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写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如题所述

怀素写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
白话译文如下: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先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怀素写字》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也是小古文上册第八单元课文,作者为现代丁元林,后人根据怀素的经历而写,全文原文如下: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31

怀素写字文言文翻译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怀素写字文言文原文

怀素写字

马宗霍〔近现代〕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
居:居住。
书:书写。
乃:于是。
以:用。
供:供给,供应。
名:命名,取名。
漆:把涂料涂在器物上。
再三:一次又一次。
皆:都。
穿:通过,透过。

写作背景:
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怀素十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无法阻止。进入佛门后,改字藏真,史称“零陵僧”或“释长沙”。家贫,买不起纸张,只好在寺院的墙壁上、衣服上、器皿上,芭蕉叶上,练习书法;为了练字,还制作了一块漆盘。

怀素年轻时,书法在于“不师古”。按照中国的笔法传承,他还“不得法”,还处于正统书法的门外。

赏析

怀素早年苦于无钱买纸,曾将一个漆盘和一块方形木板专门用来练字,随着岁月的流逝,木板和漆盘都被写穿了底,写秃了的笔头堆积起来,就像当年智永禅师的“秃笔冢”,垒得犹如小山一般。后来,扒升他又效法古人在芭蕉叶上题诗的办法,在寺后空地上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以叶代纸,日夜练习不辍。硕大的芭蕉撑起了无数把绿伞,覆盖了怀素居住的小屋,为他留下了一个充满绿意的宁静空间,怀素就在这绿色的天地里坐禅习字,神游书法艺术的王国。他还给小屋取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绿天庵。
绿天庵中刻苦的学书生涯,为怀素日后超凡的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芭蕉叶滑润的、不易着墨的特点,促成了怀素后来那种灵动疾速、忽断忽连、乍干乍湿的笔触和点画。
学书其实和学禅一样,成功与否,就看“悟”的效果如何。犹如禅僧的参话头,未能参破之时,只觉得浑浑噩噩,昏天黑地,饭也不知香,睡也不识甜。此时,也只有在这种时候,令人大彻大悟的契机往往就出现了。


作者简介

马宗霍(1897-1976),湖南衡阳县人。湖南南路师范学堂毕业。历任暨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上海中国公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系主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主持廿四史点校工作。毕生以研究文字学为其主攻方向,潜心《说文解字》二十余年。除《说文解字》方面的著述外,尚有《音韵学通论》《文字学发凡》《中国经学史》等。善书法,自成一体。

第2个回答  2023-06-24
以下是《怀素写字》文言文的翻译及注释:
原文: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翻译: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先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注释:
1. 怀素: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2. 乃:于是。
3. 蕉叶:芭蕉叶。
4. 供:供给,供应。
5. 名:命名,取名。
6. 庵:指佛寺或尼姑的庙宇。
7. 漆:把涂料涂在器物上。
8. 再三:一次又一次。
9. 皆:都。
10. 穿:通过,透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