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留痕:班主任如何带好一个班集体(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这个假期,我再读了郑学志老师的《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完了李迪老师的《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听完了梅洪建老师的《不说空话,两周给你卓越班级的系统》视频课程,关注了“沈磊的班主任手记”公众号等,这一顿有关“班主任工作”的饕餮大宴”,让我时而犹如拨开乌云,找到了曾失败的原因及整改方法;时而又如邂逅良友,寻到了带班理念及管理方法相投者(当然,专家们做得更系统,更具前瞻性)。

      沈磊老师说:阅读——模仿——实践,是一种常态的成长模式,但切不可忽视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教师本人。

      所以,我们在学习、模仿他人的工作经验与方法时,一定要先研究自己。

    如: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师生关系、所教学科、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期待、对自己的期待等方面,还要想一想以上的研究分析,对自己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有什么帮助?思考下自己还有什么不足?面对不足,准备用什么来弥补等;还可以列举自己带班的突出优势,进一步分析、研究,围绕这些优势,准备做点什么,具体怎么计划等。

      梅洪建老师也说:打造品牌班级,首先要分析自己的“绝对优势”,用自己的优势去带班,班级就容易带出特色。

    其实,研究自己、分析优势,只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小铺垫”。要想让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更系统、更具方向性和条理性,班主任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带班理念”、“带班目标”。梅老师说:“带班,其实是上一堂大课”,一堂课首先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我们的所有教育行为才会有核心,才会不偏航、不脱轨,才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带好一个班!

    接着,我们便可以怀着自己的“带班理念”,制定自己的“带班目标”,再围绕“带班目标”去制定班规、开展活动。

    关于班规、制度,郑学志老师说:制度最大的好处,并不是约束人、限制人,而是指导你怎么做,告诉你如何在有限的许可范围内,尽量地发挥你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梅洪建老师也说:班规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把学生管住,也不要幻想通过班规能把班级管好。因为建立在班级能“管好”理念上的带班思维,其本质是“堵”。班级是不可能“堵”优秀的,而把班规作为实现带班理想的一种手段,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见,我们的班规、公约、制度等,其核心目的不是用来“管班”的,而是用来“带班”的,是用来落实班级目标的。

      有了班级目标,也有了实现目标的“班规”,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建设班级”了。说到建设班级,我忍不住想分享一下张红老师说的一句话:班不是分给你的,分给你的,仅仅是班的种子和班的可能性。班,需要我们去建设。

    当然,“我们”不仅指我们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还有我们的学生和家长。

    在此,先分享一下沈磊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图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