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相聚,乃生万相(天下万物生以有,有生以无),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因缘相聚,乃生万相:因,种子;缘,助缘。相,现象(代指万事万物),以因缘果而言,即“果”。此即因果律。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存在,现象。存在,现象,而无常,而生万事万物。
有生于无:道生万物。(无即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42)
道生太乙,太乙亦太极;太乙生阴阳二仪;阴阳冲气以为和,和气就是皇极,也就是三;和气生万物。万物都由阴阳二气构成,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交流交换、中和平衡而因缘和合生成和气:五彩缤纷的宇宙世界、万类万象、万事万物都是这种和气的表现。

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1)
道可导(导,流通,变易)生万物(万象,万相,万法,即一切事物和现象),万象变化无常;万象各有名,但万象既是变化的,因相而立之名自也就随着变化而无常名。惟有那超越万象而为万象本原的(无名,不可分割,超情离见),乃为天地万物之根本,有名相可辨的,则为天地万物发生与变化的依据。(道就是变化和运动,所谓“生生之谓易”,也就是“无常”。道导生万物,万物都有一定的结构形态亦即瞬态,乃为暂时而非永恒不变。万事万物无常而变易,互为存在的前提或依据,所谓“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25)
有一种东西,混混沌沌,在天地还没有产生之前它就始终独立地存在着,别的事物都在变化,惟有它本质却永恒不改,圆满周遍于宇宙之中,为万事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本原和依据。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它,权且就称之为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42)
道生太乙,太乙亦太极;太乙生阴阳二仪;阴阳冲气以为和,和气就是皇极,也就是三;和气生万物。万物都由阴阳二气构成,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交流交换、中和平衡而因缘和合生成和气:五彩缤纷的宇宙世界、万类万象、万事万物都是这种和气的表现。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经》§51)
道是事物发生和变化的本原和依据,德作为道的效应而成为使事物存在的本质,事物本身则表现为一定的形态,而这种形态是事物本身所处内外环境使之然。因而事物的存在莫不倚重、倚赖于它的本原和本质。正是决定事物存在、作为事物本原和本质的道和德,不受限制、约束,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可局限,不可捉摸,而常恒变易,运化不居,自在本然。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之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返道,德至同于初。”(《庄子•天地》)
宇宙世界形成之初,是一种混沌虚无的状态,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描述;这种混沌虚无大一统的道的境界,无形无状。万事万物因之而生起,这种道的效应谓之德;事物生起之初无具体形质,但阴阳二气自在其中,阴阳二气这种似定而未定的状态,谓之命,亦即存在、生命、命运、运动、运动过程的信息或趋势;运动过程的滞留产生事物,事物表现为一定的结构形态,称为形,形体与神(本性本原)同一而表现为一定的符号信息、程序规律,称之为性。调适、调整、调和其性则复归于德(本质,或本性的表现形态),德的极致也就是宇宙世界形成之初的混沌虚无的本质状态。
“天坠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涓涓,故曰太昭。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淮南子•天文训》)
老子和庄子道出了天地万物的形成原理,刘安则在《淮南子》述及了天地万物的形成过程,而明代魏伯阳真人则在其《周易玄机秘旨•上卷•开天辟地论》中更具体地说明了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产生过程(此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03
天下所有的生物都是因为有了它,所以它才生长起来,才繁殖起来的,所以说是“天下万物生于有”,那么第二句呢,就是所以的生物,只要是是活的,那么这必然会有死的那一天,所以说是“有生于无”,追问

这里的“有”是从何而来?不是说灭

第2个回答  2014-05-04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缘离,是则常真实。

《楞严经》:“譬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此。”

楼主理解上面几个偈,应该会明白万法因缘生的含意了。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追问

谢谢

追答

南无阿弥陀佛

追问

佛家与道家和儒家都相通吗

追答

有人认为相通,但我始终不这样认为。
佛法包容万法,但万法不包容佛法。

佛法不是虚无缥缈之物,而是脚踏实地之用。
如电性非实非虚,若说实有,为何拿捏不到?若说非实,又因何见灯有亮灭?
电性如是,佛性亦如是,但用便是,不用则与你何干?

追问

嗯,比喻的真好

但我记得有首偈子说: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莲白藕青莲叶,三教本来一家人。这怎么解释

追答

王重阳在创立全真教时,力倡三教一家,宣扬三教合一。以道教的《道德经》、儒家的《孝经》、佛教的《心经》为道教全真教派的必修经典。在他的言论、著作中,三教合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在《金关玉锁诀》中说:“三教者,如鼎三足,……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树生三枝也。”在《示学道人》诗中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义理显时何有界?妙玄通后更无加。”又有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在《答战公问先释后道》中称:“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等等。

所以这句无需解释,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罢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5-03
无是指道,凡是存在都是因缘相聚。
第4个回答  2014-05-03
生命起源于物质运动追问

那有生以无呢?

追答

这个问题就和“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原型!事实上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专家能阐述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知准确答案只有去找写“道德经”的人才能解释清楚啦?“矛和盾”与“有和无”都是相对的统一体,它们是谁也离不开谁!你可以去查一下道德经,书中的记载里就有详细的阐述,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追问

就让我告诉你吧:佛家说都是因缘相合所生

追答

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