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的人文景观,历史传说有什么

如题所述

肇庆古称端州,自秦起至今已有2200多年,有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端州是宋徽宗赵佶的封地,“肇庆”城名为其登基后亲笔所赐,意为“开始带来吉庆”。

在肇庆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岭南土著文化、端砚文化、宋文华、龙母文化等等异彩纷呈,包公文化尤其是包拯治理端州的事迹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端名郡 肇庆宋城

位于城区内,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政和三年(1113年)扩建为外皮砖砌,内位夯土,高6.5~10米,宽8~18米,周长2800米,现城墙保存完好。“宋城揽古”为肇庆八景之一。

披云楼

位于宋城墙北墙之巅,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1988年重建。

丽谯楼

丽谯楼原名御书楼,又称永明宫、红楼,座落在肇庆市城中路。宋徽宗赵佶曾为端王,端州是他的封地,继皇位后,升端州为府,御书“肇庆府”。为供奉御书,于宋重和元年(1118年),府衙前曾筑高台建楼,名御书楼。明天顺六年(1462年),郡守黄瑜重建,改称为丽谯楼。明末(1646年),桂王朱由榔抗清时在此登基,改作永明宫。建国初,因该楼红色,俗称红楼。

肇庆包公祠

北宋名臣包拯在肇庆任端州知军州事三年(1040年~1042年),政绩颇丰,深得百姓赞誉。宋熙宁年间端州始建包公祠,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砚洲百姓在砚洲建了包公楼。

传说美食——文庆鲤

产于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文塱。据传,曾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钦差大臣到肇庆出巡,吃过文庆鲤后,叹之为“难得的美味珍馐”,并立即派人将其火速呈送回京城,献给慈禧太后。太后品尝过后,龙颜大悦,给文朗颁赐了“岭南第一塘文庆鲤王”的匾额。现天湖生态度假村可品尝正宗文庆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4
端州区没听过什么神话传说,不过历史传说很多,端砚非常有名。 包公不持一砚归 宋仁宗康定元年,清官包拯(人称包公)被调来端州做地方官。他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方长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的事。为了弄个究竟,有一日包公特意穿上便服,约了当地一名开明绅士徐乐天,一起前往砚工最集中的黄岗村,了解砚工的生活情况。他们进了村,就听到从一间小茅棚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走近一看,只见砚工们三三两两,正在聚精会神地凿砚坯、刻图纹。包公瞥了一眼,只见茅棚破破烂烂,不堪风雨,砚工们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这时一个老艺人边雕刻边叹气,埋怨官府要砚多而付钱少。有的年轻艺人还大骂官府没良心,不管砚工死活。他们的话,包公一一记在心里。 回到衙门,包公立即派包兴去找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这个张考文做了10年书吏,专用端砚孝敬上司,博取主子的欢心。他一听包公问起端砚的事,顿时眉飞色舞,以为包公同他的前任是一样货色,便阿谀奉承地奉上一个优质砚台,并讨好他说:“今年上边要的贡砚我已准备好了,大人交往需用的,我也心中有数。这块砚请大人收下,其余的我将陆续送上。”包公一听,心里全明白了。本来上面规定,端州每年只送10块贡砚(据宋元丰王存著《九域志》称,“端州岁贡砚十”),而地方官吏却层层加码,扩大贡砚数目。这沉重的压榨剥削,害苦了砚工,中饱了私囊。他越想越气,脸色铁青,把张考文送上的端砚“砰”的一声摔在地上,吓得张考文顿时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铁面无私,于是跪地叩头求饶。包公让张考文把历年经办贡砚的情况作个说明。张考文不敢隐瞒,便一五一十地把贪官、劣绅借进贡端砚为名贪污勒索、加重砚工负担的实情招认出来。 包公针对这种弊病,专门出了一份告示,儆戒官员、士绅不得任意扩大贡砚数目,不准向砚工摊分工钱。这份告示,反映了群众的心愿,开明士绅也表示拥护。经此一事,“包青天”的威名便传之百里以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