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斌的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中华美术出版社 《RSD南方职业油画家组合2011》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当代艺术·名家名作系列-熊斌》
上海ARTFACE《艺术相》杂志 封面人物 杂志专访 艺术家访谈
南方电视台TVS-2专访 《艺术鉴赏》
人民日报社 《环球时报》 2013年 入选“佛罗伦萨当代艺术双年展” 意大利
2012年“第十七届广州艺术博览会展”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
2012年 “珠江新城西塔城市候机楼长设展” 广州珠江新城
2012年 “舞动色彩——自在堂首届职业油画名家作品联展”
广州自在堂
2012年 “2012中国当代油画风景联展” RSD职业油画家三人组合巡回展(第八回) 上海惠生艺术中心
2012年“传道者”RSD组合巡回展 RSD职业油画家三人组合巡回展
(第七回)珠海大香山美术馆
2012年“新中式唯美主义职业油画家联展”RSD职业油画家三人组合巡回展(第六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艺交会
2012年“至善至美至纯”RSD职业油画家三人组合巡回展(第五回) 广州汇能阁当代艺术空间
2011年“老子归来” RSD职业油画家三人组合巡回展(第四回) 16届广州艺术博览会
2011年“老子归来” RSD职业油画家三人组合巡回展(第三回) 广州汇景新城
2011年“国韵魅魂” RSD职业油画家三人组合巡回展(第二回) 艺术广东信息时报社
2011年“境遇他色” RSD职业油画家三人组合巡回展(第一回)东莞绿洲当代艺术空间
2010年“艺术与慈善同行” 广东狮子会首届收藏家会员作品展 广东狮子会 广东省残联 画外之话
熊斌
自小离家学艺至今已有二十几余年春秋,不知不觉人也将进入四十不惑之年。年岁增长了,但对现实的人生却是感觉越来越迷惑!思考越多,越觉得内心的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相脱离,故常常有种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窘迫。这种困惑感一直持续到08年一个难眠的深夜,无意间观看了一盘闲放在家中的光盘,没想到这盘光盘竟重新点燃我内心的火苗。不知这是不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还是我与传统文化的缘分到了,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我便下决心全心投入国学油画的研究和创作中去了。这部让我感触至深的访谈片子名《和谐拯救危机》,是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陈大惠采访净空老法师的一部纪录片。后来才知道这部公益纪录片不光对当时陷入人生的迷茫的我影响很大,也同样影响了很多各行各业以及不同阶层的人。
在这两年一边潜心画画创作的过程中,也一边通过听传统文化类光盘来加强对国学的学习。随着对传统文化学习和慢慢深入认识才知道原来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走的许多弯路。更加体会到现三代人内心的迷茫和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为何这么好的文化在我辈却得不到认可?当然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代国际文化的冲击原因。当代艺术圈子现今龙蛇混杂,作品良莠不齐、炒作现象随处可见,一己之力极其有限,唯有从“穷则独善其身”开始,重新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背《弟子规》、读《论语》,从自己做起,从家人开始影响,到影响身边的朋友。一段时间后,果然体会到一点佛教讲“境随心转”感。首先身边自然而然地感召了很多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家人亲戚也因这种古老文化发生改变,最明显的是自己的作品创作灵感也开始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古圣先师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游于艺”是放在最后的,回顾我这十几年一直是钻研艺之术,术即画之技术,在追求术的同时伴随着是追求利的获得,而忽略了依于仁,更不用说“德”和“道”了。自从重新学习传统文化后才开始重新审视和反思中国传统美学,并在国画图式中找到很多油画的创作灵感,如创作的《仁智之境》中国山水画,灵感就是源自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译这些内心的想法和作品创作成形还是有距离的。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还需日后不断求索完善。
更感恩和幸运的是能与刘念、杨永智两位圈内资深的职业油画家组成RSD组合,虽然,我们三人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同的,但大家有共同的愿望以中国的唯美观念表达自己作品,并试图以国学油画作品的全国巡回展来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几次不是很成熟的主题作品展,也不断得到各界朋友的关注和建议,给我们很大启发和鼓励,同时也深感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这是一次探索性尝试,注定未来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只要秉承深入传统,学习传统,发扬传统,顺道而为,相信自然功到自成。
