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电镀锌层的耐腐蚀能力检测

钢管电镀锌后,锌层耐腐蚀能力的检测方法除了中性盐雾试验外,有没有更为快捷的方法(比如用试剂直接滴在锌层表面,根据锌层表面的变化来判断其耐腐蚀能力)?
中性盐雾试验的方法虽然能够达到量化的级别,但是此方法有硬伤——就是检测结果通常都在很多天以后才能出来,而此时我们的产品已经在客户的手上了。我就是想了解一下有没有更为快捷的方法来检验锌层耐腐蚀能力,不需要太精确的

钢管电镀锌层的耐腐蚀能力检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制品上热镀锌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制品防腐蚀的热镀锌层。 本标准不适用于未加工成形的钢铁线材、管材和板材上的热镀锌层。 本标准对热镀锌前基体材料的性质、表面状态不作规定。影响热镀锌效果的基体材料状况参见附录 A(参考 件)。 本标准对热镀锌产品的后处理未作规定。
2 引用标准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4956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 磁性方法 GB 12334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 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规则 GB/T 13825 金属覆盖层 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的质量测定 称量法
3 术语
3.1 热镀锌
  将钢件或铸件浸入熔融的锌液中在其表面形成锌 — 铁合金或锌和锌 — 铁合金覆盖层的工艺过程和方 法。
3.2 热镀锌层(简称:镀层)
  采用热镀锌方法所获得的锌 — 铁合金或锌和锌 — 铁合金覆盖层。
3.3 主要表面
  指制件上热镀锌前和热镀锌后的某些表面。该表面上的镀层对于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起主要作用 的。
3.4 检查批(简称:批)
  为实施抽样检查汇集起来的热镀锌件。 在热镀锌厂检验时,指一个生产班内同一镀槽中生产的相同类型和大小的热镀锌件。 交货后由需方检验时,指一次订货或一次交货量。
3.5 样本 从批中随机抽取的镀件或镀件组。
3.6 基本测量面
  在主要表面上进行规定次数测量的区域。
3.7 局部厚度 在基本测量面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8 平均厚度 一大制件上或一样本中所有制件上的局部厚度的算术平均值。
4 需方向热镀锌厂家提供的资料
4.1 必要资料

 a. 本标准的标准号。
 b. 基体金属的成分及有关特性。

4.2 附加资料 必要时,需方应提供下列资料。

 a. 主要表面,可在图纸上标明,也可用有适当标记的样品说明;
 b. 表面缺陷,可在图纸上标明,也可用其他方法标明;
 c. 镀层的外观要求,可用样品或其他方法说明;
 d. 镀层厚度的特殊要求(见附录 A 中 A3 );
 e. 是否需要离心处理,需要时,能否接受其厚度要求(见表 3)。

5 锌液中的锌含量
  镀锌槽中操作区域的锌含量(质量)不应低于 98.5%。
6 抽样
  测量镀层厚度时,样本的制件数应按表 1 的规定。 表 1 厚度测量的抽样要求 批的制件数 样本的最少制件数 1∽3 全部 4∽500 3 501∽1200 5 1201∽3200 8 3201∽10000 13 > 10000 20 6.1 若制件的主要表面小于 0.001m2,则表 1 规定的是样本中基本测量面的最少个数(见 7.3.3)。 6.2 如果样本不能满足 7.3 条的要求,则将原样本的制件数增加一倍再测量。若这个较大的样本能满足 7.3 条的要求,则认为该批产品符合要求,否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6.3 若供需双方认可,仲裁检验的抽样方案也可从 GB 2828 中选择。
7 对镀层的要求
7.1 外观

  所有镀件表面应是清洁的,无损伤的。其主要表面应是平滑的,无结瘤、锌灰和露铁现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表面上极少量的储运斑点 1)不应作为拒收的理由。 注:1)指热镀锌后的制件在储运过程中,由于环境中潮湿空气的作用,在镀件表面形成很浅的白色斑点。 必要时,应由需方提供(或认可)能说明镀层外观要求的样品。
7.2 修复

  外观检验不合格的镀件应进行修复,但修复总面积不应超过主要表面的 0.5%,且单个面积不超过 1dm2,否则应重新热镀锌。 不同的修复工艺有不同的厚度要求。喷镀锌时,修复区域的镀层厚度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厚度要求。用富锌涂料和(或)低熔点锌合金时,其镀层厚度至少应达到表 2 或表 3 中最小厚度的 50%。
7.3 厚度
  为测得准确的镀层厚度,供需双方应根据制件的形状和大小协商确定基本测量面的大小、部位和数量。 用磁性方法测量时,基本测量面不应小于 0.001m2,并且在每个基本测量面内至少应测量 5 次。 用称量法(仲裁方法)测量时,基本测量面为一次测量所去除的区域,不应小于 0.001m2。镀层的密度取 7.2g/cm3,从单位面积镀层质量可计算出镀层的近似厚度。 热镀锌层的厚度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要求。

