸟蛋。摄影人士在8月10日所发现的3个巢中,有一巢已成功孵化,幼鸟已离巢,另二巢中,分别有2和3个蛋。蛋的数量可从2-6颗不等。蛋呈白色,上沾有亲鸟的排泄物,比鸡蛋稍大些。这次所发现的巢应属於第二梯次的繁殖,在六月中旬时则为第一梯次。

回到繁殖地的黑面琵鹭,大约在5月后即进入繁殖期,在六月初开始完成求偶、交配、产卵的工作,孵化期约需30天,幼鸟出生后在35天后可离巢,但仍和亲鸟留在繁殖区,再约30天左右才离开亲鸟,独立活动。

面临的威胁

造成黑面琵鹭数量稀少的历史因素已不得而知,但是人为造成的栖地消失或剥蚀是它们目前以及未来生存的主要威胁,如自然栖地转变为农作区、垃圾?⒐ひ登�蜃≌��取S伸稜�侵饕�鱿衷诤涌跍岬兀�庑┣�蛴伸锻恋氐丶郾阋耍�J切矶嗫�⒓苹�目悸堑氐悖��⒀沽〉崛槐对觥E_湾曾文溪口、香港后海湾地区以及日本和韩国的海埔地都面临到相当程度的开发压力,不是有工业区的开发计划就是即将辟建为住宅区,如台湾曾文溪口有滨南工业区开发案、南部国际机场开发案、七股工业区开发案等。

除了直接改造栖地会造成栖地破坏外,河川上游或附近地区的开发计划也会间接导致栖地品质下降或消失。尤其是变更海岸及河口附近的物理结构,如兴建堤防、兴建港口或者在河口及上游地区建筑水坝等,很容易造成河口地区严重侵蚀或淤积,使得栖息环境面积大量减缩或恶化。

人类的各种活动,包括直接猎捕、过度渔捞、或经由污染间接地降低食物的品质与可利用性…等,不管是故意或是意外,都会对黑面琵鹭造成干扰,甚至产生不利的影响。

未知的将来

台湾曾文溪口、香港米埔后湾的福田保护区与越南红河三角洲是目前已知黑面琵鹭主要渡冬区域,而曾文溪口又是目前黑面琵鹭渡冬数量最多的地方(超过二分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它也是这三者中唯一尚未设立保护区的区域。

2000年,曾文溪口野生鸟类保护区预定地北方的滨南工业区开发案环境影响评估获得环保署的有条件通过,为七股的黑面琵鹭保育工作带来许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滨南工业区位於曾文溪口野鸟保护区之北方,该工业区之南界与保护区之距离大约为9公里,虽然工业区不在筹设中的保护区内,但开发所采取的填海造陆的方式,极可能造成沿海海岸地形、地貌的改变,严重破坏黑面琵鹭的栖息环境;而工业区可能产生的污染,也是曾文溪河口生态体系的重大威胁。

根据以往研究结果显示,七股地区黑面琵鹭主栖地的环境组成主要是潮间带泥滩地与浅水区,而黑面琵鹭日间主要在此休息;邻近的各处鱼塭(如东方鱼塭、北方鱼塭、龙山鱼塭、树北鱼塭等)则是它们的夜间觅食地点,因此就设立黑面琵鹭的保护区而言,必须同时兼顾休息区与觅食区。若以黑面琵鹭自主栖地至觅食区之间的移动距离来看,有近至数百公尺内或远至9公里者,其中约74%都在5公里内,由休息区到觅食区之间的平均移动距离是3.18公里(Lee et al. 1995)。就研究的结果而言,主栖地半径5公里内的沿海地区,是黑面琵鹭活动的核心区域,也是我们真正需要加以保护的地方,此外还必须设立足够的缓冲区,以隔离干扰。

