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谚语"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所谓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章句下》),即是说开国君主的英明神武,绝不会一代又一代传诸无穷,到王朝的第四代、第五代,国家承平已久,侈靡之风渐长。后来的君主,生在深宫之内,长于宦寺之手,无不天生就一副败家的高强本领,经过几番折腾,整个国势又开始式微了。

第六代、第七代通常都会有回光返照式的中兴,出来几个君主挽狂澜于既倒,如周的宣王中兴,汉的宣帝中兴,唐的宣宗中兴,明的弘治中兴,清的同治中兴。这是王朝的自我调适能力使然。

当我们这些孩子们象小鸟一样长出了翅膀,纷纷的飞离已经不能遮风挡雨的家,真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贫穷的历史。儿女们的成就刚刚让父母们感到自豪,还没等到他们享受这种渐渐富裕的日子,父母们就相继离去了,他们用生命宣告了又一代穷日子的结束,虽然走时带走的是微笑和满足,但是他们这一代人就这样在极度贫穷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是风长起来的。父母们根本就无暇顾及我们能够吃和穿之外的东西,我们能健康地生存下去成了他们最大的奢望。想起父辈们在贫困中挣扎和用自己微弱身体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情景,那种极其难过的心情让我一生都不能平静下来……

  在当今社会,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决不能等待天上掉馅饼,都要学会用勤劳和智慧改变自己,也要善于和命运抗争,更要不甘贫穷和落后才行。

  对于人们常说的穷和富还要有个年代的说法,如果真的去较真,谁都明白这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只能说是有一点规律而已。细想起来,穷的日子总不能世代的一直甘心穷下去。也可能是穷则容易思变吧,摆脱贫穷才能产生创造的力量,也才能给你带来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勇气。以这个逻辑推理下去,那‘富不过三代’,我想就该是富家子弟最容易不思进取、超前享受、坐吃山空的缘故吧,如此说来那可就不是过三代的问题了。

  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智商,我们那些作为独生子女的儿女们就比我们优越得多,是我们这些做父辈们给他们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也给他们创造了富起来的条件。他们其实是没有理由比我们这一代贫穷的,最明显的富裕要算教育和健康的“富裕”了。

  由此想到了,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真的远比祖辈和父辈们的日子好多了,最起码生活给了我们思考怎样吃的健康、穿的高档、住的舒适这样的条件,命运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实现梦想的机会,看一看身边那些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同学和朋友的精神状态,我们这一代人确实都富裕起来了。我们富起来的同时,也要思考怎样才能让下一代过的比我们好才行。如果不注重教育好我们的子女,那可就真的容易应了那句富不过三代的古训了。

  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曲折和波浪式前进的,我们都盼望着好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用智慧和勤劳来消灭贫穷,也让我们世代都能富裕下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06
我认为这只是一个规律,打他并不是必然的。根本原因应该是那些君主沉溺于安逸享乐,不知进取,然后就是父母的溺爱所致,挺让人心痛的。我也是个让父母溺爱起来的,打个针都能哭,现在离家了,感觉比原来有出息多了,有时候现在的孩子应该多经历一些。我们学校的外教们在他们的孩子5,6岁时就让他们帮他们干一些活儿了。
第2个回答  2014-03-06
创业不易,守业更不易,万事可循此理。
第3个回答  2014-03-06
其实晚清醇亲王奕譞的一句家训更好的能说明解释楼主所提出问题: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以上这段话是清朝光绪皇帝载湉的生父、醇亲王奕譞书写于子女房中的治家格言。

【王朝的发展,开国君主由于先天民间贫穷起家原因或者后天国家刚建立各方面需要发展还不稳定等因素。造成自己努力拚搏,而继任的皇帝往往随着自己“家天下”的统治皇财内币在几代帝王的积累下逐步庞大,皇庄产业也随着扩大,有了钱,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用现在话说什么事情都可以托关系,走后门,打招呼,送点礼摆平,做事情什么都不怕,遇事就争,殊不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不知退让保全。最后直至争到你死我活,也不肯回头。而在后世的君主呢,从小没有出生的最辉煌的时候,反而出生在家族走下坡路的时候,这就对他起到了励志的作用,他希望把家族力挽狂澜再造辉煌。而一阵回光返照之后后任之君又将走下坡路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对于家也是这个道理。】
相似回答