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理学角度写一篇自我分析 ,对自己的分析。

心理学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 让以心理学角度对自己写一个1000字以上的分析 星期四交 谢谢大家了

写作思路:可以从自己的性格、兴趣、潜力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我的性格:大家都说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 很善于与人交流,人缘也比较好,但是很多时候在一些场合缺乏自信,有的时候患得患失,总是思考的太多,所以错过了一些很好的机会。从小到大都比较要强,不服输,总想必别人做得更好,但是来到大学,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开始懂得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不后悔,不管结果是不是第一,只要自己尽力了就是最好的了。

性格比较直爽,有的时候容易伤人,虽然在尽力在改变,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我是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做事踏实认真,大家交给我的事情总能很好地完成,一丝不苟。

我的兴趣:喜欢看电视,看报纸,上网,逛街,打羽毛球等。很喜欢玩,但是也很关心时事和政治方面的新闻,能够说爱好广泛,但是没有什么很专一能做好的事情。

我自己认为所具有的潜力:此刻在班级里担任班长,所以在这一年里, 自己的很多潜力都有所提高。比如,在协调班级工作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并提升了统筹规划的潜力,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摩擦,在解决这些小摩擦的过程中,我也提升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潜力。也具有了必须的与人交流沟通和组织各种活动的潜力。

我的价值观:我自己感觉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比较正确,信仰共产主义,而且一向坚信,人一生不能只为了钱去追逐,最有好处的一生是活得快乐幸福,而不是为了追逐金钱和奢侈的生活。

我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我的人缘还能够,善于与人交流,还有在组织活动等方面有必须的组织潜力,性格比较开朗,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比较要强,做事踏实。劣势,缺乏恒心,自制力也比较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有的时候性格太直了,有什么说什么,容易伤害到别人。

我的技能:英语比较好,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口语表达潜力比较强,善于学习新事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自我分析报告

