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的各个常见元素的知识总结,急啊!!!!!

如题所述

元素序号:1 元素符号:H 元素名称:氢 元素原子量:1.008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卡文迪许 发现年代:1766年 发现过程:
从金属与酸作用所得的气体中发现氢。 元素描述:
氢有三种同位素:1H(氕)、2H(氘,也叫重氢)、3H(氚,也叫超重氢),其中1H在自然界的丰度为99.985%。氢的单质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微溶于水(0℃时,每体积水溶解0.0214体积氢气;20摄氏度时,溶解0.018体积;50摄氏度溶解0.016体积)。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热。当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体积百分数为4.1-75%)氢气时,点火发生爆炸。氢气燃烧的唯一产物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所以氢能源的研究和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元素序号:2 元素符号:He 元素名称:氦 元素原子量:4.003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杨森 发现年代:1868年 发现过程:
1868年,法国的杨森,最初从日冕光谱内发现太阳中有新元素,即氦。 元素描述:
是惰性元素之一。其单质氦气,分子式为 He,是一种稀有气体,无色、无臭、无味。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已知气体中最小的,也是除氢气以外密度最小的气体。密度0.17847克/升,熔点-272.2℃(26个大气压)。沸点-268.9℃。它是最难液化的一种气体,其临界温度为-267.9℃。临界压力为2.25大气压。当液化后温度降到-270.98℃以下时,具有表面张力很小,导热性很强,粘性很强的特性。液体氦可以用来得到接近绝对零度(-273.15℃)的低温。化学性质十分不活泼,既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 元素序号:3 元素符号:Li 元素名称:锂 元素原子量:6.941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阿尔费德森 发现年代:1817年 发现过程:
从金属与酸作用所得的气体中发现氢。 1817年,瑞典的阿尔费德森,最先在分析透锂长石时发现了锂。 元素描述:
银白色的金属。密度0.534克/厘米3。熔点180.54℃。沸点1317℃。是最轻的金属。可与大量无机试剂和有机试剂发生反应。与水的反应非常剧烈。在500℃左右容易与氢发生反应,是唯一能生成稳定得足以熔融而不分解的氢化物的碱金属,电离能5.392电子伏特,与氧、氮、硫等均能化合,是唯一的与氮在室温下反应,生成氮化锂(Li3N)的碱金属。由于易受氧化而变暗,故应存放于液体石蜡中。 元素序号:4 元素符号:Be 元素名称:铍 元素原子量:9.012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沃克兰 发现年代:1798年 发现过程:
1978年,法国的沃克兰,在研究绿柱石时发现了铍。在自然界中存在于绿柱石矿中。 元素描述:
一种稀有金属,是最轻的结构金属之一。电离能9.322电子伏特。呈灰白色,质坚硬。密度1.85克/厘米3。熔点1278±5℃。沸点2970℃。化合价为2。和锂一样,也形成保护性氧化层,故在空气中即使红热时也很稳定。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可溶于稀盐酸,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而放出氢。金属铍对于无氧的金属钠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也有明显的抗腐蚀性。铍可以形成聚合物以及具有显著热稳定性的一类共价化合物。 元素序号:5 元素符号:B 元素名称:硼 元素原子量:10.81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戴维、盖吕萨克、泰纳 发现年代:1808年 发现过程:
1808年,英国的戴维和法国的盖吕萨克、泰纳,用钾还原硼酸而制得硼。 元素描述:
它是最外层少于4个电子的仅有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有无定形和结晶形两种。前者呈棕黑色到黑色的粉末。后者呈乌黑色到银灰色,并有金属光泽。硬度与金刚石相近。无定形的硼密度2.3克/厘米3,(25-27℃);晶形的硼密度2.31克/厘米3,熔点2300℃,沸点2550℃,化合价3。在室温下无定形硼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在800℃左右能自燃。硼与盐酸或氢氟酸,即使长期煮沸,也不起作用。它能被热浓硝酸和重铬酸钠与硫酸的混合物缓慢侵蚀和氧化。过氧化氢和过硫酸铵也能缓慢氧化结晶硼。上述试剂与无定形硼作用激烈。与碱金属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混合物共熔时,所有各种形态的硼都被完全氧化。氯、溴、氟与硼作用而形成相应的卤化硼。约在600℃硼与硫激烈反应形成一种硫化硼的混合物。硼在氮或氨气中加热到1000℃以上则形成氮化硼,温度在1800-2000℃是硼和氢仍不发生反应,硼和硅在2000℃以上反应生成硼化硅。在高温时硼能与许多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硼化物。 元素序号:6 元素符号:C 元素名称:碳 元素原子量:12.01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 发现年代: 发现过程:
