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真的“烧山求贤”了吗?

如题所述

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古代,寒食节要禁烟火,只吃冷食。后来,又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长达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被晋文公“烧山求贤”而死的介子推。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后来重耳归国即位,即晋文公,他分封群臣时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晋文公得知后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在深山里不露面。晋文公令手下放火焚山,想逼介子推出来,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绵山易名为“介山”, 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唐诗人卢象有《寒食》诗:“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 奇怪的是,在这些典籍之前的《左传》中,只说介子推是“隐而死”,《史记》也只说是“至死不复见”,都没有提到介子推是被晋文公烧死的事,也没提介子推曾割股充饥。 由此可知,所谓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烧山求贤有些不靠谱。 仔细想来,晋文公烧山的故事编的很是幼稚可笑,漏洞百出:大家都知道,森林大火一旦烧起来,很难控制,这可以说是一个基本常识,既然知道山火不容易控制,晋文公等人怎么会傻到去放火烧山,他们就想不到介子推会被烧死在山里?即便介子推能冲出火海,他能抛弃自己年迈的老母亲而不顾吗? 如果晋文公真要放火,那一定是他想除掉介子推,但介子推割股充饥,是对他有大恩的人,他岂会用这种对待仇人的恶毒手段对待介子推? 这样一个荒谬的故事,几千年来竟然让许多人信以为真,并载之典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可以这样推论一下,根据《左传》等书记载,介子推在晋文公即位后确实归隐了,归隐之地应该就是绵山,也就是后来的介山,并终老于此。不睦荣华富贵,甘于清贫,如此美德自然成为人们称颂的楷模。 至于烧山一事,这地方应该发生过森林火灾,两件事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一些好事之人便插上想象的翅膀,将介子推与森林火灾联系到了一起,于是乎,一个晋文公烧山求贤,介子推母子宁可烧死山中也不出来,从而有了寒食节的故事从此诞生并不胫而走流传了几千年。 故事编的确实很凄美,姑妄言之吧,但治史者岂可姑妄信之,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就说道:“于是瑰奇之行彰而廉靖之心没矣。今当以左氏为据,割股燔山,理之所无,皆不可信”;洪迈在《容斋随笔》中也认为割股烧山之说是“后杂传记”,不足为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