妈妈曾经对我说,她养了我二十多年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我什么性格。的确,妈妈不了解我,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秉性。我只清楚一点:我是一个具有复杂人格的人。过去我不太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为我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表现,即使知道哪些因素对自己的性格产生了影响,却不知如何做系统分析。学习社会心理学,慢慢的就把这些因素理清了,在此,做一个简单的自我分析。
遗传因素对我的影响
在我的大家族当中,我发现每一个成员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情绪波动幅度小,通过他们反观自己,才知道我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他们这些特点。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令人激动的、悲伤的,开心的与不开心的,很少会引起我内心的波澜,或者是那种感情的表达只在一瞬间,很快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内心都会恢复以往的平静。有人说,这是一种成熟理智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是感情不丰富或是内心世界不愿外露的表现,不管哪种说法,这只是别人的一种观点而已,最重要的是当事人自己的感想,我个人认为,这种表现有利有弊,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或是比较紧张的场合(如:面试),我一般都会比较镇定,不会感到紧张。然而,当与同伴们碰到一件比较惊奇或令人激动的事情,我往往又会表现的太过平静,好像事情发展到某一个程度,有什么样的结果是想当然的,根本不用表现得那么夸张(也许这就是粘液质类型的人吧)。这使得周边的人觉得我很“深沉”……
环境因素对我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
说起家庭环境,我不知道该用哪种方式来形容,也许“专制型”最适合吧。我记事比较早,但从我开始记事的印象里,挨打与吃药占据了我半个童年时期。记得我每次从外面玩回到家,准会被揍一顿,那时也就三四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学五年级。常听到家里人说我的一句话就是:不爱笑。至于这点,我也说不上原因。但性格当中的一点我认为是继承了母亲的因素:上高中前我脾气很不好,容易生气,碰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心烦。这似乎和我前面提到的我不易动感情有些冲突,其实不是的,我善于克制,克制自己不表达内心的情感。但真的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我也会爆发出来,周围的人可能会惊异我这么文静的一女生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脾气。
正如每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样,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尤其是父亲,从初中到大学,我似乎一直在沿着父亲的心愿走,我想学一些艺术类的科目,父亲不同意;我想考专科学校,父亲不说话。我似乎是想尽孝心的耽误了两年时间才来到这。在外求学的六七年父母很少关心我求学的过程,更多的在意的是结果。而我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很少追求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的其他兴趣。除了学习,我很少干其他的事,包括关心身边的事情。
父母关爱子女,这我知道,尽管我的记忆中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我还是能体会妈妈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所特有的痛苦,所以我不恨。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一个被人们称为“孝顺”的孩子。的确,也许是天生而来的因素,我很听话,作为长女,看到家里困苦的环境,我从小就感到有很大的责任,而从我能做事起,家务事就全由我来做。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还有一点就是交流问题,尽管在我上初中以后,妈妈就开始跟我交流(在此之前,我从没有在家长面前表露过自己的想法),但主要是谈过去的事,谈我小时候她为什么打我,做人应该怎样。我只是听,偶尔说一两句。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所以有时候跟人交流起来不免有点羞怯,最多的表现就是: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话之前的得仔细考虑一番,这话该不该说,要说的话哪句该说,哪句不该说。我不大喜欢这一点,但我不得不得承认我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上大学之后我一直在刻意锻炼自己。只是,直到现在,家里还是不让我“参政议政”。
在“专制型”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叛逆心理,因为他们受到的约束太多,很多事情都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个触点都可能会是导火索,让他走上歧路,村里有好多这样的例子,而我的家庭给我们(我和弟弟)的对于孝心和责任感的约束可能会强于任何一种管束,我上大学以后,相对自由得多,所以,那种叛逆心理已经消失殆尽了。
(二)社会(学校)环境的影响
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等到高中,因为一次与老师的误会,她竟然骂了我两句,那是我生平以来第一次挨骂,我没有因为他骂我而努力学习,相反,我成绩开始下滑,到后来就是破罐子破摔,而且变得不再自信,不爱与人交流,高中似乎是以成绩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我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我,而我又不是爱打爱闹的人,进不了“坏学生”的圈子,我就像一个在边缘徘徊的人,也就是在那时我开始自卑,跟每个人的交往都有一定限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三换班主任,新换的班主任很和蔼,她第一次跟我平等交流的时候,我都有点受宠若惊,一直以来习惯了师生之间的那种交流,而不是朋友的交流。后来,我慢慢开朗起来,也开始注意周边的事物,主动和朋友聊天、互动,过去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时候世界仿佛突然之间变宽了、变亮了……
上到大学,才知道自己的世界是多么渺小,不再受学习的羁绊,我开朗的更多,因为我比较讨厌束缚,喜欢相对的自由,大学的环境让我感觉有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舞台,我可以从头做自己。我很欣慰自己骨子里的那份礼貌、细心等等优点可以有一个展现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在社团还是平时交际,我都会保持一种好的态度(当然,这并非故意),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也遭受一些挫折,我喜欢反思,然后完善自己,我会从自己的事情抑或他人的事情当中得到一些启发,这样就知道自己在对人对事上应该怎么做,现在大三,过去的一些刻意,有些已经成为我自身的一部分,可以说,我现在有一个好的心态。性格当中的一些不足,比如:过去的爱发脾气,现在几乎不存在了。当然,我还是甚至自己的弱点的,我不敢让人知道我太多的事情,所以有些事情我不愿与人做过多的交流……
总的来说,无论是遗传,还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从我前面的自我分析也能够看出来,我记住的似乎都是负面的影响,客观的讲,内心深处,我的确会有些悲观情绪,但那只是暂时性的,这种情绪只会出现在我感觉累的时候,大量的运动以及跟平时生活节奏不一致的活动事项都会让我出现疲劳感,而这种感觉恰好是我出现悲观情绪的契机。当然,这种疲劳感只是在劳动过后,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我总会表现出旁人乃至我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干劲与活力。
我平时受他人影响的成分较多,很多时候我似乎是在别人的评价中来找寻自己,他人肯定自己,我就自信;别人不发表意见,我则会有些忧虑,这也表明我有一颗敏感的心。我很注重自己给他人的印象,但过多的从他人的评价中来判定自己,显然是不可取的,以后我会多注意这一点。
尽管我不喜欢与人做太多的交流,但如果我认为对方可以信任的话,我会用心和他去沟通,我喜欢真诚相对,讨厌虚伪和人际交往中过假的寒暄。所以,我对自己的朋友是绝对的忠诚。
我有很强的责任感,爱帮助别人,只是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外表一层冰”其实我“内心一把火”。
以上是我对自己的分析,下面附带的的人格测试与气质类型测试结果,虽有一部分符合我自身,但也并不完全正确,我希望能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能正面面对自己,并一步一步的完善自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0-23
卷王必看:从理论到突践
学习理论在大学学习中的实际应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两千多年前。孔方第一次把“学”和“习”连在一起讲,可见学和可即为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高效的学习方法更是前辈智慧和经验的精华,有着强大的理论背景。