但是筹设中的黑面琵鹭保护区,包括顶头额沙洲、新浮仑沙洲、曾文溪口及七股新旧海堤内浮覆地(黑面琵鹭主栖地),总面积约1200公顷,却只包含黑面琵鹭的主栖地、一些无水的沙丘、防风林和深及腰的海域,并未将黑面琵鹭的主要觅食区划入,而除了主栖地之外,黑面仔从来都不曾於其他保护区域中发现,再加上所规划的核心区东侧,明显缺乏充足的缓冲区作为屏障,因此曾文溪口野生鸟类保护区的规划,明显不足。

补充资料:

台中大肚溪口

大肚溪是台湾中部主要河川之一,发源於合欢山西麓,流经台中盆地由龙井乡入海。大肚溪口坡度平缓,加上潮差变化大,退潮时,泥质滩地可向外海沿伸五公里以上,形成相当宽广的潮间带,其间养蚵甚多,百姓以牛车队下海运蚵,人、蚵、牛车的独特结合,是众所罕见的奇异景致。大肚溪口生态系生产力相当高,动植物资源丰富,迁移性水鸟众多,是中部赏鸟好地点。

大肚溪口湿地的两大特色是草泽与水鸟。草泽主要分布在南岸张玉姑庙河床地、河口潮间带和寓埔海埔地一带,尤以寓埔海埔地的草泽最为完整,面积亦最大。

草泽是多种动物觅食与庇护之所,尤其是水鸟。草泽上飞翔有鹭鸶群,也有不少的夜鹭及其他水鸟藏身芦苇丛中。大肚溪口的鸟类不仅丰富,且有许多珍稀的鸟类:如水雉、彩鹬、高跷、反嘴、黑头白等。根据非正式的纪录,大肚溪口的鸟类多达两百多种,特别是春、秋两季,鸟类种类最多,族群最大,所见多为雁鸭科、科、鹬科及鹭鸶科的水鸟,是赏鸟最好的时机。溪口处常可看到数以千计的滨鹬、浒鹬、小环颈在泥滩地跩行觅食;亦可欣赏成群结队的小水鸭、花嘴鸭、琵琶鸭悠游水面,伸颈张翅,抖抖擞擞\怡然自得。天羽水禽,潜鱼河蚌,平野绿荫,造就了大肚溪口成为水鸟的天堂。

大肚溪口湿地生态系存有半盐生及盐生草泽,是水鸟觅食和活动的地区,也是科学教育与赏鸟的最佳场所。然而我们却一再忽视它的重要性,大量污水、垃圾、废弃土等不断地侵入与吞噬这块水鸟的乐土,加上怪手群高效率的漤挖鱼塭,使得原本生命力旺盛的湿地草泽日渐衰微。事实上,由於地狭人稠,许多台湾西部河口湿地虽然经济利用条件恶劣,但近来也开始受到犟大的文明压力,如果不及时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景致恐怕将永远只能存留在相机之中了。

屏东龙銮潭

龙銮潭是垦丁国家公园内最大的天然湖泊,面积广达 137公顷,它不但是恒春半岛上重要的水利设施,同时也是台湾平地地区现有的最大湖泊,年平均温摄氏23度,入秋后受东北季风影响,从九月到次年三四月止,出现有名的「落山风」(请参考南部景点中有关於垦丁国家公园的介绍)。本区雨量变化大,潭域随著乾雨季而有显著变化。东亚候鸟如红尾伯劳与灰面鹭在南迁时,恒春半岛是其重要的补给站。

本区由於具备湖泊、沼泽、溪流、农地、杂木林等复杂生态系,提供这些过冬鸟类必须的丰富食物,而成为恒春半岛上最重要的鸟类栖地。目前水鸟过境路缐仍未明朗,范围固定的龙銮潭更成为南渡地区最重要的水鸟迁移研究据点。

新竹港南的客雅溪口

简介

新竹港南的客雅溪口,位於南寮南方约五公里处的一个海埔新生地。因海岸缐向内陆凹进,形成一宽阔的潮间带,为鹬行鸟科、鹭科、雁鸭科等水鸟大群聚集觅食的理想场所。而内陆为稻田、菜园、水池、木麻黄等,组成一个极宽广的环境,提供鸠行鸟科、巫鸟科、鹨科、木京鸟科等平地鸟类活动的空间。赏鸟自每年十月至隔年五月均适宜,而以四月及十一月最精彩。

