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的真实生活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养老院的真实生活:

在养老院,护工才是决定你生活质量的唯一指标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前提,养老院是老人到了失能或半失能阶段才要入住的,这时候的老人身体机能已经很差,入住养老院完全是为了获得贴身照顾。因此,对老人来说,护工才是决定你在养老院生活的唯一指标。

养老院的护工因为工资待遇、工作强度、职业倦怠等原因,想要指望他能全心全意像子女一样给老人端水洗脚、擦屎擦尿,不可能。

养老院生活服务:

1.院内配置优质的生活管家“或称助理”,关注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实行24小时子女式的亲情服务,享受360°家庭式恬愉生活。

2.提供餐饮信息(包括有机食品,如蔬菜、杂粮等信息)及叫餐送餐服务。

3.如果您需要在待定的时间被叫醒,将通过电话提供起床提醒服务。

4.紧急呼叫:您可按动呼叫按钮,服务人员将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5.智能监控:采用先进的立体定位系统,可以准确定格您在院内公共空间的位置,提供安全保障。

6.颐养卡系统:集门禁、消费、缴费功能为一体。具有替代钥匙打开房门的功能,具有储值、消费功能,您在院内消费(餐饮、活动、购物等)都可以通过颐养卡实现。

7.事务代理:为您提供生活用品代买服务,为您排忧解难。替您代办生活琐事,如代缴费用、代领书信、报刊、快递、邮包、代订机票、牛奶、鲜花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3
窗外的黄叶一片片飘落,满目都是秋日的寂寥,屋里的暖风开的很足,79岁的刘大娘穿着夏天的花背心,面无表情的盯着面前的电视,这样的日子重复上演了很久,但是刘大娘觉得,这样的日子也挺好,她已经习惯了,就算是在子女的家中,也不过是这样的日子。

刘大娘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和女儿早已成家,儿子一家三口住在北京,之前,刘大娘的儿子曾将刘大娘接到北京住过一段时间,但是刘大娘觉得儿子和儿媳平时的工作已经够忙了,要照顾孙子已经够焦头烂额了,她来了,还要顾着她的吃喝,不如自己住到养老院,儿子儿媳不用费心,自己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至于女儿,因为女儿是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刘大娘和女儿的公婆相处的不是很好,又不愿意告诉女儿,给女儿添麻烦,最后还是决定回养老院。

在养老院里,刘大娘住在一个20多平的房间里,有一个舍友,两个人最多的交流就是一起静静的看电视。

因为刘大娘腿脚不便,怕老人下楼摔倒,所以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基本不让老人下楼,老人也很少下楼,甚至门都不怎么出,就连隔壁住的老人刘大娘也不是很熟。

刘大娘坦言,她愿意住在养老院这里,在这里吃的好住的好,即使住在儿子女儿那里,也不过就是每天看电视,住在养老院还能省去不少子女不少的麻烦。而且刘大娘的儿子每个周六都会来看看刘大娘,这让刘大娘没有那么的孤单和寂寞。

刘大娘的生活,也是无数生活在养老院的老人的生活,简单而重复。子女将老人送进养老院之前,养老院里的宣传册可能会将老人的生活描绘的丰富多彩,老人们可以聚在一起聊天、打牌、下象棋等等。

可是实际上,进入养老院的老人,有很多都是身体不是那么的康健的,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创造一个绚丽多彩的晚年生活,他们之所以来到养老院,更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愿意给自己的子女添更多的麻烦,更多的是委曲求全。

作为子女的,如果实在没有精力去照顾老人,而老人的意愿也是进入养老院养老,其实将老人送进养老院也不乏是一个两全之策,毕竟顺从老人的意见才是最大的孝。

但是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并不意味着只要给钱就能让老人身心都得到很好的照顾,其实老人更喜欢自己的子女多多的陪伴自己,所以多多的问候一下住在养老院里的父母吧,哪怕只是打一通电话唠唠家常。

不要让他们为了自己的子女历经半生沧桑之后,在自己为数不多的老年生活里,还要独自一人,孤单的度过。
第2个回答  2020-12-21
养老院的真实生活给人一种木有希望,死气沉沉的感觉的。只能说可以在里面慢慢等死的。虽然整体给人感觉不太好,但是也让老年人至少有了一个相同年龄得陪伴,至少不会生活不孤单的。但是不太建议,把自己的父母送去养老院去养老的,因为中国古话说:百善孝为先。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成人,而我们也有义务和责任陪伴养育我们的父母度过安详的晚年。而不是仍在养老院的。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不孝。
第3个回答  2020-05-16
我认为有条件的话最好不要去养老院养老,我看过了一篇文章有个记者共采访了499个住养老院的老人,都说在那里不好,睡不好,吃不好,服务也不好,以后我老了我是坚决不去那里养老的……
第4个回答  2019-01-02
我觉得老人放养老院一点都不好,其实有些养老院只是一个幌子。根本就没有吃的那么好,住的那么好,等上级来检查就做做样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