在古代碳就被发现。 元素描述:
碳可以形成数量极多的碳和化合物,它的同素异形体由结晶形的石墨、金刚石和屋定形碳(微晶形碳)。是动植物的重要元素之一,单质碳是一种相当惰性的物质。电离势11.260电子伏特。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加热时,可以与氧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热的氧化剂如硝酸和硝酸钾,与碳作用,可得到苯六(羧)酸。高温时,许多金属和碳能发生作用,生成金属碳化物,卤素种只有氟能与单质碳作用,碳是钢铁和某些其他合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素序号:7 元素符号:N 元素名称:氮 元素原子量:14.01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丹尼尔·卢瑟福 发现年代:1772年 发现过程:
1772年,英国的丹尼尔·卢瑟福,从磷和空气作用后剩下的气体中发现了氮,在动植物体中的蛋白质内含有氮。土壤中有硝酸盐,例如KNO3。重要的矿物有硝石和智利硝石等。 元素描述:
无臭、无味、无色气体。密度1.2506克/升(气),0.8081克/立方厘米(液)。熔点-209.86℃,沸点-195.8℃。化合价1、3和5。电离能14.543电子伏特。元素氮在常温下对大多数普通物质的反应性都是低的,在高温下,分子氮(N2)与铬、硅、钛、铝、硼、铍、钡,锶、钙等(但不与其它碱金属)形成氮化物;与氧形成NO,在适当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并有催化剂存在,与氢反应成氨;当超过1800℃,氮、碳与氢化合物形成氰化氢。放电时,氮气能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 元素序号:8 元素符号:O 元素名称:氧 元素原子量:16.00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舍勒、普利斯特里 发现年代:1773至1774年 发现过程:
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在玻璃容器中加热氧化汞而得;1773年,瑞典的舍勒分解硝酸盐和利用浓硫酸与二氧化锰作用亦制得氧。 元素描述:
通常条件下呈无色、无臭和无味的气体。密度1.429克/升,1.419克/厘米3(液),1.426克/厘米3(固)。熔点-218.4℃,沸点-182.962℃,化合价2。电离能为13.618电子伏特。除惰性气体外的所有化学元素都能同氧形成化合物。大多数元素在含氧的气氛中加热时可生成氧化物。有许多元素可形成一种以上的氧化物。氧分子在低温下可形成水合晶体O2.H2O和O2.2H2O,后者较不稳定。氧气在空气中的溶解度是:4.89毫升/100毫升水(0℃),是水中生命体的基础。氧在地壳中丰度占第一位。干燥空气中含有20.946%体积的氧;水有88.81%重量的氧组成。除了16O外,还有17O和18O同位素。 元素序号:9 元素符号:F 元素名称:氟 元素原子量:19.00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莫瓦桑 发现年代:1886年 发现过程:
1886年,法国的莫瓦桑,在铂制U型管中,用铂铱合金作电极,电解干燥的氟氢化钾,制得氟。 元素描述:
呈苍黄色气体,密度1.69克/升,熔点-219.62℃,沸点-188.14℃,化合价-1,氟的电负性最高,电离能为17.422电子伏特,是非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氧化能力很强,能与大多数含氢的化合物如水、氨和一切无论液态、固态、或气态的化学物质起反应。与水的反应很复杂,主要氟化氢和氧,以及较少量的过氧化氢,二氟化氧和臭氧产生,也可在化合物中置换其他非金属元素。可以同所有的非金属和金属元素起猛烈的反应,生成氟化物,并发生燃烧。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切勿使它的液体或蒸气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元素序号:10 元素符号:Ne 元素名称:氖 元素原子量:20.18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莱姆塞、特拉威斯 发现年代:1898年 发现过程:
1898年,英国的莱姆塞、特拉威斯蒸发液体氢时,在最先溢出的气体光谱中发现了氖。 元素描述:
稀有气体元素之一,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密度0.9092克/升,液体密度1.204克/厘米3,熔点-248.67℃,沸点-245.9℃,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电离能21.564电子伏特,不能燃烧,也不助燃,在一般情况下部生成化合物,气态氖为单原子分子,氖还有一个特殊性质是气体与液体体积之比,大多数深冷液态气体在室温条件下产生500到800体积的气体,而氖则生成大于1400体积的气体。这就为它的贮藏和运输带来方便。100升空气中含氖约1.818毫升。 元素序号:11 元素符号:Na 元素名称:钠 元素原子量:22.99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戴维 发现年代:1808年 发现过程:
1808年,英国的戴维,在电解熔融的苏打和氢氧化钠时发现了钠. 元素描述:
呈银白色,又美丽的光泽,密度0.97克/厘米3,比水轻,熔点97.81±0.03℃,沸点,882.9℃,轻软而有延展性,常温时有蜡状,低温时可变脆。电离能5.139电子伏特,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非金属直接化合,在空气中氧化迅速,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产生,并有过氧化钠(Na2O2)生成,跟水能起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苛性钠。 元素序号:12 元素符号:Mg 元素名称:镁 元素原子量:24.31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戴维 发现年代:1808年 发现过程:
1808年,英国的戴维,用钾还原白镁氧,最早制得少量的镁。 元素描述:
银白色的金属,密度1.74克/厘米3,熔点648.8℃。沸点1107℃。化合价+2,电离能7.646电子伏特,是轻金属之一,具有展性,能与热水反应放出氢气,燃烧时能产生眩目的白光,许多金属是用热还原其盐和氧化物来制备。金属镁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和差不多所有的酸化合,大多数碱,以及包括烃、醛、醇、酚、胺、脂和大多数油类在内的有机化学药品与镁仅仅轻微地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元素序号:13 元素符号:Al 元素名称:铝 元素原子量:26.98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韦勒 发现年代:1827年 发现过程:
1827年,德国的韦勒把钾和无水氯化铝共热,制得铝。 元素描述:
银白色有光泽金属,密度2.702克/厘米3,熔点660.37℃,沸点2467℃。化合价±3。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电离能5.986电子伏特,虽是叫活泼的金属,但在空气中其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之不能与氧、水继续作用。在高温下能与氧反应,放出大量热,用此种高反应热,铝可以从其它氧化物中置换金属(铝热法)。例如:8Al+3Fe3O4=4Al2O3+9Fe+795千卡,在高温下铝也同非金属发生反应,亦可溶于酸或碱放出氢气。对水、硫化物,浓硫酸、任何浓度的醋酸,以及一切有机酸类均无作用。 元素来源:
铝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各种岩石或矿石里,如长石、云母、高岭市、铝土矿、明矾时,等等。有铝的氧化物与冰晶石(Na3AlF6)共熔电解制得。 元素序号:14 元素符号:Si 元素名称:硅 元素原子量:28.09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贝采利乌斯 发现年代:1823年 发现过程:
1823年,瑞典的贝采利乌斯,用氟化硅或氟硅酸钾与钾共热,得到粉状硅。 元素描述:
  由无定型和晶体两种同素异形体。具有明显的金属光泽,呈灰色,密度2.32-2.34克/厘米3,熔点1410℃,沸点2355℃,具有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电离能8.151电子伏特。加热下能同单质的卤素、氮、碳等非金属作用,也能同某些金属如Mg、Ca、Fe、Pt等作用。生成硅化物。不溶于一般无机酸中,可溶于碱溶液中,并有氢气放出,形成相应的碱金属硅酸盐溶液,于赤热温度下,与水蒸气能发生作用。硅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地壳中的原子百分含量为16.7%。是组成岩石矿物的一个基本元素,以石英砂和硅酸盐出现。 元素序号:15 元素符号:P 元素名称:磷 元素原子量:30.97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布兰特 发现年代:1669年 发现过程:
1669年,德国的布兰特,从人尿蒸馏和干馏后的物质中制得白磷。 元素描述:
单质磷有几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白磷或黄磷是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结晶固体。密度1.82克/厘米3。熔点44.1℃,沸点280℃,着火点是40℃。放于暗处有磷光发出。有恶臭。剧毒。几乎不溶于水。在高压下加热会变为黑磷,其密度2.70克/厘米3,略显金属性。电离能为10.486电子伏特。不溶于普通溶剂中。白磷经放置或在400℃密闭加热数小时可转化为红磷。红磷是红棕色粉末,无毒,密度2.34克/厘米3,熔点59℃,沸点200℃,着火点240℃。不溶于水。在自然界中,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是生命体的重要元素。存在于细胞、蛋白质、骨骼和牙齿中。在含磷化合物中,磷原子通过氧原子而和别的原子或基团相联结。 元素序号:16 元素符号:S 元素名称:硫 元素原子量:32.07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 发现年代: 发现过程:
古代人类已认识了天然硫。硫分布较广。 元素描述:
为淡黄色晶体。有单质硫和化合态硫两种形态。单质硫有几种同素异形体。主要是菱形硫(S8),密度2.07克/厘米3,熔点112.8℃,沸点444.674℃;单斜硫(S8),密度1.96克/厘米3,熔点119.0℃,沸点444.6℃;纯粹的单质硫,密度1.96克/厘米3,熔点120.0℃,沸点444.6℃。导热性和导电性都差。性松脆,不溶于水。无定形硫主要有弹性硫,是由熔态硫迅速倾倒在冰水中所得。不稳定,可转变为晶状硫。晶状硫能溶于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中,而弹性硫只能部分溶解。化合价为-2、+2、+4和+6。第一电离能10.360电子伏特。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氧、金属、氢气、卤素(除碘外)及已知的大多数元素化合。它存在正氧化态,也存在负氧化态,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成物和配位共价化合物。 元素序号:17 元素符号:Cl 元素名称:氯 元素原子量:35.45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舍勒 发现年代:1774年 发现过程:
1774年,瑞典的舍勒用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得氯气;1810年由戴维确定了氯元素的存在。 元素描述:
黄绿色气体。密度3.214克/升。熔点-100.98℃,沸点-34.6℃。化合价-1、+1、+3、+5和+7。有毒,剧烈窒息性臭味。电离能12.967电子伏特,具有强的氧化能力,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和加成反应;同许多金属和非金属能直接起反应。 元素序号:18 元素符号:Ar 元素名称:氩 元素原子量:39.95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瑞利 发现年代:1894年 发现过程:
1894年,英国的瑞利,从空气中除去氧、氮后,在对少量气体做光谱分析时发现氩。 元素描述:
其单质为无色、无臭和无味的气体。是稀有气体中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个,100升空气中约含有934毫升。密度1.784克/升。熔点-189.2℃。沸点-185.7度。电离能为15.759电子伏特。化学性极不活泼,按化合物这个词的一般意义来说,它是不会形成任何化合物的。氩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 元素序号:19 元素符号:K 元素名称:钾 元素原子量:39.10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戴维 发现年代:1807年 发现过程:
1807年,英国的戴维,在电解熔融的氢氧化钾时发现。 元素描述:
是一种软的低熔点的金属,呈银白色。密度0.86克/厘米3。熔点63.65℃,沸点774℃,化合价+1,电离能为4.341电子伏特。化学性质活泼,遇水能起剧烈作用,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同时起火燃烧。燃烧时呈紫色焰。同酸的水溶液反应更加猛烈,几乎能达到爆炸的程度。在空气中与氧能强烈反应,生成一氧化物K2O和过氧化物K2O2。如果氧过量,它易形成超氧化物KO2。钾与卤素也有强烈反应,并与许多有机物发生反应。 元素序号:20 元素符号:Ca 元素名称:钙 元素原子量:40.08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戴维、贝采利乌斯、蓬丁 发现年代:1808年 发现过程:
1808年,英国的戴维、瑞典的贝采利乌斯、法国的蓬丁,使用汞阴极电解石灰石制得在电解质,在阴极的汞齐中提出金属钙。 元素描述:
银白色的轻金属。质软。密度1.54克/厘米3。熔点839±2℃。沸点1484℃。化合价+2。电离能6.113电子伏特。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水、酸反应,有氢气产生。在空气在其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物和氮化物薄膜,以防止继续受到腐蚀。加热时,几乎能还原所有的金属氧化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