7.3.1 主要表面大于 2m,制件的厚度要求 样本中,每个制件上的所有基本测量面的平均厚度值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平均厚度要求。
7.3.2 主要表面在 0.001m2 至 2m2 制件的厚度要求 样本中的每个制件至少应有一个基本测量面,每一个基本测量面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局部厚度要求,样本中 所有局部厚度的平均值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平均厚度要求。
7.3.3 主要表面小于 0.001m2 制件的厚度要求 选取足够数量的制件构成一个基本测量面,使基本测量面不小于 0.001m2。由表 1 根据批的大小确定样本中基本测量面的个数。测量的制件总数为一个基本测量面所要求的 制件数与基本测量面个数的乘积。每个基本测量面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局部厚度要求,样本中所有局部厚度的平均值应满足表 2 或表 3 的平均厚度要求。 如果制件的壁厚不同,则在测量镀层厚度时,应把制件的每一厚度范围作为一个独立的制件处理(见表 2 或 表 3)。 表 2 热镀锌层厚度要求(不离心处理时) 制件和厚度 mm 局部厚度 (最小值) 平均厚度 (最小值) 钢铁零件 > 6 70 85 > 3∽6 55 70 1.5∽3 45 55 < 1.5 35 45 铸件 > 6 70 80 ≤ 6 60 70 表 3 热镀锌层厚度要求(离心处理时) 制件尺寸 mm 局部厚度(最小值) 平均厚度(最小值) 螺纹件 直径 ≥20 直径 > 10~< 20 直径 ≤10 453520 554525 其他零件(包括铸件) 厚度 > 3 厚度 ≤3 4535 5545 注:其镀层厚度要求也适用于与此有关的垫圈。

7.4 附着强度
  热镀锌层应有足够的附着强度,在无外应力作用使镀件弯曲或变形时,镀层不应出现剥离现象。 本标准对附着强度的试验方法未作规定。 必要时,供需双方可协定镀层附着强度的要求及其试验方法。
附录 A 影响热镀锌效果的制件特性 (参考件)
A1 基体金属

A1.1 材料 普通碳钢、低合金钢和铸铁适合于热镀锌,而含硫易切削钢不适合于热镀锌。
A1.2 表面状况 热镀锌之前,为获得清洁的表面,钢件可在除去油脂、涂层、焊渣等表面污物和杂质后进行酸洗,铸件可用喷 砂(丸)、电解浸蚀等方法处理。
A1.3 内应力 热镀锌过程中,由于消除了基体金属内的应力,可能会导致镀件的变形。 为避免钢的脆化,应尽可能不使用对应变时效硬化敏感的钢。 热镀锌之前用热处理消除应力能有效地避免钢的脆化。 钢的硬度值低于 34 HRC、340 HV 或 325 HB 时,通常不会因酸洗时的渗氢而变脆。
A2 设计 制件的设计应适合于热镀锌工艺过程。

A2.1 公差加工螺纹时,应考虑镀层公差以便符合装配。 螺栓连接中,外螺纹上的镀层对内螺纹有电化学保护 作用,内螺纹上无需镀锌层。对内螺纹,无论是先攻丝还是在热镀锌后再攻丝均可。 螺纹件的镀层厚度与离心处理有关。离心处理是为了获得光洁的螺纹满足公差要求。
A2.2 封闭空腔 为了安全和便于操作,必须给封闭空腔镗出排气孔。封闭空腔在热镀锌过程中能引起爆炸。

A3 耐蚀性能与 镀层厚度之间的关系镀层的耐蚀性与镀层厚度近似成正比,在较强的腐蚀环境中使用或要求使用寿命特别 长时,镀层的技术要求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
A4 镀锌液 通常,镀槽中操作区域的锌含量(质量)不应低于 98.5%。若有特殊要求,应由需方规定。
A5 后处理 镀件从镀槽中取出后可在空气中或水中冷却。 对于小制件,热镀锌后可立即进行离心处理去除多余的锌。 合适的表面处理(如铬酸盐处理),能够阻滞镀件表面可能形成的储运斑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26
对于这种客户要求很急,需要马上给出结果的情况,我们一般都用交流阻抗的方法,给出耐腐蚀性能的测试。

简单介绍一下,交流阻抗是电化学测量的一种方法。如果镀层是完好的,那么整个镀层和金属基体可以认为是一个纯电阻。如果一旦遭到破坏那么电阻内就会出现一个电容。因此通过电容的变化就可以判断腐蚀情况。

此方法优点是: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给出答案。 缺点是: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2-20
一般来说中性盐雾试验是最标准的检验办法,能够达到量化的程度。镀锌层是依靠锌层及钝化层来保证耐蚀性的,即锌层越厚、钝化层越厚(太厚脆性大,一般不超过0.02mm)耐蚀性越强,所以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厚度也可以大致判断其耐蚀强弱,前提是钝化工序必须保证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