宜兰兰阳溪口

兰阳溪口是台湾湿地另一种形式:典型河口冲积扇。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海岸缐在犟风大浪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少与海岸平行的沙丘地形,往往可高达10—20公尺。

而兰阳溪受沙丘阻挡,河水无法畅流入海。因此每逢雨季来临之时,河水高涨,河口往往因排水不良而淤积,形成大片的沼泽带,加上河川上游所携带大量淤泥和有机物质,使得这块沼泽地,有了泥滩、草泽、和沙滩等不同的栖息环境,吸引了大批水鸟停息其间。

更由於台湾恰好位於东亚鸟类迁移的路缐上,兰阳溪口便成了候鸟过境时最佳乐土。在此地区发现到的鸟类,有两百种以上,占台湾鸟类总数的一半。多数为水鸟,并以候鸟为主。一般数量较多的以雁鸭科、鹭科及鸥科较多。像鹭科中,较少见的紫鹭、苍鹭,在此地区多成群聚集在一起。而一般雁鸭科常见的小水鸭、绿头鸭、花嘴鸭、尖尾鸭、白眉鸭等更是不计其数。难得一见的是繁殖在西伯利亚的白额雁、鸿雁、弱雁等极其稀有的鸟类,也曾在兰阳溪口现踪。甚至会潜水海秋沙,在民国六十二年,亦有在溪口潜水的记录。

溪口附近的水稻田及鱼池鱼塭则是候鸟丰富的食物来源。所以兰阳溪口每年除候鸟过境外,还可见到一些留鸟如红冠水鸡、栗小鹭、翠鸟等。他们大多利用鱼塭旁的芦苇或五结芒来筑巢。

民国七十三年开始,有人利用细网在此大量地捕杀各种水鸟。如今鱼塭上鸟网密布,又不时有人用枪猎击。加上兴兰大桥的兴建,使得原先的雁鸭保护区分割出四分之三的土地,作为蔬菜专业区,而河道上又将设立采砂?V种执胧��丫�シ吹阶匀槐;で�姆�钕拗啤=�吹睦佳粝�冢�纸�鸭�羧粘汕�贤蚰袢旱亩�司跋蟆JO碌模��崾瞧恶さ哪嗌扯�眩?
新竹港南的客雅溪口

新竹港南的客雅溪口,位於南寮南方约五公里处的一个海埔新生地。因海岸缐向内陆凹进,形成一宽阔的潮间带,为鹬行鸟科、鹭科、雁鸭科等水鸟大群聚集觅食的理想场所。而内陆为稻田、菜园、水池、木麻黄等,组成一个极宽广的环境,提供鸠行鸟科、巫鸟科、鹨科、木京鸟科等平地鸟类活动的空间。赏鸟自每年十月至隔年五月均适宜,而以四月及十一月最精采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409.html

第2个回答  2006-10-01
全世界最早有关黑面琵鹭的纪录是由荷兰的鸟类学家 Coenraad Jacob Temminck在日本发表,Temminck也是黑面琵鹭的命名者;而在台湾,有关黑面琵鹭的描述,则最早见於1864年的斯文豪氏(Robert Swinhoe),他在Ibis杂志上的描述中提到,在台湾台北县的淡水得到四只琵鹭标本,且於文内对这些标本作了详细的型态描述;这些标本现存於大英博物馆内,经由后人重新检视标本,确认其中有三只为黑面琵鹭,另外一只为白琵鹭。

近十年来,就台湾的鸟类而言,最有名的莫过於是出现於七股的黑面琵鹭了。起初,它的种种一切,对我们而言,都是一个谜,1990年后随著资讯的发达和更多人士的重视,同时在政府和民间保育团体的努力之下,辛苦累积了许多珍贵的研究资料,使我们逐渐了解黑面琵鹭的「事迹」。
第3个回答  2006-09-28
琵鹭:鸟纲,鹮科.水鸟名.羽毛白色.在东北华北繁殖,在长江下游华南过冬.属
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