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标高和黄海标高相差多少?

如题所述

吴淞标高与黄海标高的较差有由下游的1.90m(镇江)到中游的1.74m(宜昌)的变化。

1956年9月4日,国务院批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测量法式(草案)》,首次建立了国家高程基准,称“1956年黄海高程系”,简称“黄海基面”。原点设在青岛观象山。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计算,起点高程为72.289米。

经复查,该高程系统验潮资料偏短,精度差。根据青岛验潮站1950~1979年观测资料重新计算,并命名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其高程为72.260米。在YRCBM308的1956年黄海高程自由网的调整小于原始结果的点中,优先选择丘陵区高程值较大的点作为吴松高程起点的候选点。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起点的均匀分布,经过仔细筛选,确定以下9个点为吴淞高程的起算点:宝塔河基岩点、Ⅱ朱埠6-1、YRCBM308、Ⅱ小浦42基、Ⅰ武汉基岩点、Ⅱ宜沙10、Ⅱ武九50、Ⅱ武小10基、Ⅱ铜芜12。


扩展资料:

由于资用吴淞高程成果使用时间长,是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水位观测的高程依据,也是防洪、堤防建设的高程依据;吴淞高程的使用范围继续扩大。长江中下游的水利建设基本上都是采用吴淞高程。

为了保持资料的连续性,便于使用,长江中下游二等水准复测提供的吴松高程成果应在允许的精度范围内,并应尽可能接近吴淞高程。如果仅考虑复测水准成果平差采用与《七环平差》相同的高程起算点(镇江308′),虽在起算点附近复测成果与资用吴淞高程成果相差甚微,但离起算点越远。

由于测量误差的积累,两者之间的相差就越大,因此复测成果平差仅考虑采用镇江308′作为高程起算点是不够的。

《七环平差》网复测成果平差的起点必须是一套分布均匀、点稳定的水准点,才能保证在长江中下游干流范围内二等水准复测所提供的吴淞高程成果与资用吴淞高程成果基本保持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海高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淞高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