中国缺少真正的职业油画家
熊斌2008
这几年混迹于国内油画艺术圈,和国内部分油画家常聊起圈内的现象,通过交流得知大部分画家都很希望己的作品被收藏家赏识并被收藏,也不知道中国有多少画家,或是说有多少是真正靠画油画吃饭的,就我的理解真正买的起或是能消费油画艺术的按我的说法,是少于实际画画的人数。一个并不成熟的交易市场势必有其畸形的市场规律,君不见艺术品市场中某某拍卖会又有天价出现,某某画廊的签约画家展览全部卖出,出现了四大天王,出现了七零后,八零后甚至九零后,一时间以北京798画廊艺术区带动宋庄画家群的标准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上海、在广州乃至全国相续复制,加上媒体推波逐浪,一个本来是个别现象的事件硬是演变成一场新的全国艺术文化产业大革命,若这场革命真的能将中国艺术品消费带动或是说激活,也未尝不是件油画圈的幸事,起码这每年全国各地一大批学画学艺术的孩子们未来有份靠画吃饭的工作,也算的上一个还算不错的自由职业,但是这先天不足的产业开始了严重的疲软,市场一蹶不振,按市场营销学理论缺少群众基础大众消费的市场肯定是长不了的。不可否认中国老百姓这几年是富了,国家也可挺直腰杆,GDP连续8%的增长这是在全球难找的,当是除了经济增长上去了,同时环保节能减排的损失也随之上去了,道德伦理等中国优良传统也沦陷了,解决生存问题延伸到解决生活问题的高度,这也许不是一代人的事,这种生活价值观的升华远比生存价值观的建立更需要时间。回到艺术圈现象,老百姓有钱了买一套并不一定属于自己的房住,会不顾一切的幸苦去奋斗,而花上几万甚至几十万去买张油画挂在墙上看,这种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本质改变,没有十年二十年是影响是不现实的。
面对现状作为一名画家该如何认清形式,谈到这里我不得不想到跟美国华裔职业油画家蔡楚夫讲诉的美国艺术品市场规律来,
据蔡老介绍,美国的油画市场大致可分为五个层次,非常有规律和规则,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不侵犯,
第一类就是街头摆摊小店买的行画,相当于装饰工艺品,市场非常大,美国人很多都是租房住,每次重新搬房,家里客厅、卧室到洗手间都要挂上油画,一般一年左右就会全部跟换,最长的不会一张挂画看三年,此类油画主要是临摹世界名画,价格也不高,这类作品占有市场总量60%左右。画这类画家多是业余学画的爱好者或是国外如中国制作的出口行画。
第二类是中小型画廊卖的原创的油画作品,这类的画廊将不是很出名但是画的还不错的在本地发展职业画家签约,以年薪或代卖的形式合作,销售价位要比行画高几倍,这类的作品占市场总量20%左右,主要消费的客户为企业的高级白领,律师等人,他们往往对某个画廊常光顾,对他们喜欢的画家作品也会长期购买,而专为这类画廊作画的画家都是以画画为职业,他们大部分都很会跟据画廊客人的喜好作画,价格和销量也较为稳定,十几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自然没什么特殊原因收入也是稳定的。
第三类是一些有一定的品牌和名气的画廊,他们代理的画家多是一些有一定的名气,或该画家在学术上有一定的风格,这类的画廊会经常给他们签约的画家请一些专业的策展人主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为其编辑整理艺术评论做各种媒体的宣传投放,这类型的客户往往是成熟的油画收藏家,并经常在拍卖会上现身送拍和收购,这类型的作品在整个全美油画市场总量大概占有10%,可以说这三类的特点画家均以市场需求为原则,跟据客人的需要而画,只是不同层次和价位的不同而已。

而第四类是美国传统遗留下来的油画,有的家庭好几代人都收藏留下来的作品,这些作品伴随着各种故事在市场上交流,其中不乏很多世界名画,其价值跟据其传播的数量和收藏者的故事不断在增加,这些作品绝对是见证收藏家财富的一个强有力的表现形式,这类作品数量也许占总量的不到10%但其价值往往占销售总量50%都不止。
另外一类恰恰和前几类有别,为各民间艺术基金或政府艺术基金赞助创作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往往让大众很难接受,也很难让收藏家买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试验性,每次搞大型创作前先写申请计划,这些画家只能寻求政府的资助来画画。
就美国的油画市场的份额的分部来看中国,首先从体制上看就有所不同,活跃于拍卖市场的高成交额的在世画家,主要以各美院的教授和美协、画院等所谓的体制内画家所垄断,虽然中国的经济已经从计划经济现转为市场经济,但是中国艺术圈油画界的体制还是停留在过去,一般画家的成型是先得通过高考美术培训班学几个月,通过几个月公式性的应考教学,考上几所全国极的美术学院,完成本科四年后,有大部分分配到中学做美术老师,要想继续画画需再读研究生,混张硕士文凭后,幸运的就有机会留校,如果作品画的老师满意就有机会参加当地美协的主办的展览,由市级到省级再到全国级,每上一级必须参加三次,而负责评选的美协专家多是当地的体制内有话语权的画家,每次入选和获奖名额都是有限的,唯有按关系推荐,获奖入围的大部分是这些专家的亲戚、学生、或朋友,当拿到这些荣誉后,基本上可以在画家简历档案里荣耀了,再参加几次展览就不觉得空了,可是此时之前的过程画家的作品并未收收藏者的检验,很多画了很多年的画家开始都从未卖过自己的作品,而入选体制内的展览都决定少数几个评委的意识,从这个过程来看,画家和市场(油画消费者)几乎完全没沟通,而少数购买油画的客人只能看画家的简历消费了,购买者往往并不是真正懂得欣赏该作品和其价值,更多的是盲目的以投资为主要目的,最终因难以兑现不得不对油画望而却步。
油画作为一种舶来艺术在中国也有近百年历史,几代人的努力以经形成了其特有的中国魅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受政治的利用,艺术投机人的利用,专业画家观念上很少有专为中国大众欣赏提供服务的意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