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佛道两教高人详细说明一下“无为”与“无相”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请佛道两教高人详细说明一下“无为”与“无相”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请尽量详细说明。哪个更圆满,哪个不够圆满

佛门的“无为”与道家的“无为”看似相同,但实则大不同,切不可混为一谈。佛家的“无为”是相对于一切“缘起法”或是说“生灭法”而言的,从实在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实在的“无为法”,只是一种方便上说,理体上说是超越一切“二元对立”(恶善、美丑、高低、生灭、阴阳、来去等等),是当体即空,这就是般若法门,是一切外道不能说的,唯佛能说,唯佛能证。般若法门也是一切佛弟子所必修的科目。想成佛,一定要契入于般若不二法。
道家也认识到“我”所代来的种种烦恼,所以《道德经》上说:“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没有了身见,没有了身我,但这种“没有身我”的念头还在,仍然离不开造作。道家所采取的办法是强压念头,以修定功,不让我的心识起现行,虽然在定中将烦恼暂时伏住,因为一但出定,这个身“我”又产生妄想,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安住在禅定之中,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定。道家的说法就是返回先天的混沌状态,即其心智即如《道德经》上说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在非想非非想定中,这个“我”已经非常淡了,对一切客观的外在事情不在强加分辩,二元对立相对模糊,但非究竟之道。是为“暗证”,而般若法门是一种直证的法门,是用般若照观之力,照破无明,修定只是一种助缘,帮助我们降伏一些初重的烦恼。所以祖师说要修禅定成佛,即如磨砖成镜。真正的定是没有定与不定之相,没有所谓的入定与出定相,是定而无定,无定而定。开悟是参禅而悟,破无法二执,契入毕竟空。
所以从唯识学的角度看,外道的无为是没有明了性,虽然在禅定中的状态也是非善非恶的状态,但末那识仍在起作用,只有二乘的“九次定”才会破了末那识的分别心。但二乘也是灰身灭智,是如而不来,无法达到大乘的境界。
佛门的无为不是“浑沌”状态,或说是阴阳未判的无极状态。是明明白白的,真真切切的,本具大放光明的,是具有明了性的。对于外道那种高深的禅定,而进入那种若有若无没有明了性的状态,佛门呵斥为“黑山鬼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9
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意思,无为是道心,得道心方可参天道。
无相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涅盘之法离十相,故曰无相。
相同点:顺天道,顺自然。
不同点:无相有远离之意,有着相之形。对比道教无为相差一筹,但是就众生而言先着相,后无相较为容易,道教的无为比较困难。对于功法而言,个人还是认为无为为上。
第2个回答  2009-12-29
比如水,风平浪静时有如一面镜子,什么都照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一点都不变样。一旦有风即起波浪,此时的波浪本质上还是水,但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能有所作为,起作用就是有为,有形态就是有相。不起作为就是无为,没有固定的相就是无相。有为有相是用,无为无相是体,是本。相和为都是转瞬即逝的,都是变化万千的,是虚幻不实的,所以有为有相本质上是空,是无所有,是不可得,是无所住,但作为本体的无为和无相又可以变现出种种为和无数相,这就是心经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南无阿弥陀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12-30
首先什么叫做无为,说是无为首先是因为有一个“有为”为前提的,何为有为?
即自然之道,或着说是世界自然变化的自有规律。在这个自然的有为之下,人不刻意改变和妄想,叫做无为。可见无论怎样无为,首先是在有为之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无为再怎样圆满也只是顺应了或更接近了自然之道,并没有进行突破。

无相,既然无相说明一切虚幻皆已看穿,当然包括自然幻化的一切虚像,当然也包括有为与无为之虚相,也包括无相之虚像。

道德经,庄子看过多遍,感觉道家其实已经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但问题解决的并不是特别的通透。可以想想不管是阴阳,八卦,奇正,还是道德经上的,互补,正反,自然之理,人生乱相,处事之学,等等其实就是无限接近自然的有为,尽力的证明自然地有为。换句话说以自然有为的状况和变化来适应说明解释人与社会,这就是道家最高的境界了。可是还是没有突破呀,是不是感觉头顶上还是有一个罩子,无论怎样只能无限接近这个罩子,但永远只能在罩子之下。

而佛家揭示了世界的本源,---佛性,或者说自性。那么形象的说你就能知道那个罩子是什么做的,是怎样做的,哪强哪弱,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
甚至材料方法都以知晓,能不能自己做个罩,无相了,原有罩子在我眼里没有任何作用,那么在罩子下发生的规律,变化是不是对我就没有任何作用了。那么罩子本身的有为对我来说也变成无为了。。。

纯属个人理解能力有限,绝无诋毁贬低之意。
第4个回答  2009-12-31
《坛经》说:“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的意义就是于相离相,离一切相,空相也还是相,也当远离,无相就是代表着毕竟空的中道义。是一种绝对的真理。佛门说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用僧肇大师的话说:“不真而故为空。”佛门也承认客观存在的种种现象,但种种物质与精质的现象并没有内在质的决定性,是变易的、是无常的、所以说是一切能认识的相,都是假相,都是虚妄的相。我们所以在六道轮回中,就是认假为真,所以迷住了本性。而本性是不生不灭的,本来具足的。因为本来具足,不可以说从无生有,所以说不生。即然没有生,自然也没有所谓的灭。
无相为体,也可以说是以“实相”为体,这里的实相包涵了三层意义:一实相无相,二实相无不相,三实相无相无不相。实相无相是指真谛,实相无不相是为俗谛,实相无相无不相是为真俗不二的中道义。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关系。也可以说我们通过看经文,能随文入观,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是观照自心,不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的对错(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破自身无明烦恼,而证实相般若。正是因为烦恼本来是没有的,是见境起心,是虚妄的相,所以是可以断的,而不生不灭的本性是本来具足的,所以是可以证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