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的灯丝一般是用什么做成的

如题所述

白炽灯(灯泡)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钨的熔点为3410摄氏度,所以很耐烧。

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经过六千次实验,终于发明了碳丝白炽灯。为了寻找合适的能制成碳丝的材料,爱迪生在研制白炽灯泡灯丝材料的过程中,曾试验过棉线、木材的细条、稻草、纱纸、丝线、马尼拉麻绳、马鬃、钓鱼线、麻栗、硬橡皮、栓木、藤条、玉蜀黍纤维,甚至连他老师的胡子、他老婆的头发都试验过了,最后终于找到一种最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南美洲出产的竹子(后改为日本的竹子)的硬皮烧成的碳丝,并且采用最快最彻底的抽真空的方法,即灌满水银再倒出来。寿命可达45小时(最初值)。与此同时,英国发明家J·斯旺也制成了碳丝灯泡并在英国申请了专利,二人的专利之争在所难免,后来二人达成和解,共同成立爱迪生—斯旺电灯公司,在英国建厂生产电灯泡。但因斯旺没有同时建发电厂,所以事业不如爱迪生发展的好。目前,美国人认为电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英国人认为电灯泡是斯旺发明的
碳丝电灯泡寿命只有100小时,为了延长寿命,人们费尽心机,直到1908年,美国发明家库利奇发明了钨丝灯泡,才使寿命提高到300小时以上。1913年,美国的I.朗缪尔发明了螺旋钨丝灯泡,螺旋钨丝由于热量集中不易散失,使灯泡又亮又省电。他经过研究,发现钨在高温并高真空的条件下很容易升华,蒸发出的钨附着在灯泡内壁上,形成一层黑色的薄膜影响透光度,又因为钨丝的粗细和螺旋钨丝的间距有微小的差别,细的地方和密的地方温度就高,蒸发更厉害并形成恶性循环,使灯丝此处易断。为了延缓钨丝蒸发速度,他将玻壳内充入氮气,可以抑制钨丝的蒸发,这样就诞生了充气灯泡。1912年,日本的三浦顺一为使灯丝和气体的接触面尽量减小,将钨丝从单螺旋发展成双螺旋,进一步提高了发光效率。1915年,他把充的气由氮气改为氮气(N2)和氩气(Ar)的混合气体,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虽然以后也有充入纯氩气、氪气、氙气的,但终因成本和性价比原因被淘汰。目前,充气白炽灯的平均寿命约1500小时。
白炽灯的效率只有8~11%,90%以上的电能都变成热能散发到空气中去了。光效很低,只有7~15Lm/W(灯泡功率越大,光效越高,最高不超过19)。
结构是:一个梨形的玻璃泡,小头是三层的结构,最外边是玻璃泡,中间是玻璃芯柱,最内层是抽真空用的玻璃管,该玻璃管下头与灯泡内相通,另一头接抽真空的管子,抽完真空再充气,最后用火焰封死。中心的玻璃芯柱下端是实芯的,端头有一个玻璃小圆盘,小圆盘周围呈放射状烧有钼(Mo)丝支架,两根与玻璃烧在一起的杜美丝(含铁57%镍43%的合金外包铜或镀铜并处理成氧化亚铜,再涂以四硼酸钠)把电从外边引进来,所以要使用杜美丝是因为它的热膨胀系数和玻璃相近,并且和玻璃的亲和性很好,这样就使灯泡不容易漏气,使用寿命长。杜美丝下端接金属丝在灯泡内,折成鼻状,穿入灯丝并挤紧。灯丝是很细的钨丝制成的螺旋弹簧状,两端与金属丝相连,中部穿入放射状钼丝支架端部圆圈小鼻中。 两根杜美丝上端在灯泡外,分别用焊锡焊在灯口的两个电极上。
灯泡的灯口有两种形式:螺口式与卡口式(又名:别把式)。螺口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安全性差,不耐震动。卡口安全性好(两个电极均从顶端引出,铁壳不带电),耐震动(车辆上全部使用卡口),但结构复杂(特别是灯头)、制造成本高。
我国固定场合使用的全部是螺口,规格是E27(外径27mm),只有些小灯泡(例如冰箱和微波炉中的照明灯)才用E14口的。广场用E40口的。
白炽灯启动电流是正常工作电流的8~10倍(但只要0.12秒即可稳定到正常值),所以,白炽灯不适合频繁启闭,否则很容易烧断灯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0
电灯泡中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螺旋体,这种金属具有熔点高的特点。
第2个回答  2021-02-20
电灯的灯丝一般是用钨做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