(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在行为主义学派中,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之一即是准备律。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洁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法动则感到烦恼,在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感
到烦恼。犹忆起刚开学上物理化学的时候,由于还未曾了解过这门课程“的厉害之处”便没有提前预习,以致于上课时笔记抄得手都快断了,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而如果提前预习,便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明确,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去理解,思考,也不至于让一个区区全微分阻碍前行的脚步。
不难看出,预习亦是一个的自学的过程。在苛勒的黑猩猩实验中,黑猩猩通过对情境的良好观察看出了箱子对取得香蕉的关系,懂得了把箱子叠起来站在上面能取得香蕉,苛勒用格式塔学习心理学予以解释,认为顿悟就是对问题的突然理解,因此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是盲目被动的过程。这即为预习的意义。

(二)课堂听讲 课堂听讲是高效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知识输出的主要来源。根掘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者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习包括三个过程,①获得新信息 ②转换信息,使其适于新的任务③评价检查加工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该任务。因此,在听讲的过程中,并不是机械地学习,而应重视认知结构和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老师在课堂上讲完新概念,会有一两道小问题让同学思考,这是对新知的一种检验与校对,看自己的理解与概括是否正确能否正确应用。此时我们应认真思考,不要放过练习的机会。而桑代克的练习律也印证了这一方法,而老师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会给子更高的平时分, 则联结将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掌握会更牢。
同时,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例如,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二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让学生一下记住了这两个字。而在学习电化学时为区分阳极和阴极时老师说“阳极氧化”,一个谐音梗便巧妙地让我们记住了。此外,奥苏贝尔在其认知同化理理论中指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数教学。这即是要求我们在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哪怕只是眼神的交流,也可以让老师知道你到底听懂多少,也好过低头玩手机。

(三)课后复习课后复习可以说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了。在大学里自学的时间更充裕也更自由,应当合理高效利用。复习的过程主要是知识的输出。因为单纯输出并不能让你完全握某样知识,更别说将其运用到实际中了。尤其在大学,你会发现明明上课都听懂了,可一做题就大脑一片空白,然后拿起作业帮一拍,诶,我又会了!但想要真正学知识,必须学会输出!而检索学习法是一个很好输出方法。最常见的例子即为上文所说的做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会对知识进行一个高强度的提取,不断以已有的庞杂知识中检索关键信息,根据桑代克的练习律和效果律,你对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熟练程度也会增强。久而久之,这个知识点便被你收入囊中了,随取随用。
另一种高放的输出方法便是大名鼎鼎的费曼学习法。该学法的核心即为用转述、教给别人的方法现巩固自己的知识”。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到了它的原理:当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知识时,用最直白的语言去阐述它时,大脑就会以记忆库里提取那些熟悉的信息,在日的知识和新的相关概念中产生强大的关联,新知识便容易得到大脑的彻底理解。相关性是大脑学习的主要原则。学霸之所以能成为学霸,是因为他在给学渣讲题时,使自己学得更扎实了,而学渣听进去多少呢,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布鲁纳的学习观指出,学习过程就是使编码系统的概念不断概括和分化,使之成为更完整更概括的系统。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知识的分类与整合,才能达到事半功的倍的效果。

以上即是将学习理论应用于实践一点粗浅的小方法,学海无涯,依然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学习并非一蹴而就,也非难如登天,只要合理运用学习理论,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法,下一个卷王就是你!
第3个回答  2020-11-20

楼房风水,卧室内有厕所和穿衣镜等,应注意这四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